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情:聋哑夫妇为投资倾囊积蓄难追回张先生和王女士是生活在北京的一对聋哑老夫妇。自幼丧失了听力和语言能力的老两口一路风雨同舟,日子虽略拮据,倒也过得和和美美。然而,2013年年初,老两口为讨债而引发的一场官司,打破了他们原本平静的生活。官司还要从一纸借款协议书说起。  相似文献   

2.
刘妍  一鹤 《法庭内外》2008,(5):61-61
3年前,张女士夫妇变卖了齐齐哈尔的家产来京与女儿一家居住并照顾外孙。后因女儿、女婿未能兑现为老两口买房的承诺,老两口夫妇占据了女儿的房屋并赶走了女儿一家。女儿一家三口租房居住7个月后,一纸诉状将老两口诉至法庭要求腾房。2008年2月15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奥运村法庭开庭审理了此案。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社会》2006,(12):42-42
问:我和老伴均年逾花甲,身体差,膝下无女.将全部生活的希望寄托在独生儿子身上。谁料天有不测风云。前不久,我儿外出务工时,意外遭通车祸身亡。我觉得7万元太少了,根本就不够我们老两口将来的生活开支。请问:我和妻子可以要求加害人以后按月支付赡养费吗?  相似文献   

4.
《法制与社会》2011,(17):61-61
编辑同志: 我邻居老王夫妇膝下无子,于是收养了同街道的孤儿小祥作为养子,小祥直到结婚成家仍与老王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日子长了,小两口与老两口便经常因生活琐事发生矛盾,双方甚至在4年前订立书面协议,约定解除双方之间的收养关系,由小祥补偿给老王夫妇在收养期间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近3万元。  相似文献   

5.
杨梅香 《中国公证》2010,(11):62-62
2010年09月28日 海峡都市报 81岁的林阿伯家住浮桥.和79岁的陈阿婆携手共度了61年.儿孙满堂。然而,不久前林阿伯生日时.孙辈们吵着要看老两口的结婚证.这才发现.他们压根没办过.老两口是解放前结婚的,无法补办。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他们走进了泉州市公证处,并于上周领到了结婚声明书公证。  相似文献   

6.
声音·花絮     
声音"就算我们老两口没了,他不还有3个姐吗!家里也不能让他委屈着。现在的孩子成熟都晚,不会攒钱,慢慢成了家,过上日子就好了。"——富二代的父母对孩子今后生活的安排。  相似文献   

7.
一直向往农村田园生活的齐老伯于退休后,卖掉城里楼房,在郊外购置了一套独门独院的三间小房.可就在老两口享受乡下田园生活的时候,因房价飞涨,出售人反悔索房并得到了法律的支持."无家可归"的齐老伯之损失该找谁赔偿,法律会支持他吗?  相似文献   

8.
初战告捷——环保法庭扬帆起航 “相比10年前,老家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延庆县张山营镇的退休教师刘大妈兴奋地说。刘大妈是某中学的一名退休教师,2010年从单位退休以后,她和老伴把老家的房屋重新翻建,盖起了二层小楼,还在自家的小院里种上花草和蔬菜,生活过得温馨惬意。“我们开始要回家养老时,儿女们不同意,说这里环境不好,现在他们周末一有时间就从城里开车往我这儿跑,我们老两口能过上这样幸福的晚年生活,多亏了县法院环保庭的法官们”。  相似文献   

9.
《政府法制》2013,(18):37-37
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古园一区,塔楼南北毗邻。老人喜欢方庄,说这里有人,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常在公园遇到他们老两口,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  相似文献   

10.
肖赣贞 《检察风云》2023,(13):76-77
<正>传递美好感受听朋友小张分享自己60多岁父母的相处之道,颇受启发。老两口的对话很有意思。妈妈做饭,把菜烧咸了。爸爸说:“咸了好下饭,吃咸了还能多喝水,多喝水对身体好。”妈妈做饭,把菜烧淡了。爸爸说:“吃淡点好,健康饮食,现在人都提倡低盐低油的生活。”爸爸打扫卫生,弄坏了家具。妈妈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些家具,我早就想换了。”不难看出,小张父母都是懂得提供情绪价值的人。  相似文献   

