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云南至中南半岛北部的通道和驿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代的中外交通特别发达。《元史·地理六·河源附录》说:“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说明元朝在注意开通道路的同时,亦设驿站。元朝与中南半岛北部诸国之间,虽不断有兵争,另一方面,也有着频繁的经济  相似文献   

2.
周芳 《思想战线》2007,33(6):131-132
元朝在云南发展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云南在此时期不仅真正纳入到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而且自身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这两方面的变化都与元朝中央政府在云南实行了以行省制为主的设置相关联。元朝在云南实行的是一元制之下的多层次设置体系,即在行政设置上实行与全国其它行省一致的行省——路、府、州、县这样的单一制设置。同时,根据云南行省的特点又分别设置了专门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行省——宣慰司体系设置,以镇遏边疆和限制行省权力为目的的宗王设置,以及土官土司设置;通过这样的设置体系,不仅可以看出元朝统治者对云南…  相似文献   

3.
《元混一方舆胜览》云南行省临安道宣慰司所属“金齿百夷诸部”中有纳楼部。盖纳楼部人居住区与“金齿百夷”(傣族)相交错。元代云南行省境内有不少不同民族的“部”,而这些“部”都是大理国时期的遗留。元朝仍以原来各部中的贵族分子充当“土官”。则纳楼部贵族统治当地的时间,至少是在宋代的大理国时期。元朝之后的明朝时期,在原纳楼部的地域基础上建立了纳楼茶甸长官司。《明史·土司传》说:“洪  相似文献   

4.
元朝时期,李京至云南,对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写成《云南志略》,说白族就是汉代的僰族。“僰”、“白”同音,先后译写不同而已。说确切些,元、明、清时期的白族,是以汉代的僰人为核心,不断融合迁入西南的汉族及邻近的一部分其他民族的人口而形成。李京又说,元朝时期的白族即南北朝至唐朝初年的“白爨”,亦即“西爨白蛮”,至元朝时期则“爨复讹为寸”。故《元史》中称白族军队为“爨白军”或“寸僰军”。“白”、“僰”在书面记录中仍然交替使用。到明朝  相似文献   

5.
明清两朝异地安置云南土司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疆,明代以前,世居在这里的土著民族是主体民族,人口构成是“夷多汉少。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及交通的险阻,在秦汉到元朝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央王朝对云南地区的统治不能实施与内地划一的政策,只是以“羁康”的形式统治云南各民族。羁康制的主要内容是:当地民族头人臣居中央王朝,其他仍令其统治,中央政府很少约束,这是一种较为松散的统治方式。元代开始,随着封建中央王朝的统治势力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羁康制”逐步完善发展成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中央王朝任用原民族头人为土司,命…  相似文献   

6.
论元朝法制的民族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朝的法律制度具有封建法律的共性,同时仍继续保留着大量的奴隶制残余和蒙古族习俗,本文从立法、法律内容、司法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元朝法律制度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雄才大略的开国明君,还是承先启后的中兴英主,其彪炳史册的文治武功,总是和一大批德才兼备,清政廉洁,智勇双全,能征善战的文臣武将的忠心辅弼和效力分不开。元朝初年,被忽必烈拜为云南行省平拿政事的赛典赤可谓是其中之一他在治理云南的六年间,励精图治,刷新政治,建行省、置郡县,兴水利,定赋税,办教育,改善民族关系,使云南民族和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巩固了元王朝对云南的统治。对于赛典赤的政绩,元朝廷曾用“于是置郡县、置守令、行赋税、施教化。与中州等’哟评语加以肯定。至元十六年(1279年)…  相似文献   

8.
孔雀胆事件是云南历史上有名的爱情故事,事件发生在元末明初,这是一爱情悲剧,背后隐藏了巨大的政治阴谋。从此事件可以看出,段氏和蒙元政权的关系,有起伏,有波折。它既是大理总管段氏与蒙元政权的关系,也是边疆少数民族上层与元朝中央政府之间关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杨明 《今日民族》2021,(12):38-40
熟悉金庸小说《鹿鼎记》的朋友可能还记得,里面提到一个云南的沐王府.沐王府是小说家言,还是真有其事?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沐王府的故事. 朱元璋建都南京后,当时的云南仍在元朝册封的梁王统治之下,同时,大理段氏、麓川思氏、乌撒、乌蒙等地方势力乘机割据称雄,云南有脱离中央的危险.朱元璋先后七次招抚梁王,望其主动归附中央.但梁王却杀死使臣,拒不奉诏.  相似文献   

10.
宋元断例, 在法律性质上, 是刑事类法律; 在法律载体形式上, 主要是判例法, 但也有成文法; 在编撰体例上, 采用唐朝律典体例。 宋元法律概念中断例与判例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 宋朝断例是在对成文刑事法律作出解释和补充时所产生的司法产物。 宋朝对断例进行了 200 多年的法典立法, 制定了至少 16 部法典。 元朝断例是当时通行的两种法律形式之一。 元朝断例是整个刑事法律的总称, 相当于隋唐时期的 “律”。 元朝法律形式中不管是条格还是断例, 都存在判例法, 仅是比例有所不同。 元朝只有 《大元通制》 和 《至正条格》 把断例作为独立法律种类进行立法。 宋元断例是中国古代判例制度中的重要内容, 是中国古代判例制度的鲜活体现。  相似文献   

