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洪彦 《政法论丛》2011,(1):96-102
精神打击是指自然人因精神上遭受严重打击或者持久刺激而导致的,独立于身体权、健康权等权利损害的且非一般可容忍的可辨别性损害。英国对精神打击所致损害的法律救济经历了复杂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一系列规则得以创立。英国法律委员会对精神打击救济问题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最终形成了一个改革方案,但是这个方案却没有得以通过。精神打击法律救济中实际上关系到受害人权益救济和行为自由保护的冲突与协调这一侵权法中的基本矛盾。在协调二者的关系时必须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找到利益平衡的支点。探寻精神打击的法律救济条件和限制机制应该是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朴实善良的乡镇女教师张女士突然被一场飞来横祸夺去了生命,然而这场祸竟是因为邻居杨女士的精神病发作所致,张女士丈夫伤心之余,一纸诉状将杨女士告上法庭。经审理,山东省庆云县人民法院判决杨女士夫妇共同赔偿原告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394399元。  相似文献   

3.
英美法上“精神打击”损害赔偿制度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神打击"损害赔偿肇始于英国法,是侵权法中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一方面是"精神打击"损害赔偿范围有逐渐拓宽的趋势;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诉讼泛滥和虚假诉讼而对"精神打击"损害赔偿施加各种限制的主张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两者的差别,法律应对过失和故意导致的"精神打击"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分别加以规定。我国应建立"精神打击"损害赔偿制度并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4.
简论婚姻纠纷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婚姻法首次规定了离婚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无疑是我国婚姻法的一个重大进展。但新婚姻法对离婚的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有不尽完善之处,也没有涉及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两类婚姻纠纷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有必要依据婚姻的本质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刘朋 《当代法学》2012,(2):91-97
传统奥地利侵权法对"精神打击"案件受害人给予赔偿的立场相对保守。进入21世纪,奥地利最高法院通过一系列判决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精神打击"损害赔偿制度,并推动了《奥地利损害赔偿法草案》相关条款的制定。《侵权责任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能否适用于"精神打击"案件尚存争议。由于法律传统相近,奥地利"精神打击"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为我国相关制度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指引。  相似文献   

6.
易名 《特区法坛》2007,(6):55-55
在一场“狗咬狗”的冲突中,爱犬不幸身亡。为此,“遭受极大精神打击”的主^提出了死亡损失、办养犬证以及精神损失费用共计2.1万元。昨天,徐汇区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因“狗咬狗”引发的民事赔偿诉讼。  相似文献   

7.
精神打击赔偿制度起源于英国,直至今天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相关理念和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完善。随着司法实践的不断发展,其损害赔偿的范围有逐渐拓宽的趋势,已不仅仅局限于受害者本人,当受害人因他人侵权行为受伤或者死亡的情况下,其近亲属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主张精神打击赔偿。然而在主体范围扩张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问题与争议,本文将对间接受害者精神打击赔偿有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唐姝 《法制与社会》2010,(3):288-288
《国家赔偿法》自颁布实施以来,已对我国法制产生了深远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所存在的缺漏与不足,特别是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缺失使得社会各界对修改《国家赔偿法》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从国家赔偿引入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入手,通过现实的案例说明实践中不乏有国家侵权导致公民遭受损害特别是精神上遭受损害时难以得到全面救济的困境,并结合实际分析了国家赔偿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的重要性以及已具备的可行条件,借此引出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婚姻与合同存在实质差别,离婚过错方应承担侵权责任。从精神损害的事实与后果、行为人过错、因果关系等方面讨论了离婚过错方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构成。  相似文献   

10.
论纯粹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纯粹精神损害是指自然人于其民事权利未受侵害情况下遭受的精神利益损害。在受害人利益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大趋势下,纯粹精神利益损害赔偿成为各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难以回避的理论难题。纯粹精神损害存在两种类型:可推知的纯粹精神损害和可证实的纯粹精神损害。侵权责任法规定人身利益损害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意义重大,但应采取审慎的态度,建立多重限制规则避免纯粹精神损害赔偿的滥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作了梳理,肯定立法和司法实践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拓宽救济渠道的同时比较了中美两国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制度差异,发现在我国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有很多限制,如需要精神遭受严重损害,以违背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的方式侵害死者利益等。最后,指出了我国可在适当的情况下扩大权益保护范围,降低损害标准,提高精神损害赔偿金额。  相似文献   

