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灵 《学理论》2009,(19):272-273
艺术美的创作过程,主要表现在审美感受、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等方面互相渗透的步骤中。审美感受的积聚升华是艺术美创造的契机,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对事物本质认识的思维过程,艺术传达是精神借助物质的具象化。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29)
文化心理是人类在历史积淀中产生的社会心理机制,影响着人们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而对于刘禹锡咏史诗的思想性、艺术性,前人给出了高度的评价。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刘禹锡咏史诗创作背后的崇古、畏君、崇德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3.
王世杰 《侨园》2013,(10):20-21
<正>工艺美术大师季伟南先生鉴别和欣赏紫砂陶艺术的角度,对紫砂陶艺术持有的审美观点,直接影响着他的创作构思。熟练的操作技法,丰富的实践经验,让他的每一件作品在工艺质量和艺术价值上都达到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在近年来的李贺诗歌研究中,李军同志无疑是用力最勤、用心最多、成果最丰的一位,其不论在李贺生平考证、思想研究、传说方面,还是在创作心态、题材特征、意象特色、艺术特色、艺术风格、美学风貌等方面,都有其的独到发现与见解,其不仅是对李贺诗歌研究的深入、拓展和创新,而且对今后李贺诗歌研究将起到重要的促进、导引与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首先论述了漫画的概念,分类,基本特征及属性。通过对漫画现状的分析并结合实际的创作及构思,对这次的漫画进行了一些衡量。并对以后的创作提出了一些可能会改进的方面。旨在通过对工具和画风的不断完善,来提高漫画的构思和创作。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9)
"张力"对诗歌的艺术有着重要影响。陈陟云创作的《新十四行:前世今生》用连贯性特征动词与悖论性词组、戏剧性处境以及内含的哲学思辨,取代传统十四行体主要用格律来构建诗歌的艺术张力。这为新十四行体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哈代与艾青,一个是英国文学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变时期起着重要作用的作家,一个是中国新诗史上将现实主义与象征、浪漫相结合并开一代诗风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创作了不少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本文从爱国、战争残酷、人类生存这三个诗歌主题对他们的战争诗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揭示他们战争诗创作的思想艺术价值及对战争诗创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何水英 《学理论》2013,(23):231-232
杜甫对曹植诗歌十分推崇,他学习曹植诗歌,重继承更重创新,突破藩篱。杜甫对曹植诗歌的接受与突破在诗歌写实精神、人情关照、乐府诗的改制和创作的态度等方面体现明显。  相似文献   

9.
沉寂多年的我国敦煌学研究重新活跃起来了。敦煌文物研究所对石窟分期、敦煌史地、壁画内容、佛教思想、石窟艺术、敦煌遗书等,撰写出一批水平较高的论文。国内其他学者相继编撰了《敦煌文书研究》、《敦煌歌辞集》等重要论著。尤其是根据敦煌壁画唐人舞姿创作的舞剧《丝路花雨》的上演;被称为  相似文献   

10.
尹根德  阮小娟  覃玖英 《学理论》2013,(24):173-174
和美国深度意象派的其他诗人一样,詹姆斯·赖特在他的诗歌创作生涯中也经历了一种全新的转变。这种转变同时体现在诗歌主题和诗歌的创作风格上,只不过体现在诗歌的创作技巧上甚于诗歌的主题上,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转变并没有自始至终贯穿诗人的整个后期诗歌创作,也就是说,实际上在诗人的后期诗歌中无论是在诗歌主题上还是在诗歌的创作风格上都仍然或多或少保持着早期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李白的咏史诗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他很多咏史诗都是以史咏"我".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认为自己具有用兵治国的雄才伟略,自比为姜尚、谢安等帝王之师;郭隗和诸葛亮等在他们各自的时代被君王以师友之礼相待,李白热切向往这种平等的政治关系;羡慕严子陵、谢安独立自由的生活,追求独立自由.  相似文献   

