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虐童问题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如何对虐童行为进行有效的处罚和治理,是亟需探讨的问题。本人为,虐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应当将其纳入刑法规制范畴之内。但是,在现有的刑法体系之下,对于虐童行为的刑法规制,仅仅需要扩大"虐待罪"的主体适用范围即可,并不需要单独设立"虐童罪"。  相似文献   

2.
陆稼书,名陇其,浙江平湖人,清康熙年间进士,历任江南嘉定知县、直隶灵寿知县、监察御史等职。陆稼书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孔子不教而杀谓之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孟子省刑罚的思想都对他影响很深,听讼时重教恤刑,收到了良好的办案效果。陆稼书任嘉定知县时,凡抓到小偷,就问到:你也是有良心的人,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  相似文献   

3.
人物     
《中国律师》2012,(12):97
皮艺军:虐童入刑势在必行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青少年犯罪教研室主任皮艺军在谈到近期频发的虐童事件时表示,虐童入刑势在必行。他认为,儿童是没有社会化的群体,依赖性非常强,一旦受害,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备受关注的南京虐童案终审定案,对养子实施严重家庭暴力的被告人李某被南京两级法院确定有罪并处以实刑,这标志着我国反家暴司法进程的加快。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不管不问要变坏。对儿童的打骂甚至是虐待,被很多人看来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而必须采取的措施。"为了孩子"已经成为家长们的借口——只要在成人的眼睛里,任何为了孩子的做法都容不得他人干涉,都是合法的。在此次南京虐童案发后,就有一种声音认为,为了被害人的前途和更好的生活条件,不能公诉被告人,不能判决其有  相似文献   

5.
本文案例启示:浙江温岭虐童案中幼儿教师虐童的行为不构成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侮辱罪或虐待罪。由于现行刑法没有规定相关的虐童犯罪行为,使得虐童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要解决这一问题,较为可行的办法不是在刑法中增设"虐待儿童罪",而是应对虐待罪的立法予以完善,并将此类行为纳入虐待罪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6.
崔海英 《政法学刊》2013,30(3):99-105
虐童是全球的普遍现象,美国儿童也深受其害.美国的虐童现状堪忧,原因错综复杂.虐童不仅会造成孩子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这种伤害要持续很长时间甚至一生.针对此,美国形成了应对虐童的综合性防控体系,有着严格的法律保障、系统的组织保障和充足的资金保障,形成了主动先发的前瞻性预防模式,把虐童预防的重点放在了整个社会的综合预防.实践证明,美国的这种综合性防控虐童对策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7.
徐文文  赵秉志 《法治研究》2013,75(3):103-108
我国现行刑法关于虐待罪的规定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有必要对虐待罪的立法完善问题进行探讨。虐待罪的主体范围应有所扩大,将"对被虐待人负有照顾、保护或者负有指导、教育责任的人"都包括在内;虐待罪中的"情节恶劣"在区分罪与非罪时起着重要作用,应作为此罪的构成要件;可适当加重虐待罪的法定刑。虐童行为的犯罪化可以通过对虐待罪的修改得以实现,应将虐待儿童的行为单独列为一款,从重处罚。  相似文献   

8.
50年前,美国公民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一案,永久改变了美国的一项司法制度。毁誉参半的米兰达案成为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刑事裁决,并作为最高法院判决的里程碑而载入史册。"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所说的一切都可能作为指控你的不利证据。你有权请律师在你受审时到场。如果你雇不起律师,法庭将为你指派一位。"这段台词就是全世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米兰达警告"。  相似文献   

9.
校内合理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或多或少的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合理的惩戒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所以家长社会赋予老师相应的惩戒权。但这种"合理"的界限教师往往拿捏不准,使其变为体罚,致使儿童身心受伤。以"虐童案"为例,本文提出四点对校内合理惩戒完善的建议。分别是:(1)制定具体的明确的有关校内合理惩戒的法律规范;(2)增加虐童罪或者扩大虐待罪的主体;(3)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举报和监督制度;(4)采用替代处罚  相似文献   

