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事传销的姬鹏飞半年内不计血本让自己和亲朋好友在"人头"传销中损失70多万元,使他得以升任传销组织的B级经理。在成为千万富翁的诱惑下,姬鹏飞继续大肆拉"人头"传销。过去打击传销过程中,工商部门没有对传销者采取强制管制的权力,公安部门又无处罚传销者的法律依据,造成传销组织恶性泛滥。今年2月28日,我国施行刑法修正案的新罪名"组织、领导传销罪",彻底粉碎了姬鹏飞的百万富翁梦想,他也因此成为首个因"组织、领导传销罪"而被拘捕的传销者。  相似文献   

2.
惠之 《法律与生活》2013,(18):28-29
一度被称为传奇的“万家购物”网站的营销神话破灭了,它被称为传奇的创新营销模式,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进行非法网络传销。网站创始人应建成在做大蛋糕之时却深陷黑洞,无法自拔。  相似文献   

3.
对金融传销行为应适用"集资诈骗罪"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非法传销活动呈现出向金融传销转型的趋势,参与人员多,涉案金额巨大。而我国目前的刑事法律对打击传销却没有专项罪名,主要以适用"非法经营罪"进行处理,打击力度明显偏小。本文认为针对金融传销这种新的传销行为与其具有金融诈骗的特点,应适用"集资诈骗罪"追究传销者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4.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有关传销的报道,用"浩瀚"来形容确实不为过.令人惊心的大案屡见不鲜,如轰动全国的玛雅传销案,涉案人员达50万人;震惊全国的301传销大案,传销人员涉及18个省市、60多万人,涉案金额20多亿元;亿霖木业传销案骗取的资金则达上百亿元.有业内专家估算,全国约有上千万人参与了传销活动,传销吸收了上千亿元的民间资金.目前我国的传销活动仍然十分猖獗,不仅"拉人头"式的传销组织数量居高不下,在个别地区屡禁不止,而且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传销活动正日趋严重,传销人员和作案的方式都更加隐蔽,也更趋向职业化.  相似文献   

5.
王涛 《犯罪研究》2014,(2):90-92,99
传销是中国特有的名词,是伴随着直销这一营销模式进入国内而出现的。由于传销引发的混乱状况以及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其内涵和外延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而作为传销类型之一的“团队计酬”(又称多层次直销)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6.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中的"传销"不包括团队计酬型传销.对从事团队计酬型传销活动,情节严重的,应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对传销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针对参与传销人员实施的轻度犯罪行为和重度犯罪行为,在定一罪还是数罪上需要区别情况.从事传销活动,同时构成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的,应当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案例启示:《刑法修正案(七)》对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认定更为严格,"传销"在具体内容上不包括团队计酬型传销。即使存在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也不能据此否定传销活动的性质。传销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的范畴要大于传销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判断时需谨慎考量。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中的"情节严重"不是定罪情节,而是量刑情节。传销是中国特有的名词,是伴随着直销这一营销模式进入中国内地而出现的,其在我国的法律规制经历了从最初的无法可依到全面禁止、有条件许可,再到刑法入罪等发展过程,其内涵和外延也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正确理解适用刑法中的组织、领导传销活  相似文献   

8.
王一鸣 《检察风云》2007,(22):40-42
这是一组让人吃惊的数字:短短一年多时间,通过"消费来福"、"双响炮"等所谓"创新经营模式",在全国发展了近3000家传销商行,敛财超过10亿元,"业务"横跨全国31个省区市.……  相似文献   

9.
肖岳 《法人》2014,(2):67-67
正应建成的敛财术并不高明,却屡屡得手,凸显在预防网络传销类经济犯罪方面,仍缺乏有效措施2013年8月7日,"万家购物"传销案在浙江金华市婺城区法院进行一审宣判,法院判处传销的组织者兼领导者应建成有期徒刑十年,并处200万元罚金,又以其犯故意伤害罪,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两罪并罚,执行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200万元。其余被告的涉案人员,根据涉案情况不同,法庭均作出了相应的判决,并处相应数额罚金。至此,这场轰动一时的网络传销大案,暂时告一段落。网络传销大佬17岁时,应建成已经放弃了学业,在  相似文献   

