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民主体制下地方性政党在国家政治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同时是地方政治利益集团和中央政府沟通的最主要渠道。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民族问题由来已久,民族武装分离主义运动是长期以来困扰当地政府和印度中央政府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2.
跨界民族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是宗教、政治、经济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拉丁美洲种族结构复杂,移民活动频繁;拉美裔族群对美国的国家特性及对外政策产生深远的影响。古巴美国跨界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古巴裔移民问题,经济、地缘政治、意识形态诸多因素决定了这一跨界民族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古巴革命对移民活动及跨界民族特性产生了较大影响,意识形态对抗成为古巴美国跨界民族问题的关键。古巴美国跨界民族问题的缓和,需要在政治领域尤其是意识形态方面加强理解,以经济文化为主要交流渠道,通过双边合作妥善处理跨界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冷战结束后的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 ,一些西方人士大肆宣称文明的冲突将主导全球政治 ,“国家日益根据文明来确定自己的利益” ,“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①。虽然这种论调过分夸大了文化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并且有其政治目的 ,是错误的 ,但毋庸置疑的是 ,随着国际经济与国际社会日趋全球化的发展态势 ,文化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增强了 ,民族国家 (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的文化安全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了。面对冷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态势 ,在经济、科技、军事上占着极大优势的西方世界尚且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捍卫民族文化的问题 ,那么对于处于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4.
王星星 《和平与发展》2023,(6):134-153+158-159
韩国的“中国观”具体表现在其民族历史观、政治安全观、经济发展观、地缘政治观等层面。从韩国“中国观”嬗变的历史轨迹看,“事大主义”和“中国典范”是两大基本逻辑。其历史流变在认知维度上表现为“中共观”与“中国观”经历统一期、清晰期、模糊期的演变,在横向维度上体现为经贸发展、政治军事、意识形态和社会人文领域交错形成“远华”“近华”的二元对立变化,在纵向维度上呈现出从敌对到友好、再到有可能走向疏离的历史变迁。韩国“中国观”的建构与嬗变受其民族心理与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与经济架构、国内与国际定位、社会民意与舆情塑造以及中韩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为有效塑造韩国积极的“中国观”,中国应推动双方共同在政治安全领域建立智库交流合作机制,在经贸领域建立人员定期交流沟通机制,在民族文化领域挖掘两国共有文化意涵、打造共同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5.
越南的民族政策及其对我国边境民族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越南制定优待少数民族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发展(一)政治上保障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进步越共自创建之始,就把解决民族问题作为越南革命的重要任务。1951年,越共二大提出:“越南各民族在权利和义务上都是平等的,要团结、互助、共同抗战(抗法)、建国。”1955年建立越北自治区(类似中国的民族自治区,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以后撤消)。越共三大、四大、五大都提出:“要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共同进步。”1986年越共六大开始实施革新开放政策,六大的决议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三项革命(即生产关系革命…  相似文献   

6.
越南革新开放以来的民族政策及其得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越共“六大”以来,越南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围绕革新开放、发展经济这一中心进行了调整,根据“六大”、“七大”、“八大”的政治报告的有关论述、1989年政治局第22号决议和1990年部长会议第72号决定、政府首脑525号指示、1993年政治局7号决议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及具体实施情况,越南革新开放以来的民族政策主要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能源是现代国家发展所必须的战略物资,确保能源安全是各国重要的安全战略诉求.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能源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能源问题,也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对外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经济利益以及外交手段等多层次的战略和策略问题”.①伴随着人类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安全与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的联系日益紧密,已成为涉及对外战略、国家安全、战略经济利益以及分配格局等多层次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泰—傣古文化的华夏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南亚》1989,(1)
本文的泰—傣人泛指泰国的泰人,老挝的寮人,越南的泰人、缅甸的掸人、印度阿萨姆邦的泰人和我国云南省的傣族等泰—傣系民族。他们的现状不尽相同,但曾经有过共同的、在接受南传小乘佛教以前的原始文化。其主要特点是在信仰、历法、地名、区划、制度等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华夏文明的影响。 “社曼社勐”与华夏社神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介绍中东欧剧变以后该地区罗姆(吉卜赛)人问题的新情况,并就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历史背景作了阐述与分析。文章从罗姆民族的名称、种族、语言、历史、分布、政治和经济地位的现状等不同角度对罗姆人的基本情况作了简要论述,还对一些问题提出看法,如“罗姆人”、“吉卜赛人”和“茨冈人”等名称辨析;罗姆人的分布情况和该民族人口统计数字的准确性;罗姆人在中东欧剧变后面临的严重困难及其产生原因;罗姆人与其居住地区原住民族的文化差异和历史遗留问题等。文章最后指出,中东欧国家政府、社会各界以及罗姆人自身为改变该民族的困难处境,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问题十分复杂,罗姆人状况的改善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对非洲国家政治发展问题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洲国家“政治发展”概念是指独立时的前资本主义社会 ,独立后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政治方面的变化。现阶段的基本目标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强固民族国家的地位为主要。但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政治发展是围绕着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展开的 ,呈现波动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尊重历史和现实 ,明确发展阶段 ;重视非洲联盟的建立和影响 ;强调文化和人的因素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 ,是深入研究非洲政治发展应予以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