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咨询     
《法制与经济》2003,(9):60-61
编辑同志: 我丈夫在外已经四年了,长期以来,他从来没有寄过分文回家。我于2003年8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婚姻关系,我丈夫及他的律师在庭审中,出示他在外欠别人有七万元欠款,为夫妻共同债务,要我承担一半的债务。请问:如何区分夫妻共同债务与个人债务?  相似文献   

2.
游宇  张光 《公共行政评论》2023,(3):142-160+199
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不仅仅是一个公共财政或金融信贷问题,更是一个与我国基本治理结构紧密相关的政治经济学问题。论文以项目制治理为理论导向对此问题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在此治理模式下,基层地方政府可以将省以下的转移支付作为项目运作的资源配置杠杆,申请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从而推高其地方政府债务。利用对四川省2016-2019年县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论文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联:基层转移支付收入在整体上会扩张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并加重其债务成本;这一扩张效应更多是由专项转移支付带来的,而一般转移支付则与债务付息支出更为相关。该发现说明,我国基层转移支付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已经深深嵌入到更为宏观的政治激励与经济建设模式之中,从而也需要从完善官员治理、优化政府间财政关系以及加强各种财政资源有效配置等方面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3.
一些企业在陷入经营困境之后,往往会实施一系列破产逃债行为,如优先清偿与其有特殊关系的债权人的债务,与他人进行不合理对价交易,隐匿、转移财产或虚构债务等等。自1986年《破产法》实施以来,法院受理的破产案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在实施个别清偿或转移财产等行为之后,借破产程序注销企业,逃避巨额债务,  相似文献   

4.
【裁判摘要】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四条的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因此,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承诺书,表示将所负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而债权人对此未予接受,亦未在债务人与第三人签订的债务转移协议书上加盖公章的,应当认定债权人不同意债务转让,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债务转让协议对债权人不发生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5.
一、清偿债务与继承遗产及执行遗赠的关系有一种观点认为,清偿债务应优先于继承遗产。继承人应首先清偿债务,然后再分割遗产。我们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概括继承原理,债务包括于死者遗产之中,随继承的开始而转移给继承人。因此,继承债务与继承遗产是同时发生的,更确切地说,继承遗产包括了对债务的继承,无论是法定继承或遗嘱继承,一旦继承人接受了继承,他从继承开始起便成为新的债务人。可见,清偿债务不仅不能优先于继承遗产,而且只能进行于继承遗产之后。但遗赠则不同,由于受赠人不承受遗赠人生前债务,遗赠执行人只有清偿死者生前债务后,遗产有剩余时,  相似文献   

6.
在司法实践中,遇到很多债务人为躲避债务而离婚转移财产的情况,依照《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和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的,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此行为无法达到转移债务的目的,夫妻双方对债权人仍然要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鉴《民法典草案》的有关规定,认为有必要将有涉他效力的事项分为完全涉他效力事项和限制涉他效力事项两类。所谓完全涉他效力,是指该事项的发生使得连带债务完全消灭,此时,各连带债务人所承担的给付全部债务的义务,因任一连带债务人为消灭债务的行为而归于消灭。所谓限制的涉他效力,多发生在个别债务人的债务归于消灭的情形.该事项的发生并没有使连带债务完全消灭。  相似文献   

8.
合同承担同时包含合同债权转让与合同债务转移(也称债务承担),因债务承担与代为履行(由第三人履行)都涉及第三人对合同的履行,特定情形下二者之间的界限常难以厘清。因此,当代为履行又分别介入债权让与和债务承担时,如何实现三者之间的法律对接及确定行为的法律后果,是理论与实务中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根据民法通则第四十八条的规定,企业采取以部分财产和等额债务相抵的方式与他人组建新公司,且对所出让财产不持有相应股份的,未转移债务的债权人有权要求新公司在其所接收原企业财产范围内对原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现实案例为基础,运用实证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证了程序价值及实体价值平衡的法理基础,并在此价值视野下阐述了如何确定民事证据证明能力以及债务的合法转移,指出其关键在于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确定证据的证明能力问题,并进一步论证了在此前提下如何确定民事债务的合法转移。  相似文献   

11.
对第三人承诺代为清偿的法律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学者们总是试图区分第三人代为清偿与债务承担,但却忽视了两者是从债的消灭和债的转移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设计的。本文从质疑第三人代为清偿与债务承担的区别入手,认为两者并非泾渭分明,应以第三人向债权人或是债务人发出意思表示来定位其是否为债务承担。  相似文献   