10.
法治动态     
《中国审判》2013,(12):8-9
<正>业界 "两高"联合公安部下发意见严打传销犯罪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加大了对传销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解决了公安司法机关在办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刑事案件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适用问题。意见对传销活动组织者、领导者的认定处理以及"团队计酬"行为的处理、罪名适用等问题作出了规定。意见还指出不论参与传销活动的人员是否认为被骗,并不影响对骗取财物的认定。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全国各地的传销依然在以隐秘的形式蔓延着,并且陆续出现一些新型传销模式,这些传销组织打着"民间互助理财"的旗号,开展"连锁经营",为规避惩罚还设定下线人数,具有更大的迷惑性。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传销组织达6000余家,参与传销的人数近3千万,而大学生占25%,在校大学生占其中的7%。社会经验匮乏的他们,在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压力下,逐渐成为非法传销的主力军。樊京刚,也是在大学期间加入传销组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七)》设置了组织、领导传销罪,但关于传销定性的《批复》仍未失效。为履行入世承诺,避免国际贸易摩擦,对传销不能一概视为犯罪。“传销”含义随国家政策不断变化,需准确界定其范围才能正确适用法律。传销犯罪不能认定为诈骗,其法律适用应为“双轨制”模式:“团队计酬”仍属非法经营罪,而“拉人头”、“收取入门费”则应定为组织、领导传销罪。“双轨制”从立法理由看,具有应然性;从刑法解释看,具有实然性。  相似文献   

13.
杨娜 《法制与经济》2013,(12):112-113
传销犯罪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了广大群众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为了更有效打击传销犯罪,《刑法修正案(七)》增设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但在司法实务中,侦办传销犯罪案件仍面临着不少困境,文章通过分析当前经侦部门在办理传销犯罪案件时面临的难题,提出一些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案件速递     
《中国检察官》2013,(18):79
广西一号传销大案"开审近2000人涉案118人被告被广西公安部门列为"广西一号传销大案"的"1·18"组织、领导传销系列案在南宁开审。据介绍,这一系列案共有118名被告人,整个传销体系涉及近2000人,涉案金额特别巨大。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李永兵、赵晨江、常景等人自2008年、09年起在南宁市以交钱申购虚拟份额参加"纯资本运作"组织为名,通过拉人头发展下线,形成上下线"  相似文献   

15.
印波 《比较法研究》2022,(1):116-129
基于传销犯罪的诈骗本质以及网络传销所衍生的诸多形式,原有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界定已经无法适应惩治网络传销犯罪的需要,应当基于体系与实践的双重考量,对网络传销犯罪的立法和司法作出相应的调适。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集资诈骗罪系交叉竞合关系,两者在量刑上应保持平衡。网络传销犯罪在法益侵害程度方面未必高于传统传销犯罪。司法解释性文件对于网络传销犯罪的认定不应囿于组织内部参与传销活动人员30人三级的标准。网络团队计酬不应当构成犯罪。对于混合型传销,则应当结合"骗取财物"的要件予以全面判断。对为网络传销犯罪提供网络服务的行为,应区分情况适用共同犯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对网络传销犯罪作证据综合认定时,应优先客观性证据,确立互联网电子数据的中枢证明作用,修正逐一收集参与传销活动人员的言词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16.
近日,在湖南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全程指导及广东、浙江公安经侦部门的大力协助下,郴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对非法网络传销组织"蝴蝶夫人"总部进行了联合、同步打击行动,打掉了以何跃兰为首的"蝴蝶夫人"网络传销组织,抓获该传销组织主  相似文献   

17.
惠之 《检察风云》2013,(18):44-46
2013年6月18日,曾被传为神话般的浙江亿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及旗下的"万家购物"网站,因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一案在金华市婺城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董事长应建成等15名涉案公司高管集体受审。此案涉及金额高达240.45亿元,涉案人员近200万人,遍布全国31个省(区、  相似文献   

18.
2007年7月19日,广西桂林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桂林警方前不久破获了一个特大传销网络,抓获"经理"级人员76人,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在一次查处传销活动中抓获"经理"最多的。此案让人们不由关注广西传销回潮现象。  相似文献   

19.
《刑法修正案(七)》专门设立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为有效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在刑法上提供了正式的法定规则。正确理解适用刑法中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是司法实践中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公民人身财产权的前提与基础。本文结合相关案例,探讨该罪中存在的几个争议问题。一、本罪中的"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本罪构成要件要求,传销活动是要"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以……为名"的叙述结构  相似文献   

20.
深入传销组织充当"卧底"以解救妻 子的何小勇逃离之后找到记者,将传销 组织施加给他的影响力称为"魅幻术"。 他说,传销组织的"魅幻术"足以涣散人 的辨别力,就连有备而去的他也差点受 其蛊惑陷入重围。他将该组织的"魅幻 术"分解为"四术": "软化术":以温情脉脉的 表象软化人的戒备心 何小勇的妻子今年6月被同学以找 工作为名骗进了安徽阜阳一家传销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