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亮 《中国审判》2012,(1):92-93
在互联网时代,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置于网络舆论的监督之下。基层人民法院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正确应对网络舆论,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推动审判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准确把握网络舆论的作用规律人民法院既要以开放的胸怀,吸纳网络舆论中的合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网络空间为社会公众直接、方便地表达言论创造了现实平台,法院作为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集散地”,越来越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寻求司法审判与网络舆隋的和谐互动,推进公正司法、实现理性监督,已成为当前人民法院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人民法院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震惊全国的内蒙古呼和浩特越狱案告破的消息传来,人民群众拍手称快、奔走相告,社会各界和网络舆论也给予高度肯定。在这场战役中,万余名公安民警和武警官兵快速反应、历经66个小时追捕,迅速抓获3名逃犯、击毙1名逃犯。  相似文献   

4.
何能高 《中国司法》2011,(9):107-109
在互联网发展极为迅猛的今天,在网络问政盛行的今天,要消除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不信任感,树立司法的公信力,必须深入研究当今舆论生成、变化的规律,与时俱进,用新闻立政、新闻执政的方法来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网络中掌握主动,在舆论中抢占制高点和话语权,有效做好司法新闻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工作,逐步树立司法权威。囿于篇幅,笔者仅就网络问政下的新闻执政问题作些思考,以求教同仁。  相似文献   

5.
随着震惊全国的内蒙古呼和浩特越狱案告破的消息传来,人民群众拍手称快、奔走相告,社会各界和网络舆论也给予高度肯定。在这场战役中,万余名公安民警和武警官兵快速反应、历经66个小时追捕,迅速抓获3名逃犯、击毙1名逃犯。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论危机既是公共危机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引发一系列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其生成机制主要有:网络舆论危机的暴发是社会冲突理论的现实反映;网络与网民的自身特性容易导致非理性声音占领网络舆论的主阵地;民主意识的增强与社会诉求机制的短缺导致网络群体极化效应;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不完善导致网络舆论的蝴蝶效应;社会信用和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为网络舆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伏笔;基层党委政府应对网络舆论的手段薄弱导致沉默的螺旋效应。  相似文献   

7.
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从全球来看,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一个舆论超强磁场。从国内来看,人民法院不仅处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第一线,而且也处在社会舆论尤其是网络等新兴媒体所掀起的舆情风浪的风口浪尖。人民法院司法新闻工作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提高驾驭各类新兴媒体的能力,力争掌握舆情应对的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正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给我国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日益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如何认识和合理运用网络舆论、如何引导网络舆论等新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马泽峰 《政府法制》2013,(33):57-58
我国新闻媒介的性质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它关乎正确的舆论引导,关乎真实地反映人民的心声,关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相似文献   

10.
网络作为现代传媒的重要平台,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也越来越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内校园网络平台的建立和升级,高等学校网络舆论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新兴力量,本文重点分析高等学校网络舆论的特殊性,基于这一群体网络舆论的特殊性提出建立健全正确有效的引导机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化、信息化、民主化的发展进程中,网络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民意渠道。网络舆论已经表现出巨大的影响力、社会地位、社会认可度及重大事件的报道能力,与群众利益诉求、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公共事件紧密相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和谐稳定。本文试通过分析网络舆论事件的社会问题,提出一些应对思路,为做好网络舆论引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提供便利的同时,网络的应用与发展也埋下了可能引发高校网络舆论危机的隐患,如何预防和应对高校网络舆论危机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根据发源地的不同,高校网络舆论危机分为基于高校内部事件引发的网络舆论危机和基于外部社会事件形成的网络舆论危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全面把握学生动态,对学生遇见的问题提供及时的帮助,促进学校和学生双方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从"范美忠事件"看网络集体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集体行动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集体行为。网络技术为事件提供了发展的最初动力,网络集体行动有自身的特点,网络通过互动强化了特定舆论的力量,使其成为不容忽视的公众舆论并最终影响政府的行为。本文通过分析范美忠事件,来分析网络集体行动的特征及其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网络舆论承载着互联网虚拟世界中无数网民的心理寄托和情绪表达。在没有互联网以前,公共舆论是西方政治学和行政学早期研究的一个传统,同时也引起了美国政治学家的高度重视;在互联网产生以后,西方学界从传播学和社会学两种角度上,分析和研究了网络舆论。本文通过网络舆论的优势以及特点,指出网络舆论对社会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世界的延伸与缩影,网络舆论传播是现实社会民意的直接表达与真实反映,有必要对于网络舆论传播的主体及客体进行仔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任韧  纪晓炜  杨斌 《法制与社会》2013,(11):173-175
网络舆论是新时期社会舆论的一种特殊表现,以其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具有主体复杂及倾向性并以关注名人、明星与政府相关部门为特点;具社会监督、培育社会民主意识的积极作用,同时具有侵犯他人权益、激化社会矛盾的消极作用;完善网络立法、用法律规范舆论,实时监控网络舆情、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加强主流网站建设、巩固主流舆论阵地,培养网络文明风尚、传递网络舆论正能量是掌控网络舆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林晨 《法制与社会》2011,(23):178-179
网络舆论是实现个人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新途径,作为一种新的言论形式它的声音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除了接受性的关注外,人们也用自己的方式通过网络给予反应。网络现在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同时也是政府的工具。网络舆论座位一个公众平台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和自由性,单不可避免的也承担着风险。因此网络舆论两面性的特点需要社会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8.
刘青 《行政与法》2012,(6):33-36
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法律保障机制,既是网络舆论自身发展规律的迫切需要,也是网络舆论监管文件规范性的必然要求。健全网络舆论引导,要在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加强自律与依法引导相结合、责任严明、程序正义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立法,完善网络舆论引导的法律体系以及网络舆论引导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郑文飚 《特区法坛》2002,(72):55-55
近年来,人们对法院的责备时有所闻。这种责备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当事人的责怪;二是新闻媒体的曝光。如何正确看待人们对法院的责备,怎样正确对待被责怪的人民法院,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政法学刊》2015,(4):54-59
刑事冤假错案不仅牵扯无辜者的解脱,更涉及到对司法制度、司法理念深度剖析和拷问,不可避免地受到媒体的密切关注和舆论的深度围观,汹涌的舆论对人民法院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新机遇,积极妥善的应对将成为提升司法公信力和树立司法权威的一次绝好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