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时工"到目前为止,中国最为政府卖力的社会角色,以出身入死的大无畏精神,担当着政府众多职能部门的主力军,为"中国特色"四个字,描绘了最为深刻的一笔。日前,浙江温州"山寨120事件"中开除两名临时工;延安城管伤人,肇事临时工被停职;中储粮林甸粮库几万吨粮食过火,直接损失近亿元,调查结果为临时工监管不利……暴力执法的是临时工,强制拆迁的是临时工,上班发现打牌的是临时工,撞人逃逸的是临时工,暴打商户的也是临时工……一涉及到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突发事件中,到追究责任时,就将责任归咎于临时工。临时工无编制,收入微薄,是不大被人看得起的二城管、二警察。平时,领导好使唤,做事很卖力。一旦有捅出娄子时,最理所当然的成为挡箭牌,也是临时"替罪"一下。当我们重新审视一系列涉"临时工"事件时,滥觞于临时工的用工形式和行政管理权的外包,催生了这样一种执法现象。  相似文献   

2.
"合同工"、"临时工"执法现象今后有望在广东杜绝。《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6月1日起施行,要求依法确定行政执法资格,落实行政执法主体合法性审查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管理,杜绝合同工、临时工等无执法资格人员上岗执法。(6月5日《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用了"有塑"二字.从字面上理解.可以说杜绝"临时工"执法只是一种设想,是努力的方向而已,何时真的能够杜绝"临时工"执法,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那么这件看起  相似文献   

3.
今年1月辽宁抚顺城管打人视频引发广泛关注,5月底延安城管执法打人再度引爆舆论……而这些事件的调查结果如出一辙:肇事者是临时工。近年来,在涉及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与群众的冲突事件中,“临时工”往往成为直接责任人,此现象引发了公众广泛的质疑和批评:为什么“惹事”的总是“临时工”?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管临时工人数不断增加,由此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目前城管临时工人数众多,但是总体素质不高,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由于法律的不完善,城管临时工存在身份定位有偏差,职权无法律依据,执法暴力以及执法责任承担不符合法律规定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文章分析了城管临时工现实执法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最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完善城管临时工的法律制度,促进我国法律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徐永其 《检察风云》2008,(10):32-33
当劳动者遇到单位欠薪的问题时,可以直接上法院要求执法部门向单位发出"支付令",不必通过诉讼程序便可追讨薪水.这是新劳动合同法1月1日实施以来对劳动者新增的一条简便办事程序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黄玲  章惠琴 《法制与社会》2013,(17):273-275
劳动监察在其执法过程中面临种种问题,比如执法不力,执法范围与劳动仲裁重合,新的法律的颁布变更执法体制带来的执法混乱。诸多问题背后隐藏的是我国劳动基准过高,执法资源不足,执法手段缺乏,立法矛盾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当构建完善的劳动监察执法体系,丰富执法手段,划分执法范围。  相似文献   

7.
法律解读     
工作30年的“临时工”被清退2002年,甘肃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管理局于一天之间将342名“临时工”全部辞退,这些“临时工”大部分都工作了10年以上,其中还包括这个单位有史以来惟一的一位全国劳动模范王建仁,他已经在岗位上工作了30年。4年来,“临时工”们不断向各级党政部门、司法机关反映情况,当地劳动仲裁部门发出3份“不予受理案件通知书”,今年3月30日之前,甘肃三级法院均不受理此案。3月30日景泰法院以超过申诉时效为由判“临时工”们败诉。但他们表示要将“说法”讨到底。根据《劳动法》第20条规定:“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  相似文献   

8.
【裁判要旨】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临时工是劳动者,享有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各项权利。因用人单位间业务划转致使劳动者被转到新用人单位与新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龄应合并计算为在新用人单位的工龄。  相似文献   

9.
李云 《江淮法治》2013,(18):20-20
人社部今年8月开始就《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公开征求意见。人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日前明确表示,虽然劳务派遣职工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但同工同酬不包括福利和社会保险。(9月1日《京华时报》)福利和社保不在"同酬"之列,"临时工"和他的小伙伴们惊呆了。尽管"跳起来了",依然"摘不到桃子"。在被长期污名化之后,"临时工"的称谓或将寿终正寝,本  相似文献   

