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性对待刑事司法过程中的民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作为一项司法政策,是刑事司法工作的最高境界.为实现这一目标,司法机关在司法过程中必须关注民意.民意对刑事司法过程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司法机关应该理性对待民意.具体来说,刑事司法既要独立于民意,又要倾听、引导民意,及时回应民意.为此,应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信息公开机制以及民意发现机制,同时规范媒体的报道,提升公众整体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民意一直是司法裁判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无论是中国古代传统法官(兼职法官,主业是行政官,俗称父母官)通过"衡情度理"来断案,把民意作为衡量判决公正与否的重要标准,〔1〕还是延安时期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形成的以"马锡五审判方式"为代表的"走群众路线"的"大众化司法",民意都曾经作为司法裁判的重要考量因素而存在。  相似文献   

3.
黄维春 《江淮法治》2008,(10):18-18
3月31日,备受社会关注的许霆ATM机取款盗窃案重审后在广州公开宣判,广州市中级法院仍认定被告人许霆犯盗窃罪,但将原审判决的无期徒刑改为判处有期徒刑5年,井处罚金2万元。  相似文献   

4.
公案是转型期司法与民意交织的怪圈,由于各国普遍信奉法官不得拒绝裁判的司法原则,那么在法律世界观紊乱的今天,公案似乎成了法官不能承受之重,甚或是司法不能承受之重。明确树立在司法审判中吸收、引导民意,而非排斥、消除民意的司法态度和法治意识,搭建民意与司法互通交流的机制,是寻求司法正义功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范晓燕 《法制与社会》2011,(31):289-29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达,网络民意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尤为青睐司法这一话题,无论是“药家鑫交通肇事捅人案”,还是“李昌奎奸杀少女摔死男童案”,都无不体现着网络民意对重大刑事案件的关注。究其特点,可发现均是民意在网络上率先爆发,随后在社会上形成滔天民意,似乎极力将司法理性逼入狭窄的胡同。如何在现有法律制度下,将别事个案中处于紧张关系的网络民意与司法理性予以衡平,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对网络民意与司法理性的博弈与衡平进行分析,以缓解两者间之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社会》2010,(8):F0003-F0003
王华梅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说,在当今社会转型、矛盾凸显、利益多元、信息传递迅速的新格局下,法官在司法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民意,处理好司法与民意的关系,是适应社会司法需求,增强法官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能力,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越来越开始关心法律问题和事件。民意作为社会民众所特有的意见、意愿、看法,它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我们在进行司法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那么民意将对司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首先从民意和司法的概念入手,然后分析了从古至今民意对司法的影响,最后详细分析了民意对司法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冀放 《中国司法》2012,(6):100-103
一 对于“民意”,《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民众的意愿”。在中国的语言文化中,“民”字被赋予了一种天然的正当性,凡是与“民”字连用的词,如“民生”、“民主”、“民权”、“人民警察”、“人民法院”等似乎也一并“继承”了这种不言自明的正当性。对这一正当性的任何质疑都会被本能地抗拒和下意识地排斥。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民意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法官不能完全拒绝民意,由法官直接面对民意,根据案情及相关规则协调好判决与民意的关系,这对于增强判决的社会公信力和促进社会和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在民主的法治社会,法官的独立审判权与媒体的舆论监督权都有它的功能和价值。然而掌控社会重大传播资源的新闻媒体以其强大的舆论价值导向极易造成"新闻审判",给司法审判带来巨大的压力。寻求法官的独立审判权与媒体舆论监督权之间的平衡应当着眼于司法的公正性与权威性,以提升司法公信力,促进社会立法完善和司法公正。即使在民主日趋完善的社会里,要求司法审判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和社会评判也并不意味着当时的民意可以左右司法裁判。所谓"国法人情"是以理性的民意推进立法的完善,但绝对不可以民意裁决践踏法律的尊严。  相似文献   