11.
宋代社会空前的信息增量,对于社会控制和国家治理形成前所未有之挑战。宋朝政府为掌控各类信息,做好应对之策,对官方信息渠道进行了详密设计和制度保障。其中作为官方文书传递手段的驿传制度,一方面形成驿递分立之势,另一方面则建立起铺兵这样一支相对专业化的传递队伍,形成了不同于前代的驿传系统。以此为基础,宋朝官方,特别是皇帝与臣僚之间的沟通,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信息渠道。其中不少信息渠道是宋朝独有的。然而,与多种信息渠道并存的还有各种力量之间,特别是皇帝与臣僚之间的信息博弈。这种博弈造成的信息通塞及变异,既具有宋代的历史特征,亦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中所共有的人情事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元代自云南行省建立后,随着元政权在云南统治的巩固和深入,元统治者对以大理总管段氏为首的少数民族上层从一味依靠改为对其权力加以削弱和限制,同时继续拉拢和利用的两手政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元朝政权与段氏的关系进入了行省、宗王、段氏并立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3.
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杂居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的统治制度。清朝大规模改土归流后 ,土司制度逐渐被废除 ,但到民国时期云南仍有土司存在。本文根据国民政府对土司的几次调查 ,拟从民国时期云南土司存在的原因、国民政府对云南土司的调查及调查总结 3个方面进行探讨 ,说明民国时期云南一直存在土司制度 ,云南土司的存在体现了民国时期云南政治统治的两重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元朝对中国的统一,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和平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走向。元朝把草原游牧制度中的分封制等相关制度与汉地固有的中央集权制紧密结合,以此来强化官僚君主制下的政治运行程序。其行省制度使边远地区与中央的联系大大加强,有利于巩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马丽娟 《思想战线》2000,26(2):71-74
回族是元朝以来云南对外贸易中的主角,至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民族像回民那样几乎是全民参与对外贸易活动.回民商队在对外商贸活动中行进的路程最远,范围最广,获取的利益最大,同时,遭受的劫难也最惨烈.云南回民为中国对南亚、东南亚市场的开拓和贸易联系的加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赛典赤·赡思丁((1201~1279))是我国元朝一位德高望重的中书宰相,死后追封咸阳王,回族称他“咸阳王巴巴”。他在晚年受命行省云南,把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组建为地方政府──云南行省,下设路,州县,成为元代地方行政机构的模式。行省简称省作为我国地方第一级行政区划,比较宋代的路更适应我国地域辽阔的国情,沿革至今。元朝最终形成了“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的建制。即以中书省称都省为中央政府总理全国政务,下设六部并直辖腹里诸路;十省称行省为地方第一级政府,下设路和州县;上蕃直隶于宣政院,高丽为属国…  相似文献   

17.
(一) 麓川地名,首见于元朝时期。《元史·地理志四》云南诸路行中书省,金齿等处宣抚司(驻今保山)说:“麓川路,在茫施路(驻今潞西县芒市)东(按,应为西)。其地曰大布茫,曰赕头附赛,曰赕中弹吉,曰赕尾福禄培,皆白夷(按,傣族)所居。”麓川路东部的茫施路大致相当于今潞西县;北部的平缅路基本上为今陇川县。则麓川路即今瑞丽县,地域范围比今瑞丽县稍大。时金齿宣抚司所辖六路一赕,居民皆以“白夷”(傣族)为主,元朝用当地“白夷”中的上层分子充当各路土官。及至元朝末年,麓川路“白夷”土官思可法,起而兼并邻境其他土官的领地,企图造成地方割据势力。《元史·本纪》说: “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六月丁已,诏以云南贼死可伐盗据一方,侵夺  相似文献   

18.
三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中国经济史学会云南分会在昆明召开了“1253年—1987年:云南商品经济”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讨论会的有关专家、研究人员及实际工作者共65人,提交的论文计30余篇。中国经济史学会云南分会理事长李埏教授分别在会议开始和结束时作了重要讲话,常务副理事长董孟雄教授作了专题报告。这次学术讨论会的议题是:探讨自大理国灭亡、元朝在云南建立行省以来直至党的十三大召开以前,这七个多世纪中,云南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特点,其中又着重讨论了两个专题:其一、南方丝绸之路及滇西开发史,其二、近代以来云南商品经济的历史考察。由于所讨论的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感,紧密联系了现实,而且又是大家所关心的  相似文献   

19.
李正亭 《思想战线》2008,34(1):125-126
一、明初"析麓川地"的背景及过程 14世纪初,元王朝几次征缅,缅蒲甘王朝的势力逐渐衰落,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一带的金齿势力也受到削弱,与此同时,国内的反元斗争此起彼伏,元朝无余力顾及西南边陲,云南西南边地傣族势力趁势兴起.1311年,思可法称王,后因受封麓川宣慰使,故简称"麓川".  相似文献   

20.
纳质是蒙古的一种传统。此政策经成吉思汗及后 继者的发展,逐步成为一套独具特色的制度。它给蒙古国 和元朝在政治、军事上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