10.
近期来,我国媒体连续报道了关于教师虐待儿童的事件。对于这种现象大家激愤难平,纷纷表示应当严惩这种恶劣的行为,并给予这种道德败坏的当事人法律惩治。但是我国是法制国家,在崇尚法治的社会里,应当依法行事和依法处置,并不能接受这样的"舆论审判"。那么对于虐童事件应当如何解决,儿童的权益应当如何得到保护,这都需要我们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付加迹 《法制与社会》2013,(14):80-81,97
近期,幼儿园频频爆出"虐童"事件,引发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与反思。尤其是"温岭教师虐童"事件。对于这一事件,作者欲从四个方面对此事件进行梳理,首先,经过了一系列的可确认的事实后,经过认真梳理,将真实的事件呈现在大家面前;其次,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法学家以及社会学者展开了不同视角的探讨,在此,为避免分析的片面性,从而多视角来待看此事件;再次,由于事件的影响大,单纯的考虑和找出解决事件的办法显得不足,由此引发我对更多与儿童相近的弱势群体的思考,我们不仅仅该保护儿童,应扩大到整个社会的弱势群体。最后,我将运用一些能较真实报道温岭虐童案的资料,加上自己的分析,并结合本案的事实部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李慧翔 《政府法制》2012,(34):32-32
假如你一上网,就从社交媒体的时间轴上看到一堆照片,打开发现竟是“活蹦乱跳的8厘米大蟑螂”在小学生的脸上爬,有的孩子眼睛被蒙住嘴被胶带粘住,甚至还有女生被用勺子喂一些成年异性的分泌物……你会怎么想?假如当你发现邻居是一个令人发指的虐童者,然而现有的法律却不足以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惩治,你又会怎么办?  相似文献   

13.
靳伟华 《检察风云》2004,(22):14-17
追星、迷星甚或媚星,只要是个人 行为,在现在这个推崇个性张扬的社会似乎已是无可厚非。哪怕你认为幼稚可笑、不可理喻,但青菜萝卜各有所好,别人的喜好谁管得着?然而,当“追星”成为一方政府的行为,一种公款消费时,“追星”便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了。我们注意到,近年来,“公  相似文献   

14.
黎东生  安含月 《法制与社会》2013,(25):294-295,298
一系列虐童事件的曝光说明我国社会上还存在诸多侵害儿童权益的行为。儿童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和国家未来的希望,如何更好地保护儿童权益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虐童救济出发,对比国外情况,对我国现阶段虐童救济体系的缺陷做出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浙江温岭教师彦某虐童案引发了罪与非罪的探讨,也引发了社会公众对虐待儿童行为如何处罚的讨论。本文拟从《刑法》的角度分析探讨虐童行为的定性以及《刑法》规制。现行《刑法》对教师虐童行为处置的困境目前,我国法律对教师虐童行为的规制主要体现在《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法典中,但相关规定并不完善。  相似文献   

16.
自杀还是他杀?河北唐县,因其是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去世的地方而闻名于世。两位都是搞医的。巧的是,高阳就出生在那里,并且日后从事的职业也与"医"有关。初中二年级时,高阳随父亲举家迁至沈阳。少年时期的高阳在家乡是有名的"胆小鬼"。直到现在,她回老家探亲时,总有老乡打听:"高阳,你现在干什么呢?"她十分认真地说:"我现在做法医。"老乡都会十二分不相信地笑:"就你那小胆儿,还能做法医?"  相似文献   

17.
五代十国时,后蜀主孟昶对大臣们说:“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小民易虐,上天难欺。”孟昶的这番话,多少体现了他的一点民本思想。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后,还有点忧患意识的宋太宗赵光义把蜀后主孟昶的那几句话作为治吏的警言,刻成25块“戒石铭”,分置全国各府,作为地方官吏之戒。到了明清两朝,所有州县衙门的头门内,南道之上,都将这几句警言镌刻在石碑上,以此来提醒和诫勉这里面的为官者。“戒石铭”讲的是各级官员不能忘掉自已所享有的俸禄,都是来自于老百姓的血汗这一基本事实,如欺负老百姓,天理也难容你这样的官员。俸禄来自何处呢?用孟昶…  相似文献   

18.
1992年1月19日上午,邓小平专列到达深圳.当载着他们的轿车行至火车站前时,大女儿邓林指着火车站大楼那苍劲有力的"深圳"两个大字对邓小平说:"你看,这是你的题字.人们都说写得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校园虐童事件频发并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然而目前已有的研究大多将事件原因归结为个体自身的因素,如教师素质低或监管不力等,缺乏从组织情境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通过借鉴组织研究中权力-服从实验和标签情境实验的研究成果,发现权威-服从因素和标签情境因素对校园虐童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虐童事件的三阶段组织行为模型。最后结合案例分析,从降低权威-服从因素影响、弱化标签情境和加强社会监管三个方面,给出了针对虐童事件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上海携程公司亲子园虐童案尚未平息,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老师涉嫌针扎幼童、喂服孩子白色药片的行为再次引发关注.近年来,虐童案频发折射出学前教育的两个短板:一是幼师素质参差不齐,二是违法越界成本偏低.保护儿童是一个世界性议题,虐童行为并不因国别而异.日本幼师也存在虐待儿童的行为,其相关罪行一旦被发现,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这一点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