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2013年1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之后,在2013年1月23日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再次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中国情境下的"关系"?企业应该如何利用关系?从内容上来看,中国人关系表现出特定文化的差序格局;从目的上来看,中国人的关系是一种集体主义外表下的个体主义;从时间的维度看,中国人的关系呈现一种长期性。中国情境中关系的特殊之处在于儒家文化、经济制度与结构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关系"概念进行回顾,并比较了该概念与联系、网络、社会资本等概念以及其他情境下类似概念的区别,基于我国文化、政治与经济情境,提出了关系的构建和利用两种观点。本文综合分析了关系的内涵及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未来进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一场疫情,改变了所有中国人的生活轨迹。铺天而来的各类战"疫"新闻中,一张图片被刷屏:一半医生一半警察的面孔,被拼接成一张脸--他们目光坚毅从容。在这场关乎生命的战"疫"中,给了我们无限的慰藉和勇气。  相似文献   

4.
提要"两会"对于中国人来说就如同盛装的节日,在这一刻,新闻全方位的走进了百姓生活,人们对国事、家事、身边事格外的关注起来,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媒体提供的宽屏幕视野中感受到时代的变化。"两会"报道是各家媒体的共同命题,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媒体各自创新报道形式:新华通讯社努力做好"两会"的对外报道;《中国青年报》强调以青年视角看民生;中央电视台以智慧表达观点,充分解读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突出广播优势,创新"两会"报道;网络媒体则成为深化信息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5.
阿计 《政府法制》2005,(1):18-21
盘点2004年的立法脉络,清晰可见的是一条"以人为本" 的精神线索。曾经"弱势"、"渺小"的公民个体,开始受到空前的尊重和关怀。法律中的"人"字,正在日益放大。维护公民权利,倡导平等精神,创造自由社会……法律正在向世人展现温情的品质,在日益人性化的法律面前,中国人开始真切感受法律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6.
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头东方雄狮步履维艰地走上了发展的道路,经历过"十年浩劫"的洗礼、"四人帮"的践踏之后,中国人彷徨犹豫在前进的十字路口。在这关键的时刻,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7.
名字只是个符号,称谓也是个符号,但两者是不可以混为一谈的。世人对此都非常讲究,中国人较之尤甚。而在官场,则又特别讲究了。有些场所,分明是副职干部,譬如副书记、副主任之类,叫起来一般是不可以带"副"字的,是尊敬还是溜须实在难以说清。  相似文献   

8.
<正> 在长期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横暴和重压下,中国人的人性人格受到摧残、迫害、扭曲和灭裂,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在专制制度下挣扎的民族所遭受的灾难都要远为严重。中国人的尊严和权利的恢复不是局部的部分的或某个方面某个领域中的问题。中国人作为人所受到的创伤需要从各个方面作出全面总体的努力来治愈弥合。这是严复所意识到  相似文献   

9.
韩昌翰 《政府法制》2014,(33):48-48
1972年,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成功当选为台湾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新官上任三把火,蒋经国迫切地想干出一番成就来。当时,台湾社会奢靡之风盛行,造成了大量“舌尖上的浪费”,于是,蒋经国决定从台湾人铺张餐饮的陋习开刀,想狠狠地剁一剁社会上的奢侈之风,他颁布政令,一面严禁公私餐饮浪费,一面在公私宴请中大力提倡“梅花餐”,即五菜一汤,一桌十人的就餐标准。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如何把深入人心的"共同富裕"思想与改革以来社会急剧分化的客观现实统一起来,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社会中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引导社会实践朝着理论指引的目标前进,是当前中国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在总体方向上仍然符合邓小平"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不容忽视的是,社会的贫富分化正日趋严重,地区差别越来越大,一部分人通过非法途径暴富,等等.但是这种消极现象主要是由社会转型期的结构扭曲造成的,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加以控制与解决.  相似文献   

11.
清康雍时期,人多地少,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其后继位的乾隆帝对此忧心忡忡,他在鼓励垦荒以尽地利,禁种烟草以广耕地,大力推广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的同时,一再晓谕不可浪费粮食,寄希望于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式,化解"人口众而货物寡"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亦明 《政府法制》2010,(18):21-21
读到美国《华尔街日报》公布的1000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个人,其中有6名中国人,他们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珅、伍秉鉴和宋子文。笔者不知外国人的统计资料是否准确,但这6人个个富可敌国却是不争的事实。追溯一下他们究竟是怎么成为“首富”的?对于今人或许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台湾地区的"宪政"与一般意义上的宪政不尽相同。它以国民党政府制定的宪法为基础,经历了多次"修宪"改革,具有浓厚的政治因素和深刻的时代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公投制宪"诉求,更是台湾岛内政治力量博弈的结果,隐含着"台独"的政治主张。它既缺乏历史依据,也缺乏法理支撑;既违背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意志,也与国际社会进步的潮流和理念不合。  相似文献   

