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经济活动中的几个问题许毅一、对物价上涨因素的分析今年上半年零售物价指数达到19%,35个大中城市的消费资料价格上升30%以上,问题确实不同寻常。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涨幅呢?我认为,造成今年上半年物价上升过快的原因,其中既有去年通货膨胀的滞后反映,又有...  相似文献   

2.
发展民营经济 ,认识是第一位的。如何解决人的认识问题呢 ?根据我的经验 ,要请实践做“先生”。我国改革开放初期 ,甘肃搞包产到户的时候 ,就有一些人想不通。那时我是省委党校的副校长 ,省委在党校办学习班 ,有的人就说包产到户是搞“单干” ,甚至说是“资本主义复辟”。后来采取什么办法呢 ?让想通的人先干起来 ,想不通的另给他一个位置 ,不减他的工资也不撤他的职 ,让他看一段时间。结果搞了一两年后 ,包产到户把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生产很快发展了 ,在旁边看的人也想通了。现在我们发展民营经济 ,有的人思想也不是太通 ,认识还没有上…  相似文献   

3.
通货膨胀这一令人不安的问题又一次在台湾爆发出来了,今年以来,各种物价指数急剧上升。据“行政院”主计处公布的3月份物价变动情况,民众最为关切的消费者物价指数较上年同月上升4.94%,趸售物价指数上升3.14%,单月涨幅分别创1982年1月及1981年11月以来的最新纪录。1989年1至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增率达3.92%,超过经建计划目标的3%。物价大幅上涨,主要由于食物类及服务类价格上扬所致。它们分别上升8.95%和6.44%,食物类中又以蛋涨56.26%,新鲜蔬菜涨28.01%,米涨19.52%、新鲜水果涨16.77%为最显著。而服务类中的居住、交通、医药保健等分别上涨5.37%、10.29%和8.34%。进出口物价也有所上升,和去年同时期比较,涨幅分别  相似文献   

4.
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1996年我国国民经济既保持了快速增长,又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解决了近年来一度出现的投资和消费增长过快,金融秩序混乱,物价涨幅过高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国际舆论也认为中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形势确实令人鼓舞! 我国近三年宏观调控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抓住了综合平衡这个“牛鼻子”。过去曾经出现或仍然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  相似文献   

5.
湖北是有希望的。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超规划、起全国、上台阶、行行业业实现新突破”奋斗目标的鼓下,全省上下都在实际工作中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开放的力度、发展的力度和落实的力度,因而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现实。当前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市场零售物价上涨幅度这高,消费基金增长过猛,通货膨胀的压力比校大。对此,省委、省政府已经采取了许多得力措施,物价上涨的幅度出已经回落。然而由于通货膨胀的惯性作用,目前全省的物价形势仍很严峻。定省零售物价指数和…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当前的物价形势去年以来,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大都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圆满地实现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奋斗目标。这是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坚定不移从湖北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的结果。在大好形势下,应该看到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物价上涨幅度过高,通货膨胀压力较大。造成物价涨幅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全国共性的问题,也有我省的特殊情况。从全国共性的因素看:主要是近几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增长过快,货币发行…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整整四十个年头。短短的四十年,我们的物质财富有了飞速增长,大家同意吗?国家安全没有外敌入侵,大家同意吗?我们的自由度、各种生活条件,有了巨大改善,大家同意吗?好。如果我们同时拥有了财富、安全、自由,我们是不是应该生活得非常开心?但是为什么会有很多人现在老说我不大开心呢?甚至有点觉得心里上上下下、不太安宁呢?为什么?那我们做文化学研究的人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答案是:大概,我们的现代化走了一条非常  相似文献   

8.
自今年第一季度以来,台湾地区的物价有全面上涨的趋势,其中3月份岛内批发物价指数年增率窜升至8.55%,创14年来最高纪录。台湾进口物价指数的年增率已由1994年10月的5.79%上升到今年3月的13.45%,批发物价已由1994年12月的5.49%上升到今年2月的8.07%;加之很多民用消费品价格亦有上扬趋势,更引起台湾民众的极大关注。台“经建会经济研究处处长”李高朝认为,台湾薪资低增长时代已来临。面对今年节节高涨的物价,许多家庭主妇抱怨,持家愈来愈不容易。 台湾物价上涨之诱因是多方面的,扼要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抑制投资过快三渠道对经济过热开刀“部分行业、部分地区投资过快增长;市场内流通的货币投放速度加快,可能诱发金融风险;市场的物价继续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进一步增大。”这三个突出问题,是有关人士透露的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4月初的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  相似文献   

10.
通货膨胀问题,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对显性通货膨胀研究得多,而对隐性通货膨胀注意不够。所谓隐性通货膨胀,有的同志也称为“隐蔽的通货膨胀”,或“抑制型通货膨胀”。这种隐性通货膨胀与人们所熟悉的显性通货膨胀相比,除了具有共同的本质规定外,其成因、表现形式、运作过程等均有不同特点,因此有必要单独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名词解释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货…  相似文献   