10.
正"城管"这几年成了一个热词。最近,又有报道说福州的社区协管员在与摊贩交涉时,一名70岁的老人劝其文明执法,结果被两名社区协管员打死。这两年,城管的名声实在是太差了,给人的印象就是粗暴执法,欺负人、打人成了他们的日常工作。一旦发生问题,便被推到临时工、实习生身上,引起社会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11.
刘熠 《政府法制》2013,(22):16-17
7月1日起,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将正式实施.新政最大的亮点,就是明确规定了"临时工"享有与用工单位"正式工"同工同酬的权利,并赋予人社部门依法开展经营劳务派遣业务行政许可的权利. 新政亮点 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 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企业的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作为补充用工形式,在满足用人单位灵活用工需求和解决摩擦失业、促进劳动者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与此同时,自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劳务派遣所带来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同工不同酬和劳务派遣滥用,修改决定的实施将杜绝这一现象."人社部劳动关系司副司长赵国君表示,调查发现派遣机构存在经营资质低、皮包公司多、异地派遣难以管理等问题,而派遣人员涉及了国民经济的大多数行业,劳务派遣人员总规模可能达到4200万人,十分庞大,为此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出"重拳"整顿劳务派遣乱象.  相似文献   

12.
交警给违停车辆贴上罚单,拍照取证之后,又立即把罚单撕下来带走……你大概看不明白交警演的是哪一出.也难怪,这可是武汉市交警"创造"的执法新花招. 近日,在武汉市电视问政的现场,大屏幕上出现了两张照片:第一张照片显示,某协警贴了一张违停处罚单;第二张照片显示,这名协警将贴上的罚单撕下来带走.如果这种事只发生在协警身上,有关部门大概会说是"临时工干的".可惜,紧接着又发生了几起相同的事件,而主角都是正儿八经的交警,"临时工"这个挡箭牌不好使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使得社会对劳务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更为关注。本文将劳动执法主要界定为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而本文所提及的劳动执法领域也仅限于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领域。履行劳动监察职权和劳动仲裁权限的主体是劳动监察员及劳动仲裁员,因而本文所探讨的问题应集中于劳动监察员与劳动仲裁员的渎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派遣劳动"应当缓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建飞 《法学家》2005,(5):19-23
一、"派遣劳动"的字义与实质 "派遣劳动"在我国又称为"劳务派遣",是指"派遣机构(劳务公司)与派遣劳工(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而后将劳动者派遣到要派机构(实际用工单位),在实际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从事劳动."①但这个从所谓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泊来的词语却在其出生地找不到与其对应的"dispatched employment"词汇.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劳动立法、守法和执法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它是我国长期劳动立法、守法和执法的经验总结,反映了我国劳动法的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对劳动立法、守法和执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体现在各种劳动法律规范之中,它是劳动立法必须遵循的指  相似文献   

16.
李勇 《四川审判》2002,(2):21-22
1982年6月,农民蒋某(男,生于1942年10月)开始在某县农业银行当临时工,从事炊事工作。1986年12月8日,蒋某与农业银行签订了《临时工合同》,约定合同期限为1986年11月1日至1988年11月1日止,同时约定了工资和福利待遇。该份合同期满后,双方未续订书面合同,蒋某仍继续当炊事员,领取工资。1994年1月1日,双方第二次签订了《临时工合同》,合同时间从1994年1月1日至1995年1月1日,合同期满后,双方仍未续订劳动合同,但继续保持着劳动关系。1996年1月1日。双方第三次签订了为期1年的《临时工合同》,期满后双方没有续订劳动合同,仍继续保持了劳动关系。1998年该县农业银行实行下岗分流。8月26日,农业银行通知蒋某从9月1日起不得再上班,并停发工资,蒋某对此不服,引发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17.
倘若给"城管"下一个界定,称其为"政府的管理部门,行政的执法单位",是甚为靠谱的。基于这一社会定位,城管严格管理、严肃执法按理说是题中应有之义。然而,恰恰在这一点上,引发非议、质疑颇多。长期以来,城管与百姓,尤其是与商贩之间矛盾四起,使得  相似文献   

18.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成员、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在日前公开发行的三中全会《决定》辅导读本中披露,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将对全国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全面清理,未取得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执法工作,对被聘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合同工、临时工,应坚决调离行政执法岗位。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型劳动者,他们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法律和事实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劳动权益往往被严重侵害。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关键在于打造负责任的政府,强化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执法保护。要做到劳动权益保障中的严格执法,政府就必须做到端正认识、提供就业指导、承担培训职责、加强劳动监察、建立快速反应的执法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成员、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在日前公开发行的三中全会《决定》辅导读本中披露,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将对全国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全面清理,未取得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执法工作,对被聘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合同工、临时工,应坚决调离行政执法岗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