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儿童观是不同时代国家或民众对儿童的基本看法与态度,它反映出特定时代对儿童群体的地位和价值等认识考量。纵观新中国70年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首先是新中国初期作为"社会需要"的儿童,这时候的儿童主要是"接班人"和"建设者"。到了"文化革命"时期,儿童观发生错位,"政治化、成人化"是其主要价值取向,儿童被异化。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重新"认识儿童,这种认识其实质是"发现"儿童和重新确立儿童本位论。21世纪以来的儿童观念是对改革开放以后"儿童本位论"的进一步深化与研究,表现为"解放儿童"和"向儿童学习"。由此,新中国近现代儿童观念改造得以确立并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2.
正"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仅关系"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也关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针对"留守儿童"在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芜湖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关注和关爱城乡‘留守儿童’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将该建议列为重点建议,由主任会议成员进行督办,推动全市上下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保障和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3.
阮齐林 《人民检察》2015,(22):17-23
猥亵儿童罪是指故意对儿童以除奸淫幼女之外的方式进行性侵犯的行为。猥亵儿童罪不是倾向犯,刺激、满足性欲是根据社会性观念和儿童性禁忌的客观判断,而非行为人主观动机判断。猥亵儿童与奸淫幼女的危害程度相近,一般应定性为犯罪追究刑事责任。"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之"当众"应坚守"当着众人面"文义,不应过分扩张解释。刑法对猥亵儿童罪加重事由的规定脱离性侵儿童犯罪现实,应当完善,增加"多人或多次"和"情节恶劣"的加重事由。  相似文献   

4.
"留守儿童"因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监管,容易产生认识上、价值取向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他们普遍存在心理和性格方面的障碍,甚至个别"留守儿童"走上了犯罪道路。本文试从"留守儿童"犯罪的主观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留守儿童"犯罪心理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5.
"儿童问题行为"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较为常用见的概念。在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中,"问题行为"通常是在规范的意义上来使用的,意指一种教育者立场上的"有问题的行为",但站在儿童的立场来看它也是儿童解决自己所遇问题的尝试,是"解决问题的行为"。人文科学视野中的"儿童问题行为"意味着,首要的不是去矫正在教育者看来有问题的行为,而是确立或理解儿童所面临的问题所在,以便为儿童提供所需要的帮助。为此,有必要重构教育日常话语中的"儿童问题行为"之观念,在理解儿童问题行为之意义时实现主体置换,从自然态度转向反思性理解,从问题行为的因果关系转向问题行为的意义关系,从意义的客观诠释转向行为主体的意义赋予。  相似文献   

6.
边缘儿童是在普通学前教育机构中,游离于集体边缘、言行举止介于正常与异常边缘的儿童.生态系统的失衡是导致边缘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家庭生态的失衡是儿童边缘化的诱因,同伴欠缺加剧了儿童的边缘化倾向,教师忽视加深了儿童边缘化的程度.游戏是帮助边缘儿童表达问题的重要途径,游戏治疗具有改善边缘儿童现状的功能.通过创设满足儿童需要的新环境,改善与修复已有的生态环境,以"家长参与"、"同伴介入"、"教师关注"等干预方式,修复或改善边缘儿童的生态环境系统,使边缘儿童的问题得以缓解或消除,使边缘儿童因顺应生态系统的平衡而逐渐回归到正常的同伴群体.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越来越多的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怎样保护和教育好"留守儿童"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本文描述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实特征,剖析了其深层原因,探寻了此问题的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系统论的视角下,儿童绘画评价既是美术治疗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在美术治疗中,儿童绘画评价要立足于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与儿童的互动关系,综合考量儿童所处的生活背景对儿童的"绘画动机"、"绘画过程"和"绘画作品"的影响,进而对儿童的行为表现等作出全面、系统的诊断和评价,最终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父母们长年出外打工,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亦符合社会发展趋势。要维护"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利,给他们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就必须重视并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即农民工们的权益保障。在分析目前社会农民工权益保障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提出保障农民工的对策,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儿童本应在父母呵护下健康快乐的成长,但近年来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案件却频频发生,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十起涉家庭暴力典型案例中,就有二起是明显涉及儿童家庭暴力的案件。虽然儿童家庭暴力事件已引起社会大众普遍关注,但"饿死女童"、"父亲打死抄作业的女儿"等惨剧却还在上演。本文从多角度分析频繁出现家长虐待儿童的案件的原因,并为今后预防和制止儿童家庭暴力提出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我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东、中、西部四省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面临很多现实的困境。义务教育阶段是孩子们塑造人格的重要阶段,同时是孩子们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是否能健康快乐成长、是否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等,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而且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未来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应秉持与非留守儿童的"同等对待,特殊保护"的原则,加大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2.
童年是人生的根本,这是"儿童本位"得以支撑的基础。童年拥有丰富的天性资源。成人是童年资源的继承人、受益人。从个体发展来看,长大成人是儿童成长的目的。但从老子等人"复归于婴儿"的主张看,人生的目的是童年的复归,童年依然是人生的最终目的。从种系进化来看,童年是一种自然目的。童年资源是人的全部生活和整个文明大厦的根基。不只是儿童教育应当坚守"儿童本位",文明的进步和提升也需要坚守"儿童本位"。人类社会和文化只有坚守"儿童本位",才有可能实现马克思之"人性复归"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而逐步突显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能否很好地解决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爱,共同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留守儿童"问题并努力协同解决它。  相似文献   

