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志初 《湘潮》2018,(1):1-1
正塔卧,湘西永顺的一座小镇,典型的革命老区。1934年至1935年,贺龙、任弼时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时,这里曾是辗转中的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的所在地之一。十八洞,湘西花垣的一个苗寨,典型的贫困山村。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此调研,正式提出精准扶贫,一场改写中华民族历史的脱贫攻坚战从此打响。从塔卧到十八洞,经永顺、保靖、花垣三个县,近150公里,沿路浸染着红色、承载着古色,妆点着特色,绽放着绿色,  相似文献   

2.
塔卧红校     
1934年,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后,开辟了湘鄂川黔根据地。随着红军队伍的扩大和根据地的日益发展,干部缺乏便成了一个重要问题。在此情况下,1934年12月,红二、六军团在永顺塔卧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分校”,简称“红校”或“红四分校”。红校1935年4月撤离塔卧,前后办了5个月。红校校长王震,当时是红六军团政委、省军区副司令员。副校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张平化,教育处  相似文献   

3.
塔卧寄情     
《湘潮》2017,(12)
正春雨霏霏,如烟如云。车窗外一条条细雨凝成银线,远处山水像披上了银色的面纱。2017年3月24日,我与单位几位同志来到永顺县塔卧镇,调研"湖南革命老区贡献与精准扶贫"学术研讨会筹备情况。儿时来过永顺好几次,也听过贺龙率红军在塔卧打仗的事,但都是碎片的、模糊的。从永顺县城到达塔卧镇时,天空乍晴,展现出一幅清新秀丽、天广地阔的山水图,江南水乡的灵气扑面袭来,让大家欣慰不已。  相似文献   

4.
阳春三月,春光迷人。我们一行驱车追寻着革命前辈的遗迹,来到原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遗址采访。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长江南岸的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根据地军民曾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卷壮丽的革命篇章。一塔卧,曾是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它位于湘西永顺县城东北39公里处,吉首至桑植的公路穿境而过。  相似文献   

5.
正塔卧镇,坐落于湖南省永顺县东北部,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它曾作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首府,是根据地的中心,也是红军兵员的重要补充区域,被誉为"江南的延安"。红二、红六军团和塔卧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也用鲜血和生命孕育了伟大的"塔卧精神"。"塔卧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其基本内涵包括爱党、为民、求是、奉献。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塔卧精神",让"塔卧精神"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6.
《奋斗》2021,(9)
正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时,他是伐木模范;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时,他是植树英雄。马永顺将自己的一生与国家需要紧密相连,把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无限热爱都投入到了林业事业中去。1914年12月8日,马永顺出生在河北省宝坻县头沟庄的一户贫苦农民家。1933年冬,马永顺和同庄的17名青年辗转来到黑龙江省浩浪河、朗乡等林区当伐木工。1948年东北全境解放,为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建设提供木材,马永顺进入黑龙江省铁骊县(今铁力市)林业局所属林场,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林业工人。林区冬季气候十分恶劣,而马永顺在一个冬季的手工采伐木材量竟可以达到1200立方米,  相似文献   

7.
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其根本出路是大量减少农民,这些农民到哪里去,就不只是农业和农村内部的事情了,它涉及到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大调整,确定中国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即就农业谈农业,就农村谈农村,就农民谈农民,实现工农间、城乡间、农民与市民间的良性转换与互动.因此,实行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转型,实现农业产业、农村社会与农民身份的三大战略转型,推行以消化农民为主旨的工业化路线,最终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昌     
李昌李树林,雷美芑李昌,原名雷骏随,1914年12月12日出生于永顺县塔卧乡,土家族。父亲雷成五是全县有名的开明士绅,曾任县议长,商会会长,红十字会会长。李昌生性内刚外柔,聪颖好学,7岁时就读于塔卧国民小学。1925年从第四国民小学毕业后,又先后转入...  相似文献   

9.
夏树  黄朝武 《党建》2013,(8):36-36
农业系统与农民群众关系最密切、打交道最直接、服务最具体,最需要了解农民所思所想所盼,最需要对农民有真感情。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三农工作者就是要从农民群众的实践中获得真知,到基层去寻找真经;先下田头再回案头,做出的决策才更有准头。"带着技术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在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让干部受教育,让农民得实惠。"农业部要求全  相似文献   

