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平演变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已经在世界上出现,它是西方敌对势力(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攻势得手的直接后果。而反“和平演变”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对西方敌对势力(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攻势的一种保卫自身的抗争行动。“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矛盾对立和斗争不断深入发展的产物。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斗争,从社会主义国家诞生那天起就开始了。西方帝国主义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反“和平演变”斗争也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而是随着两种制度斗争的深入而产生、两种制度斗争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在当代,“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是资本主  相似文献   

2.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是当今资本帝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斗争的重要形式。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将面临着被“和平演变”渗透和颠覆的危险。因此,我们在集中力量进行国内经济建设的时候,对于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图谋,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相似文献   

3.
张渝政 《求实》2000,(3):11-13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打破了西方资产阶级的一统天下 ,开始在世界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同时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在武装干涉社会主义国家失败后 ,开始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长期的“和平演变”战略。因此 ,防止“和平演变”成为社会主义中国三代领导人共同关注的大事。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防止“和平演变”的思想 ,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新的贡献。一在我党历史上 ,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防止“和平演变”的思想。早在夺取全国胜利前 ,毛泽东就对执政党还会有腐败变质的危险提出…  相似文献   

4.
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是国际敌对势力既定战略,而坚决抵制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立场和坚定不移的决心。这场斗争已经进行了将近半个世纪,并且还将继续进行下去。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之际,回顾我们党反“和平演变”斗争的历史,对于我们在未来的斗争中彻底挫败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阴谋,是必要的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的政治风波和去年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其外因是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施行的“和平演变”。目前这种“演变”还在继续推行,而且越来越把主要目标对准了我国,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种严重危险。然而,我们的同志却有人对这种危险认识不清,对反“和平演变”的斗争重视不够。因此,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认清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战略策略,研究反“和平演变”的措施,抓紧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吴雄丞同志《中国共产党是反对和平演变的中流砥柱》一文,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回顾总结了我们党反对和平演变的历史经验,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同志反和平演变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以及我们党为防止和平演变,从思想、政治、组织上采取的积极对策和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是长期的。对于这一点,全国各族人民、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保持高度的警觉。”今天,重新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回顾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深切感到,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特点和规律,深入开展反对“和平演变”的斗争,仍然是我们全党、全社会,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关于防止“和平演变”的思想与其关于防止国内出现修正主义危险的考虑紧密相联。在探索防止“和平演变”中他既有重要贡献也有一定失误。深刻反思毛泽东关于防止“和平演变”的思想,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应付今天复杂的国际形势,防止现实条件下的“和平演变”、“颜色革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新的世界战争”,是一场惊心动魂的特殊战争,其主要特点:一是斗争范围的全球性。和平演变是帝国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颠覆社会主义的一种国际政治战略,挫败这种演变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而且影响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二是斗争时间的持久性。和平演变是西方要长期推行的既定战略,帝国主义把希望寄托在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10.
早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过防止和平演变问题,并一直强调这个问题。近30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毛泽东同志提出反和平演变问题的重要性、远见性。目前,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实行和平演变战略,并已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得手,致使国际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而暂处低潮。在这样的形势面前,我们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尤其需要把握住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都能站稳脚根,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做到:立场不变、信念不变、方向不变。下面,我结合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有关论述,谈点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反“和平演变”的战略构想自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创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来,帝国主义一直把社会主义国家看成是对“自由世界”(即资本主义国家)的最大威胁,他们通过政治渗透、经济诱惑、思想文化侵袭等多种手段,对社会主义国家施加压力和影响,企图推翻共产党的领导,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和平演变”战略就是他们在军事较量失败之后所采取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国作为一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一场“和平  相似文献   

12.
桌子上摆着威廉·福斯特著的《三个国际的历史》。这位“美国工人阶级光荣的战士和领袖”(毛泽东语),对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的揭露,对民主社会主义的鞭挞,深深地感染着我,使我遐想联翩。近来国际风云变幻,国际社会主义低潮继东欧剧变之后又有进一步的表现。某些事态的发展令人震惊之余,又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为何一再地得手?从国际事态变化中吸取什么教训,我们应当采取什么反和平演变的对策呢?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是社会主义国家演变的外因,社会主义国家演变的内因主要有: 第一,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反共反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国际格局,世界历史从此进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的“一球两制”新时代。“两个必然”不可避免,“两制”共存也不可避免。“两制”共存的历史,也是“两制”较量的历史。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如何处理“两制”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主题。关于“两制”力量对比,毛泽东提出“东风压倒西风”的战略判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原则,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战略思路;关于“两制”相处之道,毛泽东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战略方针;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方式,毛泽东提出“战争与和平两种可能性”的战略构想;关于如何瓦解西方“和平演变”,毛泽东提出“警惕糖衣炮弹”的战略应对;关于如何应对西方遏制围堵打压,毛泽东提出“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的总方针。毛泽东对“两制”关系的战略思考既有历史的局限性,也有其重要战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南菁 《前线》1991,(10)
南菁撰辑的《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由来和发展》,以翔实的资料,向我们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政客、谋士们关于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的主张和谋略。读读这些资料,对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反和平演变的自觉性,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主义制度之间的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的讲话指出,国际反动势力从没有放弃敌视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立场。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是长期的。去年制止动乱、平息反革命暴乱的胜利,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曲折与反复,都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和平演变”是社会主义的主要危险,决不能丧失警惕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们在反对和抵御和平演变的斗争中,重温毛泽东关于反和平演变的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早在建国前夕,毛泽东就提出要替惕帝国主义把复辟希望寄托在"民主个人主义者"身上的战略  相似文献   

18.
和平演变作为一个有特定含义的政治概念,就其实质和内容来说,它是指西方敌对势力在保持强大军事压力的前提下,运用所谓“战争以外的手段”,促使社会主义国家从内部演变,以达到颠覆与消灭社会主义的一种战略和手段。它是帝国主义侵略好战本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表现。和平演变战略在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得逞的严峻现实告诉我们:反对和平演变是当代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建国后,面对西方的“和平演变”阴谋,毛泽东适时提出了防止“和平演变”思想。毛泽东的防止“和平演变”思想有其合理的思考维度,但在实践中却也留下了许多的经验和教训。学习研究毛泽东的防止“和平演变”思想仍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讲话》中,针对目前国际反动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的“和平演变”战略攻势,提醒“全国各族人民、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保持高度的警觉”。这是政治思想战线上面临的一项极为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为使大家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阴谋有较全面的了解,并推进对这一反动战略的深入研究,从而使我们能采取正确对策,特就收集到的资料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