12.
韩宏韬 《学理论》2009,(17):183-184
含蓄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性格。含蓄美,是中国古代诗歌最高的审美境界。自古以来,“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等有关内敛风格的审美范畴,成为古代诗歌的创作原则。正是因为诗人善于将自己的感情隐含在诗作的字里行间,寄托于自己精心营造的意象皇,所以给读者的鉴赏带来很大的难度。在多年的诗歌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一系列的鉴赏原则和方法,即,从诗人创作的角度出发,揭示诗歌的含蓄美;同时,读者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诗歌的再创作。使诗歌的“能指”大于“所指”。  相似文献   

13.
意象主义是一种浓缩性极强的诗歌形式,其在节奏、选材、语言、意象的提出和处理方面的艺术主张和审美意识都体现出意象主义对传统诗歌诗学的反叛,而这种革新又很好地配合了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主题表达。  相似文献   

14.
谢冕曾在《中国当代校园诗人诗选》一书的序言中给校园诗歌下这样的定义:“校园诗歌一般指作者为大专院校学生时创作的诗,此类诗,有的称学院诗,有的称大学生诗。名目殊异,所指则一,且它的创作群体始终呈现一种松散的、不稳定的,而且是绝对流动的状态。”因此,我们所指的当代校园诗歌是指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在高等院校学习的大学生所创作的诗歌。  相似文献   

15.
孙静冉 《学理论》2010,(26):194-195
"咏梅"是中日古典诗歌共同出现的主题。文章以比较文学的视点出发,从二者体现在内容方面的异同点入手,从"梅香"这个共同主题、以及中国咏梅诗的"个性"与日本咏梅和歌的"交流性"等方面,分析二者在反映意境方面的分歧。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有借鉴与受容,但前者更倾向于以"物哀"、"为艺术而艺术"的纯文学;而中国文学则以"诗言志"、强调诗歌的教化功用见长。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新诗     
鲁迅留下的文学遗产像一座伟大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诗歌方面,鲁迅也进行过大量的工作。鲁迅是诗人,是外国诗歌的辛勤介绍者,并且终其一生,在诗歌领域中进行着理论和批评,引导新诗向健全的路上发展。 不过,这些工作被他的主要活动——小说和杂文的写作遮蔽了。1949年以后,出现了一些对鲁迅诗歌的笺注和论述,这是令人兴奋的,但在发掘鲁迅的诗歌遗产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鲁迅曾经用各种诗体写作,其中使用时间最久、留存数量最多的当然是旧体诗。不过在“五四”时期,鲁迅也曾试作新诗。他曾自己说明创作新诗的动机:“我其实是不喜欢作新诗的——但也不喜欢作古诗  相似文献   

17.
任永刚 《学理论》2014,(9):115-116
方回所选的鲍照这18首诗歌,评诗的风格基本一致,只是有言多言少的区别而已。他对鲍照的诗歌批评中常常是以解释诗意、注析用典而不是以阐述作诗技巧、指明艺术特色为主要内容,即使要指明诗歌的艺术特色,也是仅仅用很简练的文字来表达。他的诗歌批评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的诗歌批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阮巧云 《学理论》2013,(11):172-173
众所周知,为了增加诗歌的魅力,中国古代诗人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叠字,这在很大程度上给译者带来了严峻挑战—因为他们不仅要准确呈现诗歌的意义及其蕴含的文化含义,而且也不能忽视叠字特有的表现形式。许渊冲先生认为"音美"、"形美""、意美"是古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三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的诗歌教学由于中职学校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相对时间少,起点低,遇到很多难题,很多学生甚至老师由于学生认为学好技能便可,语文好不好无所谓,更不要谈诗歌的教学和学习,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的诗歌教学就如同"鸡肋",学无效果,弃之不甘.但作者认为诗歌教学是最高的语言艺术,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加强语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法宝,学好诗歌的意义深远.本文作者尝试从"注重诵读"、"感受意象,体会意境"、"联系实际、增长积累、鼓励创作"等方面论述了诗歌教学方法,以期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诗歌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华锡兰 《学理论》2010,(23):196-197
自魏晋时期开始,山水田园诗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固定下来,并开始得到广泛发展。特别是在唐代,山水田园诗得到了高度发展,出现了大量写山水田园生活而著称于世的杰出诗人。而唐代山水田园诗创作繁盛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道、儒、佛的思想影响力,隐逸之风的盛行,以及魏晋时期山水田园诗所提供的艺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