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法律的不被遵守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仅仅从法律本身寻找问题的答案是不够的。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法治型国家不仅是法律界的追求也是政府的目标之一。法治国家的要素之一就是法律被良好的遵守。但是在中国有法不依的情况却十分严重,我们急需建立起对法律的尊重。本文是从精神层面及公民意识的培养建立方面来谈谈法律信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导演冯小刚的大作"集结号"在各影院公映。取得了不俗的经济效果与社会效果。《集结号》上新闻联播是在12月21日,报道长达1分9秒。《集结号》是近五年来观众满意度最高的大片,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故事背景发生在1948年到1956年间,一个连队的战士全部阵亡却无人知晓,全片通过寻找追溯的过程展现了这几个战士的英勇和感人的事迹。  相似文献   

3.
连日来,八级汶川强震让全国人民在悲伤、救援、坚守和感动中度过。抗震救灾是筑就“公民意识”的一座伟大里程碑,中国人民的“公民意识”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蓬勃生长。  相似文献   

4.
自1982年现行宪法颁行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民主与法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宪法学理论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对于公民宪政意识的研究却显得比较薄弱,尤其是关于公民宪政意识问题的实证研究、定量分析,更是寥寥无几,近乎空白。正是基于这种状况,组织关于公民宪政意识问卷调查与现场访谈,通过这种实证研究的方式,不仅为我们定量分析公民的宪政意识提供了第一手的实证材料,而且也为我们准确评估我国宪政建设的状况提供了客观的依据,从而也为我国宪政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公捕公判大会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十分常见,屡禁不止,究竟是否符合现代法治建设的需要?本文从对公捕大会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讨论,以及网民对此的看法入手,引申到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欠缺,分析欠缺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普法中的公民意识培养——“秋菊的困惑”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卫 《政法学刊》2007,24(4):111-114
我国的法治建设已经进入"普法型法治"时期。我国普法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公民意识。要培养公民意识,普法教育就必须反对法治的精英主义,将普法从文字层面提升到权利意识层面。在普法的过程中,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不可被忽视。  相似文献   

7.
王恺 《中国司法》2012,(6):40-44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过五个五年规划的推进,其形式与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上海市黄浦区法宣办在“六五”普法开局之际,开展了“以法制宣传为先导推进公民意识教育”的课题调研工作,基于对过去几年开展法治文化建设与公民意识教育的经验梳理以及对现阶段区域内市民法律素质的调查数据分析,提出未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从普及法律常识转向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当下的中国,知情权被社会大众普遍承认,但是就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侵犯知情权的行为时有发生,公民的知情权得不到充分、有效的保障。究其原因,有关知情权的法律保障还不够,目前中国的宪法和法律中,只有暗含于言论和出版自由的隐性的默示的知情权,而没有明确的作为独立权利的知情权。鉴于此,树立知情权权利保护意识并为公民知情权提供法律保障是提升公民知情权的越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保障,而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正义感和责任感,更是实现社会正义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结合自身的工作.重点谈谈公民的法律意识。其作为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去年广州地铁发公告称将花费9277万元统一化翻新改造16个车站,改为统一灰色石板。广州高一学生陈逸华存地铁站举牌反对“统一化”改造,并多次提出质疑。网友称陈逸华为“举牌哥”,5月10日,广州地铁回应称改变原方案,未开工车站没有坏的地方不会改动,将尽量保持总体风格(5月19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1.
连日来,全国多个城市上空持续多日的阴霾天气,让国人再度将目光聚焦到环境污染的老话题。尤其是作为首善之都的北京,连续4天污染级别维持在重度和严重污染水平,向全国拉响了环境污染治理的警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寻求经济后发优势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而每次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都未能深入法律保障的肌理层面进行反思,以致今日阴霾笼罩我们依然讨论的还是政府的应急机制与行政手段。这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式  相似文献   

12.
罗素君 《法制与社会》2010,(22):197-198
许霆案后,利用ATM机故障恶意取款的行为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由于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缺陷或不合理,法律在执行层面上又具有极大的随意性等因素,造成类似案件无论是"同案不同判"还是"同案同判",均引发极大的争议,该现象凸显了社会各方对法律敬畏之心的缺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上从不缺少“神医”,从神农氏尝百草到华佗刮骨疗毒,从扁鹊发明麻沸散到张仲景写干金方,“神医”的传说伴随着传统中医药学的发展而深入人心。古代的神医莫不经过干锤百炼的磨砺,莫不有悬壶济世的慈悲心肠,莫不经过世代传承验证颠扑不破。然而当下,我们却赫然发现,身边的“神医”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相似文献   

14.
震惊全国的药家鑫案件折射出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缺失,本文探析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具体表现,并浅析原因及法律信仰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从“红光事件”看信息虚假披露者对第三者的民事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光事件虽然已尘封数年,然而这冰山的一角所反映的问题仍然存在。那就是我国证券法实践中民事责任的淡化与缺位,这主要表现在:虚假信息披露民事责任性质界定的模糊性、因果关系的难确定性、举证责任硬化性及赔偿金额确定的困难性。法谚云:无救济即无权利、徒法不足自行。因此,怎样从理论上认识上述问题及如何从实践中通过民事救济的方式重塑或矫正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信息体系是现行证券市场所面临的紧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孙伟铭案与张金柱案都是让社会各界大为震动的大案。媒体对张金柱案的密集报道还引发了民意求死的“张金柱现象”。而对孙伟铭案,媒体对孙伟铭及亲属在孙伟铭因为特大交通事故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后,刑事死刑判决挤压民事赔偿过程中,采取给孙伟铭、孙林披“好人”、“善人”和“动人”等外衣,美化其“善意”、“伟大”或者受人尊重言行的民意求生的思路,试图将孙伟铭及亲属的保命型被动赔偿“塑造成”孙伟铭刑事案件的“悔罪积极”。这种过度美化孙伟铭及亲属的媒体报道,是媒体没有很好履行其社会责任,准确定位其在特大事件、重大事件中报道中的社会责任;而法学家在死刑判决下达后也站出来对判决结果进行“不理性”、“感情用事”的指责,对于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应当给予纠正。  相似文献   

17.
郭颖 《法制与社会》2011,(15):167-167
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的高速发展,网络监督逐渐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一种重要模式。网络监督在推动当今中国政治民主化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然而只有在理性的公民意识和良好的的引导和规制前提之下,网络监督才能真正够促进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思考,为什么三鹿奶粉公司残忍到连婴幼儿也要害的地步?为什么中国牛奶行业龙头企业一个个都倒在三聚氰胺的面前?社会各界都对此事进行了深深的反思。笔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这一事件,并尝试提出三鹿奶粉事件对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理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随着蒙牛与伊利之间“诽谤门”事件的逐渐明朗,一些“网络公关”或者称之为“网络推手”的不当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开始受到公众和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如何规范这些“网络推手”进而维护网络文明,成为当前我国净化网络环境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春秋时期齐国强臣管仲的名言,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才能知道礼仪,丰衣足食才会知晓荣誉和耻辱。放在当下来理解那就是在寻求效率和价值最大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普遍遵循市场的原则行事,按照这种模式,人们经过取舍和平衡,会形成一个地域性的中间阶层。在这个阶层大家会感到一致性的安全感以及舒适度,而后在普遍的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小悦悦》案件中,十八人的集体冷漠不得不说很罕见,但是既然是事实,我也不多加评论。我接下来只是通过管仲这句名言的含义来解析为什么十八人会集体冷漠而相反一个物质条件更差的拾荒者反而愿意伸出援手,而后对我解析的结果进行一些推理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