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理论》2019,(10)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其中独特的一个部分,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同时也是一种正确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种思想观的发展同时带动了认识论的不断发展。认识论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亦带动了实践观的进步,从而带动人类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前进,在个人的成长与整体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曲折发展过程。笔者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发,简单地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形成发展阶段,理清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形成发展脉络,以便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发展轨迹,以此来指导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3.
佘晔 《学理论》2014,(4):48-49
自由观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征,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学视角看,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本内涵、以"实践性"为根本特征的科学的人道主义自由观。在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背景下,认真解读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人学意蕴,有助于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更积极地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中国梦"的达成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4.
黄笑怡 《学理论》2013,(16):75-77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指导思想,青年毛泽东完成他的思想转变,趋归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同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真理性和有效性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形成并具有中国特色。因此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承担历史使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荣之君  曹富雄 《学理论》2011,(12):43-44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邓小平的学习观也不例外,它内含着对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观。邓小平对于这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作了回答,可大致概括为理论精髓论和基本原则论,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答同时也折射出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各种需要,各种能力,潜能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既指类的发展,又指个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答同时折射出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他既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强调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强调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既强调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强调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形成了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的辩证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9.
王照婧 《学理论》2009,(28):3-4
公正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公正思想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公正思想的基本要点和生态环境的现状,试图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现状中看出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要点,以期用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观点来指导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时艳敏 《学理论》2010,(10):66-67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妇女问题上的运用。马克思恩格斯考察了人类历史上家庭、婚姻的形式,勾勒并分析了妇女地位的变迁,指出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妇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妇女解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全球妇女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张立学 《学理论》2013,(4):69-70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把人的活动看作对自然的改造,实践自然而然地被纳入人类的活动视域,从而形成社会的物质基础,实现了自然、社会和人的合理现实的沟通。这样的实践观在解决现代社会生态危机的方面同样有现实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生态学意义在于,正确对待自然及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吸取过去人类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尽早解决技术的研发和转让,进而可能真正减缓生态危机直到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与时俱进中的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建梅  胡亚杰 《学理论》2009,(12):20-2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提出的,其研究对象是个体的人,其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在加强教育方面,列宁和毛泽东丰富了其内涵;在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方面,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实践中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秦正为 《理论导刊》2008,13(5):42-45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经历了初步形成期、逐渐成熟期、发展摇摆期和发展僵化期四个阶段.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环节,由于他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两面性,对其研究和争论仍将会继续.  相似文献   

14.
郑鹏飞 《学理论》2010,(29):1-2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而成就的取得与他的马克思主义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加深理解,试图从他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什么三个方面对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简要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实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学说。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个方面的全面性。而使这三方面得到统一的基础是人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时期的人民范畴作出了新的分析,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主体性的实现进行了新的探索,还进一步阐发和深化了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  相似文献   

17.
李少荣 《理论探讨》2006,1(1):46-48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创立阶段主要内容有:资本主义制度是贫困的根源;消灭剥削制度是反贫困的根本途径;反贫困的目标是消灭贫困,实现人类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发展阶段的主要创新点有:贫困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摆脱贫困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反贫困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反贫困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5)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它将认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强调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将其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3)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我党在全面而深入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精髓实质的同时,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科学地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充分发挥其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实现了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建设实践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具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因为它总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整体向前推进,体现了指导思想的一脉相承;总是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整体向前推进,体现了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