12.
董华英 《法制与社会》2012,(17):112-113
本文通过对夫妻债务的性质定性分析,以生效法律文书的既判力和执行力的扩张为切入点,探析追加被执行人配偶争议问题,并完善相关的制度,防止夫妻双方为逃避债务而故意以个人名义欠下外债或转移财产,最大限度的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一般说来,债务人只对自己所负担的债务份额承担清偿责任,对他人的债务不负清偿责任。连带责任则是一种例外,它要求负有连带义务的每个债务人对外清偿全部债务,包括本应由其他债务人承担的那部分债务,连带债务人不得以另一部分债务应由他人负担为由拒绝履行。当然,在对外清偿了全部债务以后,债务人有权向其他连带债务人追偿自己所代偿的部分,但这种追偿往往因为其他债务人的失踪、逃匿、消亡等而实际上得不到实现,这样,债权人因债务人逃匿等产生的债权得不到实现的风险转移给了连带债务人。  相似文献   

14.
财政分权是地方政府债务的逻辑起点。只有财政分权体制下,才可能存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财政分权及其决定的分权式治理,构成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基本路径,决定了财政分权作为债务治理的制度根基地位,以及分权式治理作为债务治理的制度主体地位。夯实债务治理的制度根基,应当实现地方事权配置的合理化、法治化,重构地方税体系和地方税权,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且积极推进政府投资的法治化。确立分权式治理,应从基于举债权控制的权力配置、以债权人为主体的市场约束,以及以纳税人为主体的民主监督三个方面,构建分权式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2009年3月,生意场上失败的刘华(化名)欠下了巨额债务,他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卖掉房子来还债。他没有想到,这个决定让他接二连三地与前妻张美玉(化名)打起了官司。  相似文献   

16.
周华 《检察风云》2008,(1):50-51
"馅饼"或"陷阱"?   彭嘉(化名)最近很郁闷,毕业刚两年,却一下子背上了30万元的债务.这个债务不是因为他没找到工作,恰恰是因为他找到了一份工作,而且是一份看起来很让人羡慕的工作--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下称西门子)的销售工程师.……  相似文献   

17.
广义的合同义务转移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债务承担,二是由第三人履行。在我国《合同法》中,这两种情况分属于不同的法律关系,见于不同的章节。债务承担属于合同变更的法律关系,而第三人履行则见于合同履行规则的章节。同样是三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义务转移,但两者的法律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审判实践中,如何认定这两种法律关系,往往使法官难以准确判断。如在审理企业“三角债”纠纷时,三方当事人为解决相互间的三角债,在合同中常常订立了相互履行债务的条款,这种条款到底应认定为第三人履行还是债务承担呢?对此的正确判断与债权能否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8.
《法庭内外》2011,(10):60-60
两年前张某借给我3万元。半年前我还款时,张某提出还28000元就行了,给我打收条写道“今收到苏虹还款28000元,余款2000元本人放弃。”后我们发生摩擦,他提出没有理由免除我债务,并向我索要该2000元。最近我俩冲突时,他用茶杯将我砸伤,我为此花去医疗费1000多元。我要求他赔偿医药费。他说已咨询有关人士,因我俩互负债务,他有权提出债务相抵。请问他所说的是否正确,我能否要求他赔偿医疗费损失?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抵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与贷款人(金融机构)在签订借款合同的同时签订抵押合同,以借款人(或第三人)合法的房地产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向贷款人提供债务履行担保的行为。借款人不履行债务时,贷款人有权依法以抵押的房地产拍  相似文献   

20.
李文涛 《河北法学》2023,(9):122-139
连带债务的发生以当事人之间客观存在之连带关系为事实基础,其规范意旨不简单是债权人保护,而且还兼顾债务人利益。基于后者,在涉他效力层面连带债务会减损债权人利益;在内部效力层面形成复杂的债务人求偿关系。与此相比,不真正连带债务之涉他效力一般止于清偿事项,债权人能获得更充分之救济;而且债务人之间一般无求偿关系,省却繁琐求偿之诉累。在我国《民法典》适用过程中,法定连带债务一般以债务人之间客观存在之连带关系事实为基础,如财团共同体、合作共同体、意思联络共同体等。连带债务可以存在解释为不真正连带债务的空间。连带责任未必绝对等同连带债务,其有解释为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