11.
从1997年的张金柱案到2003年的刘涌案,2007年的许霆案,甚至当下百姓热议的女服务员邓玉娇刺官事件,所引发的各种反响与回应,都成为中国法治进程中一个个富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构成这种意义的元素当然不仅限于这些案件的特殊情节以及近于戏剧化的处理方式(结果),更主要的是这一系列案件推动了社会公众与  相似文献   

12.
面对民意对司法的影响,学界有观点认为需要通过司法权威化解舆情审判,但这种观点在事实认知上模糊了影响案件判决的因素和影响司法权威的因素;在经验依据上高估了美国司法对民意的抵御能力,并且忽视了程序对民意的吸收;在理论证成上片面的理解了权威并错置了司法权威与民意认可的因果关系。化解民意对司法的干预不应该沿着司法权威的道路,相反,司法权威应的树立应当探寻民意认可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公众民主法治意识的觉醒,民意介入司法的愿望日益增强。司法在坚守公正底线的同时,如何充分尊重、吸纳民意,实现司法与民意的完美契合,是当前人民法院面临的一个难题。刑事案件由于其所涉法益的重大性和不可逆转性,容易引起民众更多的关注,本文拟对民意介入刑事司法的若干问题加以分析,以求建立司法与民意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民意的概念及其特征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民意是指"人民共同的意见与愿望",通俗地讲就是"公众的意愿"。具体到刑事司法中,民意是指民众对于有重大影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公安厅日前下发通知,特别要求全省公安机关在案件侦破中强化证据意识,确保“命案一起都不能错”,该通知并没有要求公安机关命案必破。从必破到不错,这一转变受到了法律专家的好评。(2月26日中国新闻网)当民众的生命遭受戕害,公安机关想方设法尽早破案并力求命案必破,这本是使命感、责任感的体现,初衷良好。然而,命案必破听起来激动人心,  相似文献   

15.
博弈与和谐:穿行于法意与民意之间的司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没有别的上司。——马克思法律只要不以民情为基础,就总要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托克维尔2008年上半年,许霆案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纵观这则事件的内容本身,涉及到的是民意与司法之间的关系问题。但透过其表象,我们感受更多的则是现代司法所面临的两难困境:面对民意所施加的巨大社会压力,一方面如果法  相似文献   

16.
刘可 《中国审判》2011,(9):98-99
国际民商事案件管辖权是指一国法院或具有审判权的其他司法机关受理、审判具有国际因素或涉外因素的民商事案件的权限。传统意义上的司法管辖与主权和领土这样的概念密不可分。然而,国际电子商务的主要载体是具有跨国性特征的互联网,因此,国际电子商务对于传统司法管辖的确定规则构成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康宝奇 《中国审判》2009,(11):56-57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司法工作者应分析国家发展大局、社会主义司法性质、法官职业特质、社会矛盾纠纷及传统文化特点,解放思想,从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和世界各国现代司法的优秀成果中汲取营养,结合中国国情,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弘扬人民司法的光荣传统,构建科学理性的民意沟通机制,使法律协调地走人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8.
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80.2%、执行案件结案率95.84%、再审被改发率为零……去年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人民法院在审判绩效综合考评中位列全市基层法院第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香港特区从1997年到2014年的环境保护司法实践,以法庭审理判决的案件来说明特区的环境保护制度运作,分析诉讼主体资格、程序正义、举证责任、免责条款、上诉机制和案例适用等诉讼要素,讨论环保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司法适用、司法公正和环保司法复核之环境权利与社会成本平衡的重要性。特区环境司法实践显示特区的环保法例为执法和司法机关提供了足够的法律依据对污染犯罪行为进行执法和司法,法律保护环境的信息透过司法实践有力地向社会传递;市民对任何侵犯其环境权利的行为都可以依法提起诉讼,环境保护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是环境法治的必要条件。如何平衡公众的环境权利和因司法复核而引起的社会成本则是特区整体面对的挑战,需要透过进一步的检讨和司法实践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外来人员犯罪是一个社会难题,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司法实践的实际情况,对检察机关如何遏制外来人员犯罪进行一些思考,以期更好的解决外来人员犯罪,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