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美国优先"的指导思想下,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意图进行贸易战,借此振兴美国制造业,为底层劳动者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贸易战争背后其实是就业战争。对中国来说,由于对美贸易依赖性较大,因而有可能对国内就业产生比较明显的就业冲击。极端情况下,将会使我国就业岗位减少350-580万个。因此,通过谈判协商是解决贸易争端的最佳策略。而进一步扩大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减少对少数国家贸易依赖,以及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将有助于减轻贸易战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村工业化战略的直接产物,其独特的制度特征和区位优势,使其在我国现阶段仍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由于乡镇企业整体上尚未发生企业发展史上所说的"管理革命",因而,其劳动关系的根本特征是企业所有者和新型工资劳动者之间的特殊利益关系。乡镇集体企业的经营者最大化追求"企业控制权"回报、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最大化追求企业利润、新型工资劳动者努力追求以较高比较收益为主要目的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而不计劳动权利和劳动条件,同时,占乡镇企业96 1%的个体私营企业因拒斥内部监督、不愿支付工会运行的经济社会成本和劳动者因维权意识不强而导致工会组建的内在动力不足,是乡镇企业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对就业数量、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也产生了影响。通过对北京市97家企业的调查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目前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创造效应大于破坏效应,并且创造效应在应用型企业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人工智能使就业岗位、技能、人力资本结构得到优化调整,但对就业年龄结构的影响较小;人工智能在提高整体劳动报酬的同时也会造成工资两极分化的倾向,并因此提出了技能导向的技术培训新要求;目前人工智能正处于导入期,对就业数量、结构以及技能的影响初步显现,但影响还较小。  相似文献   

4.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变得扑朔迷离。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意见和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也不乏在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疏通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广东省为本地大学毕业生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使他们在金融危机下,增强应对就业能力,不再感到就业之"寒"。  相似文献   

5.
工友信箱     
《工友》2004,(6)
付海科同志:公益性岗位是指直接涉及社会公共利益领域的岗位。这些岗位的工作都是为维护社会良好的公共秩序和环境提供服务,使广大民众都能从中受益。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和城镇社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是为一些就业、再就业困难的失业人员提供临时性的公益服务工作,并使他们获得相应的服务报酬。由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主要是从事维护城市交通秩序、公共卫生、绿化环境等方面的服务工作,由地方财政支付在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服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毕业生压力越来越大,究其原因最主要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高职院校构建和实践"1+1+3"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导向:以就业为导向;一个引领: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为引领;三个结合:学做结合、研创结合、校行企结合。将这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应用型专业,必将推进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并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运》2015,(2):35-36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福建省晋江市的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全市97%以上企业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创造的产值、税收、就业岗位都占全市的95%以上。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将工会工作的触角和服务对象从国有职工扩大到民营企业职工群体,形成企业与职工"互利双赢"的良好局面,成为摆在晋江工会人面前的时代使命。晋江市总工会贴近时代发展要求,认真思考,主动作为,实意交心企业,真诚服务职工,提出"服务职工我们  相似文献   

8.
就业是民生之本。改革以来,中国在劳动就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初步形成了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受人口增长的历史影响,中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将面临严峻的就业挑战。当前中国就业环境的变化特征是: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强资本弱劳工"格局日趋明显;就业结构性矛盾严重,弱势劳工群体问题凸显;劳动力流动性增强,劳动关系的安全性下降;城镇失业率迅猛上升,社会保障亟待完善。劳动就业方面的这些变化特征要求今后工会工作应以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的"积极促进就业,稳定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为中心,在新的起点上,以新的思路、新的标准、新的要求实现新的突破,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新类型,发展历史短,学生起点低。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高职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要求高职的教学必须具有岗位的针对性,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何种培养模式更适用于高职教育,和"2.5+0.5"培养模式相比,阶梯式培养模式更适合于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符合高职人才培养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工会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经济成分、阶层组织、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新形势,工会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更好地做好工会工作,是各级工会组织和每位工  相似文献   