12.
李梦迪 《法制与社会》2011,(13):272-272
刑事案件中,精神抚慰是精神损害赔偿的范畴之一,致力于使刑事被害人从所遭受的精神痛苦中走出来,恢复身心健康。但时至今日,我国立法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几乎是空白;司法实践对这一问题又往往忽略。本文从我国刑事被害人精神抚慰被关注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对刑事被害人给予精神抚慰的重要性,进而对刑事被害人如何给予精神抚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我国民法规定精神损害赔偿只适用于侵权之诉而不适用于违约之诉。在合同法律关系中遭受精神损害的,当事人只能在侵权和违约发生竞合时,通过选择侵权之诉,来对违约行为引起的精神损害提供救济。但在司法实践中,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却得到了突破,这表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确立是符合司法实践的,有其必要性;另外,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也是有其存在的理论空间的,有其可行性。因此,应当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2012年8月2日上午,北京市顺义区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离婚后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原告贾先生诉称:原告与被告杨女士于1987年9月27日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女杨某、一男贾某。贾先生与杨女士于1992年12月16日经顺义区法院调解离婚。2002年4月22日经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对贾某与原告进行亲子关系鉴定,结论为原告不是贾某的生物学父亲。贾先生与杨女士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两个孩子,均与贾先生不存在亲子关系,杨女士的行为致使贾先生在24年的时间内无法生育自己的孩子。贾先生认为杨女士的行为有悖道德及法律,并且该行为给贾先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公布的新《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了婚姻关系中一方当事人实施了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四种违法行为之一,并导致婚姻破裂,则另一方有权提起离婚损害赔偿。离婚损害赔偿民事责任的构成必须同时具备法定违法行为、主观过错、损害事实、因果关系等四个要件。该制度的本质在于保障婚姻当事人的配偶权不受侵犯,通过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损害赔偿实现填补损害、慰抚受害方精神、制裁和预防相关违法行为的功能,对我国婚姻家庭立法、司法均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念军 《特区法坛》2001,(3):20-20,22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对权利主体因其人身权益受遭受不法侵害而导致的精神痛苦及精神利益的损害进行赔偿的一种民事责任。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我国尊重人权、促进人权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但受法制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在立法和实务上还存在许多误区,也限制了这项制度机能的发挥。2001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针对存在的问题。总结多年来的司法判例,并大胆借鉴先进的立法经验,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取得了重大进展,堪称我国人权保护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6条的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诉法》第77条对“赔偿经济损失”的范围作了限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可见,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否定了被害人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是否应当对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成为争论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在适当条件下对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一、刑事附带…  相似文献   

18.
杨韵 《法制与社会》2011,(13):62-63
现行立法否认劳动者可以在遭受职业病后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这一立法存在诸多不足,难以充分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在职业病损害赔偿中引进精神损害赔偿具有合理性。我国应该确认劳动者在职业病损害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权利,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论离婚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近年来婚姻家庭纠纷的增加,离婚率的提高,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已引起社会的更多关注。《婚姻法》修正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增加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它完善了我国婚姻家庭制度,明确了婚姻过错方的法律责任。离婚损害赔偿既包括财产损害赔偿,也包括精神损害赔偿。针对目前学界的观点,作者对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构成要件等进行专门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滚烫开水意外倾倒1999年8月4日,在江苏省建设厅担任处长的杨女士与4名男同事出国考察完毕后,乘坐美国西北航空公司NW21班机从夏威夷起飞,经停日本东京机场抵达上海。飞机起飞不久,当飞机开始提供茶水服务时,杨女士向机上乘务员要一杯热开水。乘务员立即为杨女士送上了热开水,放置在杨女士座位前的托盘中间。就在乘务员转身离开时,刚放下的热开水顷刻翻倒,热开水顺着托盘的倾斜全部泼洒在杨女士下肢部位,致使杨女士下腹部及两大腿根部严重烫伤,这下惊动了飞机上的机长。遵照机长的指示,飞机上的乘务员马上搀扶着杨女士到飞机的头等舱进行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