14.
儿童读经运动以"填鸭"、"填牛"之强制灌输方法,让儿童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古代"经典",企望以此使儿童获取"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劳永逸"之学问,这公然悖离了儿童教育的近现代观念,是走历史的回头路.儿童读经运动是不可能扫陋习、除时弊、正世风、开新学的,更不可能建设现代化、全球化之文化中国.南怀谨先生对儿童读经运动的支持,对传统教育中记诵方法的推崇,对新旧教育的某些认识和评论,以及退回旧式教育的主张,都是值得商榷的.南怀谨先生主张的儿童读经运动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是因为当代中国文化尚未从根本上接纳近现代形态的儿童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5.
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这些儿童出现了较严重的学习成绩落后、道德滑坡、纪律涣散、自私冷漠、忧郁多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着不足,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最终演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严峻而且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法律与生活》2014,(24):58-59
正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针对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问题日益突出的现象,濮阳县人民法院在办理涉及"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案件时,三大举措并举,重点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马传聪)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认识论颠覆了传统的知识观:知识不是被展现出的而是被建构出的.后现代主义的杰出代表社会建构主义着重强调了知识建构的社会性.儿童观是认知主体以儿童为对象建构出的一种社会知识,随"儿童形象"的诞生而形成,并影响着"儿童形象"的塑造.儿童观的社会建构属性使得儿童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认识论的演变而不断更替,直至引发一场范式的转型,然后在新范式的指导下进行新一轮的建构.儿童观建构取向从聚焦于尺有所短的劣势视角转变到聚焦于寸有所长的优势视角标志着儿童观范式的转型,这一转型颠覆了儿童的传统形象,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儿童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世界各国各种形式的虐童现象居高不下,而家庭环境中儿童虐待现象尤为突出,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家庭环境内儿童虐待的心理危害和致成因素,才能真正贯彻"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儿童权利是当今世界人权的重要内容,唯有将其纳入法律保护的范畴,才能防止和降低家庭环境内儿童虐待现象的发生,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徐明明 《法制与社会》2014,(16):182-183
"儿童的人权保护是普遍人权当中不可剥夺和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①儿童权利保护构成全人类人权保护的核心和基础。本文从浙江温岭幼师虐待儿童事件入手,剖析该类事件频繁发生的社会缘由,结合目前国际社会和我国国内在儿童人权保护上的相关规定,拟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保护儿童权利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0.
郭齐家先生是中国大陆力倡儿童读经的重镇之一,其关于儿童读经的言论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影响甚大.郭齐家先生倡导儿童读经的言论主要有:中国近百年成功引进和移植了西方教育;儿童读经能够回溯文化源头、传承文化命脉;儿童读经就是最佳的文化刺激和最佳的早期教育;儿童读经就是"蒙以养正";儿童读经能够开发脑力、增强国力;等等.郭齐家先生还对著名的"横渠四句"顶礼膜拜,以支持其儿童读经的主张.其实,黑格尔的"扬弃"理论,尼采的"上帝死了"和他的"重估一切价值"思想,胡塞尔的"回到事实本身"的思考,玛格丽特·米德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如何处理后喻文明、互喻文明和前喻文明提出的告谕,都不失为我们审视郭齐家先生上述观点的重要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