11.
作为老国企的退休工人,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现在,我们老两口最怕的就是生病,平常感冒发烧去医院.排上半天队不说,动辄医药费就是二三百元,实在吃不消。人人都难免会生病,  相似文献   

12.
齐岩 《法律与生活》2009,(19):21-22
离婚之后,前妻再次提起分家析产的主张。此时,昔日的公婆加入诉讼。提出,前儿媳所讼争的名车等财产,是老两口出资购买。此案引发了“名义车主”与“实际车主”之争。在一审官司落下帷幕之际,法律专家对此解读了其中的法律疑问。  相似文献   

13.
不争气的儿子因赌球输钱借了50万元高利贷,五旬夫妇四处借钱替其还款,儿子却变本加厉将三口之家唯一的住房出卖,老两口心急如焚上法院状告儿子,讨要借款,并第一时间对房屋进行了保全。这个家庭貌似遭遇凄惨,然而开庭后,原被告双方均未出庭,取而代之的却是四位精明专业的律师和表达流利的证人。  相似文献   

14.
《法庭内外》2007,(5):59-60
法官: 我的独生子半年前因车祸死亡。当时,儿媳小娜已怀孕2个月。为了保住我家的骨血,我和老伴反复请求小娜将孩子生下,并表示以后抚养小孩的费用全由我们老两口承担。儿媳当着众亲友的面承诺了。但一个多月后,她还是悄悄地到医院将腹中的孩子做掉了。儿媳的行为给我和老伴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请问:我们可以要求儿媳赔偿精神损失费吗?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日子老家装修新楼房,在我正担心爷爷奶奶的身体吃不吃得消的时候,接到了爷爷用他新买的手机打来的“告状”电话。爷爷问我还记不记得家里的那盏小煤油灯?他觉得新楼房应有新气象。那盏油灯碍事,都成老古董了,就打算拿出去扔了,奶奶看见了硬是没让他扔。为此,从没红过脸的老两口还吵了一架……  相似文献   

16.
人大“会议季”如约而至.面对“新常态”下的经济阵痛,各级代表在审议“扭住关键、精准发力”的同时,依然对基础民生的关注不遗余力. “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留守妇老,将制度的温情更多地向农村和偏远地区传递.” “企业退休老两口,每月收入加起来4000元左右,虽说可以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可一旦有个小病小灾就不够用了,得了大病更负担不起了!药价何时才能够合理些?全民医疗保障何时能够‘一碗水端平’?”  相似文献   

17.
抚养多名弃儿的老夫妇重病垂危,碍于法律规定,社会福利机构爱莫能助。老两口的爱心带给13个孩子的是命运莫测。  相似文献   

18.
“姓田的,你和我儿子结婚以后,不好好过日子,不到半年就开始无理取闹,又要分拆迁款,又要分房子,买这套房你出一分钱了吗?现在居然要赶走我们老两口,叫我们腾房,你良心何在!天理能容吗?”  相似文献   

19.
辛祥 《检察风云》2012,(6):54-55
儿子离了婚,父母懵然不知,竟然将一套价值数十万元的房屋赠与儿媳。如今房屋已经过户,儿子离婚的真相浮出水面。儿媳变成前儿媳,这亲情赠与该咋办?儿媳离婚不离家时间回溯到2004年5月1日,这一天,对于生活在湘西南某县城的丁家来说,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年近六旬的丁瑞平、刘秋梅夫妇忙里忙外,张罗着办了二十桌酒席,把儿媳妇赵莹娶进了家门。新郎丁小华是丁瑞平、刘秋梅夫妇的独生儿子,曾有过精神病史,而这也让老两口心里多了一丝担忧。儿子儿  相似文献   

20.
随着通讯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快速传递,“装电话”也成了广大农民的一种时尚,但河南省内乡县灌涨镇农民程起生和妻子王正华就因装电话却与通讯公司结了怨,双方因话费争执不下,万般无奈,老两口手持通讯公司出示的原始话单表,怒上法庭,将河南省固定通讯公司南阳分公司内乡电信局推上被告席,要求其“说清楚”。被告应法庭要求,向法庭提交了另一份原始话单。两份原始话单相比,仅 2000年 3月份的话费就相差 335 60元,从而引起世人广泛关注。省、市电视台、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宣传科等媒体紧咬这热点新闻,准备 7月 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