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国官制考     
楚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部族之一。楚建国之初,正是周王朝最强盛的时候。周天子唯我独尊,根本不把楚国放在眼里。岐阳大盟会,周天子派熊绎看守祭神火堆,而不许他正式参加盟会。后来楚国与南方的姬姓小国发生矛盾,周天子屡次领兵讨伐。终西周之世,楚国处于受压抑的地位,发展缓慢。 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中国历史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楚国的势力迅速向外发展,灭掉汉水以东的一些姬姓小国。公元前七四○年,楚君熊通自称武王,与中原地区名义上的共主周天子平起平坐,并与齐、晋等强国争夺霸主的地位。楚庄王时,问周天子鼎之轻重,大有取而代之之势。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期,自晋巫臣使吴(公元前584年,鲁成公七年)至柏举之战(公元前506年,鲁定公四年)的七十多年中,吴从极为落后的国家,一跃而为军事强国,把肇基数百年的强大楚国打败,灭掉了楚的东方属国徐、群舒、吞并了楚的大片东部领土,如州来、钟离、巢等地,尤其是柏举(今湖北麻城)之战,吴联合唐、蔡从淮水流域分三路进军,取得了五次决定性的胜利,一度占领了楚国的郢  相似文献   

3.
《国家安全通讯》2000,(2):62-62
公元前623年我国战国时期,晋国与楚国打响了春秋以来的第一次大战役。当时晋国有兵车700乘,而楚国有1500乘。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晋军将领先轶通过由楚奔晋的人获知,楚军内部不稳定,跟随楚国的小国军队有一半准备叛离。先或还侦知楚王与军队将领之间在如何对付晋军的问题上意见分歧。晋文公根据这一重要情报,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着重攻击楚军左右两翼,“楚师败绩”,晋军赢得了胜利。公元前600年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利、武总结了春秋末期以前间谍与反间谍活动的经验,所著《刊、子兵法·用间篇》中关于间谍活动的论述是…  相似文献   

4.
<正>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 又称老聃,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人。他是中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着重探讨"金"木"水"火"土"等因素与当时君  相似文献   

5.
<正>公元前六世纪的中原大地,处于一个"世道衰微,礼乐凌迟,文武既堕"的春秋末期,孟子描述说这是一个"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君者而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的时代。这里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甚至有时易子而食。但是,这又是中国哲学的萌芽时代,这个时代呈现出一种空前的思想自由,王官失守,学术下移,蔚成风气。百家争鸣,子学之花灿烂应发与时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史学家大多兼有谏官的身份,他们除了尽可能完整忠实地记载历代帝王和国家的兴衰史实以外,还编纂了大量诸如《资治通鉴》、《太平御览》、《皇经清解》之类的专供帝王以史为鉴、精心治国的史书。正是这些史家和文论家们秉笔直书记下的历史统治者和著名人物的优劣史,构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连绵不绝地流传至今的重要途径。二千多年前的楚国历史上,也有一批兢兢业业、发愤图强的创业者们,用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为历史增添了一份光彩。我们发掘出这部分历史,也许于今世不无补益。楚武王在立国之后,在诸侯林立、自身尚不强大之…  相似文献   

7.
《世纪行》2017,(6)
正季家湖为楚国都城的繁荣坚守了200多年。之后,烟消云散。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拨郢,火烧夷陵。当楚顷襄王带领权贵仓皇逃窜到河南淮阳时,被流放到湖南汩罗的屈原闻信,泪水一下子滑落在楚国最后一片疆土中,冷漠的土地吞咽了泪的热度,湮灭了他仅存的豪气,悲愤的跳进了汩罗江。公元前223年,秦国吞噬了楚国,楚国正式纳入大秦帝国的版图。八百年的大楚风  相似文献   

8.
盗墓为何愈演愈烈本刊记者周剑敏位于湖北中腹部地区的荆沙市、荆门市一带,素有“荆楚门户”之称。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之后,楚国在江陵纪南城建都达400余年。以纪南城为中心,延伸到荆沙、荆门、当阳、枝江4县、市的许多乡镇,分布着难以计数的楚国...  相似文献   

9.
楚文化在秦末汉初的复兴及其原因贾继东楚国自周成王封熊绎于楚蛮之地,至公元前223主为秦所灭,国祥长达八百年之久。此后,楚国虽不复出现,楚文化却并未消失。它在秦朝历经了血与火的洗礼,到秦末汉初呈复兴之势。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成体系的楚文化虽销...  相似文献   

10.
子荷 《中国减灾》2009,(9):46-47
孙叔敖(公元前650-593年),姓荔,名敖,字孙叔,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期思)人,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  相似文献   