14.
“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绝大部分国家的商标法都规定了商标权人使用商标的义务以及不使用撤销制度,然而商标使用义务中"使用"一词含义不甚明确,常导致分歧。"使用"含义的不确定和模糊性在一波三折的澳大利亚Barefoot案中得以充分体现。该案也体现了对商标"使用"含义传统理解的重大突破:一般认为"使用"必须是商标权人或经其授权、同意情况下的使用,但该案最终判决却认定不被商标权人控制或知情的他人使用也构成使用。这一突破及其背后的法理值得我们深思,并应引起我国司法实务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先秦诸子中,孟子力倡"良知良能"以推崇人的主观意志,因而"能"与"不能"是孟子思想中的重要哲学概念。"能"展现了孟子对人的主体性的体认,对人的主观能性的把握和坚信;而"不能",则表现了孟子对事物存在的条件性以及客观规律的认知,对人之有限性的冷静觉察,其隐含的逻辑是指向限制人之所"能"的。对此"能"与"不能"之间的紧张与矛盾,孟子有所致思,但他更为着意的是以"能"来要求统治者亟行仁政,以"不能"来为"治于人者"疾呼"恒产",要求落实人民基本的生存权利。孟子这一诉求蕴含了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也折射了一位大儒浓郁的仁爱情怀。  相似文献   

16.
受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中国人待人接物最讲究的是面子,图的是气氛热烈、热情、隆重,而烘托这个场面的角色,首当其冲的就是酒了。主人不千方百计、使尽浑身解数地劝客人喝好、喝醉,似乎就有怠慢之嫌,所谓"接待客人热情不热情,就看劝酒行不行",可谓一言破题。因此,尽管党纪政纪三令五申,尽管饮酒既伤身体,又损形象,还影响工作,但是,部分党员干部仍将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带入工作中。针对省、市、县"禁酒令",有人不屑一顾,认为是小题大做!  相似文献   

17.
车过“觅知音”处突发爆炸“2.14”是西方人的“情人节”,中国人也学着在这天过个“情人节”。大都市武汉被从南方空运而来的鲜花簇拥着,美丽的江城到处都是情人的笑脸。在汉阳琴台那觅知音处,一张张笑脸更是如鲜花般盛开。谁也没料到10点零8分,一辆从汉  相似文献   

18.
《检察风云》2012,(23):41
"看守所"、"拘留所"、"劳教所"、"监狱",都是对相关当事人实行强制羁押的场所,但是被羁押的性质和对象各有不同,不能混淆。"看守所"是对未经法定机关作出处罚或判决的犯罪嫌疑人实行临时强制羁押的场所。进入看守所的人,未必就一定会成为刑事诉讼的被告,更不必说最终被定罪量刑。而"拘留所"、"劳教所"、"监狱",是分子。而劳教所,则是根据《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的规定,对那些违法犯纪而不宜追究刑事责任的有劳动能力的人进行劳动教养,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处所。著名电影演员刘晓庆涉嫌偷税被立案侦查后,有的媒体在报道中称她进了"监狱",还有人赶出了一本题为《谁把刘晓庆送进监狱》的书。这些表述显然是不准确的。因为刘晓庆虽然因涉嫌偷税被羁  相似文献   

19.
斐济机场的候机大厅里,人头攒动,各种肤色的游客穿行其中,但却没见几个亚洲人。突然,迎面走来两位亚洲乘客,而且还像极了中国人!正在东张西望的董志华、王晓虎一看这两位乘客,高兴极了,赶紧上前,干脆直接用汉语询问道:“你好,你们是中国人吗?”“是的,我们都是中国人。”对方一名男子回答。“太好了!你们去哪儿呀?”董志华赶紧又问。“瓦努阿图。”对方很爽快地回答。  相似文献   

20.
有一流传的谐语说: 丈夫远出归来,恰逢其妻与其情人幽会. 中国人大怒,持刀冲入:"杀了这一对无耻之狗男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