11.
城镇就业比重是衡量我国城乡、区域就业结构性差异的重要指标.研究对城镇就业比重变化、城乡和区域就业结构差异度、影响城镇就业比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全国层面城镇就业比重稳步上升,南北方城镇就业比重同步上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起步差距不大,粤港澳2012年后大幅提升;(2)全国省份间的城镇就业比重不平等呈现...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因为劳动教育可以通过劳动理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促进充分就业,也可以通过价值态度和劳动道德的形成助推就业的高质量发展。但我国劳动教育存在表面化、边缘化、盲目化的问题,带来了逃避就业、自愿性失业、就业歧视等就业冲击。发达国家的劳动教育将职业理念贯穿始终,注重劳动的精神意义和价值,并将劳动教育纳入立法,从而为就业提供了较好的保障。有鉴于此,我国应结合教育发展规律,在小学阶段将劳动与就业观念的培养置于重要地位,中学要强化劳动与就业价值观的树立,大学要致力于创新创业潜力的挖掘,共同推动我国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在创造大量新工作岗位和机会的同时,也给劳动者权益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综观近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出台的与规范平台企业用工行为相关的政策可以看出,我国在健全制度、补齐平台经济劳动者权益保障短板方面已进入"快车道",完善平台企业用工和劳动保障制度已成为我国引导和规范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4.
稳定制造业就业是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实现劳动者体面劳动和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基本方略和重要举措.近年来制造业就业总量和就业比重双下降,重要原因是工资待遇偏低和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就业需求增加、就业质量提高,但是也带来了结构性分化问题,部分地区和行业失业风险加剧.目前,制造业...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积极应对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探究老年流动人口就业状况,全 面提升老年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已成为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任务。研究利用 2017 年全国流 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职业类型、单位性质、行业分布等方面考察了老年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并探讨了就 业质量指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年流动人口就业呈现出工作时间长、收入少、层次低、环境差等特点; 老年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指数低于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且群体内部存在差异;教育经历增加、社会参与增多和非 农户籍会对老年流动人口就业质量产生正向影响,且对受雇和自雇老年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研 究建议:要完善老年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对从业老年流动人口进行“扶智”“赋能”和“扶助”,从而改善 老年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提高其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用餐习惯的改变,数字经济中的餐饮行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为劳动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本研究基于外卖平台骑手的数据探讨数字零工经济下个体的就业动机。研究发现:大多数外卖骑手表面上是为了追求工作灵活性、经济收益和扩大社交网络而主动选择零工就业,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在平台真正实现这三方面的诉求。劳动力市场结构转变让他们为了谋求生存而被动“挤入”,而非主动选择进入零工就业中。因此,针对劳动密集型平台就业群体,需要深入分析其选择零工就业的真正原因,才能在对其帮扶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实现“对症下药”和“精准帮扶”。  相似文献   

17.
企业临时性岗位用工从业人员的增加和国家对劳动用工的管控不断加强,临时性岗位用工问题凸显,企业投入解决劳资关系的精力明显增多,且在劳资纠纷中经常处于被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企业临时性岗位用工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原因,探寻临时性岗位的合理用工形式,并对企业未来临时性岗位用工管理给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战略名词,就业优先惟有明晰其阶段性和针对性才能充分彰显中国智 慧和中国方案的魅力。结合低中高收入水平及其各自所处阶段的发展均衡陷阱,以反贫困、反对不平等、实现 充分就业与体面就业等阶段性主要任务为媒介,可探究就业优先的阶段性内涵与生发机制。总体上就业优先的 内涵变迁可拾级而上形成三个阶段,即努力实现市场化就业优先的低等水平就业,追求就业数量优先的中等水 平就业,致力于就业质量优先的高等水平就业。就业优先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性内涵依次对应收入水平的低等、 中低等、中高等不同阶段,但并非绝对。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并把握好就 业质量优先这一新的阶段性内涵,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9.
灵活就业已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促进流动人口中的灵活就业者实现高质量就业对城市人 力资本集聚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 2017 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测度灵活就业流动人口就 业质量,并探究其对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受教育水平、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灵活就业流动人口 的就业质量均小于有固定雇主的标准就业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灵活就业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提升会显著增加 其居留意愿;同时,减少对灵活就业流动人口的“身份歧视”、降低买房困难、增加技能培训及地区互联网经 济的发展亦可间接增加其居留意愿。研究建议:应提升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水平,建立更为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 体系,提高灵活就业流动人口的当地社保参保率,降低其在当地的买房困难,以提升灵活就业流动人口的就业 质量,进而增加其居留意愿。  相似文献   

20.
对城市弱势群体的就业帮扶与援助,应该将注意力转到发展社区服务行业上来,多层面、多角度地开拓、发掘就业岗位,同时,在观念引导、政策倾斜、资金扶助、场地安排、组织管理等方面提供系列援助与扶持,并形成城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帮扶体系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