11.
肖璇 《理论月刊》2005,(2):62-63
公元前278年,白起拔郢之后,对郢都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致使郢都一带人口数量减少,手工业生产水平整体下降,这种影响也波及到了东迁后的楚国,这对楚国的历史命运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656年春天,万木萌芽、生意盎然的中原大地,忽然战云密布,一片杀机——齐桓公正率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大举征伐楚国。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当时,东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常常相互征伐兼并。处在渤海、黄海之滨的齐国,自从桓公即位,任命管仲为相国,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以后,国势日渐强盛。齐桓公一方面在表面上尊崇  相似文献   

13.
《前进》2018,(8)
正魏文侯(前472―前396),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桓子之孙。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公元前445年即位。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威烈王正式承认为诸侯。李悝(前455—前395),又名李克,河南濮阳人。战国时期的政治人物,三晋法家第一人。师承子夏之学,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他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  相似文献   

14.
<正>禹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是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他一改以前单纯用堵的办法为疏导的办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至今为人所传颂。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鉴。孙叔敖公元前630-前593年,楚国期思(今河南省固始)人,当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公元前605  相似文献   

15.
姚衍琛  董建霞 《春秋》2010,(3):36-38
一、县制的起源及其发展1.先秦时期县制的起源我们确知有县制.开始于春秋时代。有关设县的记载,最早为楚武王时(前740-前689年)灭权国“使斗缗尹之”,“尹”为楚国县的主官名称。楚庄王(前613-前591年)时曾“灭九国以为县”。秦国最初设县为秦武公十年(前688年),“伐邦、冀戎,初县之。十一年,初县杜、郑”。秦、楚两国的县,大致是通过兼并战争吞灭小国后建立的。晋则是以大夫封邑为基础而置县。齐管仲推行制鄙之制。共立五属,“十县为属”.则是通过政治改革改乡鄙为县的。  相似文献   

16.
一、《王孙圉论楚宝》 这篇课文大体可分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简子曰 :‘其为宝也几何矣’” ,这是一个引子 ,由楚大夫王孙圉使晋 ,晋大夫赵简子关心楚国名玉白珩 ,引出后面王孙圉关于国宝的大段论述。第二层从“曰 :‘未尝为宝……’”开始 ,到“若夫白珩 ,先王之玩也 ,何宝之焉 ?”针对赵简子的发问 ,阐明楚国之宝是“人才”与“物产” ,直截了当地驳斥了赵简子把玩物当作国宝的看法。第三层从“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开始到课文结束 ,主要是概括提炼以什么为国宝的原则 ,这就是要对国家的发展稳定有用有利 ,这样 ,又从治国为政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7.
柏举辨析     
<正> 公元前五○六年冬吴国与楚国之间发生的柏举之战,是后起的强国吴国与老牌强国楚国争夺南方霸主地位——进而争夺全国霸权的一次大的决斗;是春秋末期对全国的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次战争。在当时,吴国与楚国都具备问鼎中原的实力。自从柏举之战以后两国的元气大伤,逐步由兴盛走向衰落。楚国的国土资源与人力资源要比吴国雄厚,因此衰亡的过程要比吴国缓慢一些;其间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度还出现过短期的“中兴”景象。可是好景不长,楚悼王一死,变法随之成为泡影,楚国也从此一蹶不振了。  相似文献   

18.
试论岷山庄王与滇王庄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四川丽水地区盛产黄金,成为楚国西向移民的巨大动力。春秋战国时代楚王在楚雄和荥经两地先后设立两个移民总管作为他的代理人,管理黄金的开采和东运。同时,楚国就有金饼和金钣两种金币在全国市场上流通。楚国黄金之多,在世界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的。岷山庄王是楚王在荥经的代理人。如自战国时代开始,迄于秦灭巴蜀之时,这个小朝廷就已有一百六十年的历史(公元前476—316年)。岷山庄王和滇王庄蹻皆以庄为氏,庄蹻就应是岷山庄王的后裔;秦灭巴蜀,庄蹻乃南迁于滇池之上。这一段历史,都是前史所不载的珍闻。现在从地下发掘所得的丛残遗迹遗物,结合史笈上的零缣片纸,  相似文献   

19.
屈原生死观的美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传,公元前二七八年五月五日,满怀忧愤行吟泽畔的屈原,怀石自投汨罗以死。 人民对屈原之死是无限同情与崇敬的。千百年来,民间以传统的纪念形式,寄托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哀思。历代文人学士,也对屈原之死作出了各种评价。诗人闻一多认为,《离骚》唤醒了楚国人民的反抗情绪。而“屈原的死,更把那反抗的情绪提高到爆炸的边沿”。这样的评价是很恰当的。  相似文献   

20.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载: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相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他的门客毛遂自我荐举要求随同前往.到了楚国,平原君没有说动楚王.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说服了楚王,派春申君领兵救赵.这便是很多人都熟知的毛遂自荐的历史典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