10.
刘梅珍 《求实》2012,(6):83-85
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主体,现代农业要求培育高素质的现代农民。在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如何培育新型的现代农民,关乎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在物质条件方面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在精神文化方面缺失严重,远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表现在农民对文化的多方面诉求得不到满足,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探索实现农民文化诉求的途径,是培育现代农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农业要面向市场“九五”期间全国要增产1000亿斤粮食,到2000年,我们有13亿人口,1万亿斤粮食并不多;到2010年,人口如达到14亿,还要再增加1000亿斤。现在农村中有个问题需要研究,一边是农民,一边是市场。过去不需要农民去考虑生产什么、生产多...  相似文献   

12.
农民不但是民主革命的生力军,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研究中国农民问题的著述并不少见,但新近由中原农民出版社推出的吴家丕所著《中国农民与农业现代化》一书,在研究角度上确有独到之处。其一,是从现代化的高度去研究。作者把农民问题和农业发展问题放到社会发展变革的大背景中去分析,把农村的过去、现在、将来紧密联系起来,纵横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和农业的状况。其二,是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去研究。农民问题和农业发展问题在中国诸多问题中,占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正因为如此,从古到今,许多仁人志士都开列出解决这个问题的药方。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健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业生产资料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其价格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成本,影响到农民的收入。最近几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尤其是化肥、农药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益,抵消了支农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健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体系,对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农业生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一、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的基本情况自2003年上半年开始,全国各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全…  相似文献   

14.
苏共是在一个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从十月革命胜利到苏联解体,这一时期,从理论到实践,苏共实施的都是轻视农业和农民的政策。没有处理好农业与农民问题,是苏共失去政权和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6,(9)
正"当国家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模范;当国家需要生态保护的时候,你是栽树英雄。"这是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对马永顺一生业绩的高度评价。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林业生涯中,马永顺把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投入到林业建设事业中,无论是在岗还是退休,他始终坚持以国家需要和民族大业为己任,不畏艰难,勇于创新,不计名利,矢志不移,一点一滴凝聚成了"爱国、创业、创新、奉献"的马永顺精神。一、马永顺精神产生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6.
车迎坤 《世纪桥》2010,(4):27-31
<正>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评选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中,黑龙江省推选的林业战线老英雄马永顺荣耀当选。这个荣誉的获得,不仅是马永顺个人的光荣,也是黑龙江省的光荣,是中国林业战线的光荣。马永顺作为中国林业战线的杰出代表,当国家  相似文献   

17.
致富园地     
订单农业”好处多   所谓“订单农业”,就是先找销路,订了合同后再去生产,从而使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时有的放矢,降低风险,增加收入,长期以来,农民种什么,只是跟着感觉走。由于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出现了农产品滞销、效益不佳、丰产不增收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民 生产积极性。实施“订单农业”不仅可以把产销连接起来,确保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能够顺利销售出去,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也可以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促使他们主动去分析、研究市场。实施“订单农业”,政府可以根据市场的要求,向农民传递信息,合理安排农民的种植规模…  相似文献   

18.
了解农民想什么、盼什么,并积极按照农民的愿望去做,是在农村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农民最想的是增加收入。应该千方百计提高农业效益,发展农村经济,扩大增收渠道。最根本的途径是要在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基础上,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本着“模式调优、品种调新、流通调活、农民调富”的原则,围绕“新、优、名、稀、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是农业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力量。要依托资源优势、区域优势、人才优势,发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和综…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可谓殚思竭虑。一方面,他提出的要尊重客观规律,发展商品生产,制定《农业发展纲要》,动员知识青年到广阔天地里去大有作为,等等,至今仍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全党全民大办农业”,用群众运动的方法搞生产,是不可取的。 1、尊重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生产 毛泽东对农业发展客观规律的探索,是高度重视并花了大量精力的。他对价值规律的论述,尤其值得重视。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  相似文献   

20.
走自己的路     
再过几天就要到离县城50多公里的一个偏远小乡任职锻炼了。在即将要离开条件优越、环境舒适的机关,到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400多元的山乡去工作时,想起自己主动提出到基层去锻炼的申请后尝到的一番滋味,心里真是有许多感慨。 大约是在一个月前,我工作的单位开会传达全国、省、市三级召开的塔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会议精神.看到党和国家为培养选拔女干部制定了那么详细的规划、目标、措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听完传达讨论发言时,我说:党和国家这样重视女干部的培养,创造了这么宽松的环境,下达了这么过硬的指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是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