12.
蒋铁刚 《北京观察》1999,(12):17-18
记者:我国的通货紧缩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可是人们对通货紧缩的看法仍然是众说纷纭。经济理论界基本上有一套完整的通货膨胀理论,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也有一套完整的通货紧缩理论,或者说把现成的通货膨胀理论反过来就是通货紧缩理论呢? 樊纲:关于通货紧缩,应该说是有一套完整的理论的,但不能说把通货膨胀理论简单地反过来就是通货紧缩理论。通货紧缩虽然是通货膨胀的对立面,但两者之间不是简单对立的关系,还是有一些差别的。通货紧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二是货币量的紧缩。从1997年10月份到现在,我国的物价水  相似文献   

13.
报载一位领导同志的调研手记:《诚实也是官德》,文中关于诚实做官、扎实干事的论述,发人深省。文中讲到:“有的地方把招商引资的协议视作合同,把合同等同于开工了的企业,将各种数字凑在一起;有的地方上报的固定资产投资短期内增长很快,是靠什么增长的?有的干部回答问题,听起来似乎情况很熟,但往往是答非所问,甚至随意‘忽悠’领导。”古人云“华而不实,无益于治”,“千虚不博一实”。一些人之所以对虚名乐此不疲,原因之一是虚荣心理作怪,个人主义膨胀。再一个原因,是虚名来得既快又容易,不像做实事那样辛苦,搞些虚假政绩就可以为自己的脸上贴金,还能赢得官僚主义领导的信任,为个人升迁添些砝码。图虚名还会带来极坏的影响。“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干部如果自己图虚名,身后就会有一批人为其鼓噪吹捧,也会自然而然地欣赏和重用一些为自己图虚名卖力的人,当然还会使下面把搞形式主义当作“取悦于上”的捷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物价上涨过快,通货的稳定性已受到威胁,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988年,我国经济也出现超高速增长,接着就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实,那次通货膨胀早在1985年已经发现它的压力存在,但由于有些同志认为“搞点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5.
包装与形象     
商品少不了“包装”,干部也要有“形象”。现在的问题是,市场上经过精心包装的假冒伪劣商品越来越多,使广大消费者上当受骗。问题更严重的是,这种现象正在由市场向“官场”蔓延。“官场”上也有那么一些人很会包装自己,很会搞花架子,讲起话来头头是道,无论干什么,声势造得很大,形式搞得很多,这一套又一套做给上下左右看的表面文章,使他们自己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16.
偶一 《小康》2014,(2):26-29
随着三中全会的改革号角吹晌,“资本下乡”一词也在近期开始“时髦”起来,有人甚至说如果搞资本运作的人,现在还没接触几个“资本下乡”的项目的话.那他的生意属于不太好的那一类。  相似文献   

17.
“克隆”技术是生物学的一项高新技术,曾被媒体炒得很热。但新近传来信息,说“克隆”出来的羊衰老得很快,生命很短,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克隆”技术的价值。立法工作中,有些同志也很热衷于搞“克隆”,结果发现其立法质量也是大有问题的,“克隆”出来的法也往往没有多大生命力,应当引起警觉。  相似文献   

18.
请节约用嘴     
主持人的话:“节约”是一个老话题了。物质贫乏的时代,我们厉行节约;现在市场经济了,要啥有啥,电视机便宜得论斤卖,咋又重提“节约”?我们现在总体还不富裕,人均国民收入也就千把美元,但奢靡之风日盛,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反倒是富裕的国家人家似乎更“节约”。问题到底出在哪儿?现在,政府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怎样建设?有人说光靠老百姓节约没有用,有人说光靠宣传、号召不管用,那么您的看法呢?“节约”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的话:“节约”是一个老话题了。物质贫乏的时代,我们厉行节约;现在市场经济了,要啥有啥,电视机便宜得论斤卖,咋又重提“节约”?我们现在总体还不富裕,人均国民收入也就千把美元,但奢靡之风日盛,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反倒是富裕的国家人家似乎更“节约”。问题到底出在哪儿?现在,政府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怎样建设?有人说光靠老百姓节约没有用,有人说光靠宣传、号召不管用,那么您的看法呢?“节约”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先得建设好节约型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的话:“节约”是一个老话题了。物质贫乏的时代,我们厉行节约;现在市场经济了,要啥有啥,电视机便宜得论斤卖,咋又重提“节约”?我们现在总体还不富裕,人均国民收入也就千把美元,但奢靡之风日盛,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反倒是富裕的国家人家似乎更“节约”。问题到底出在哪儿?现在,政府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怎样建设?有人说光靠老百姓节约没有用,有人说光靠宣传、号召不管用,那么您的看法呢?“节约”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