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作《马克思与恩格斯》、《毛泽东与邓小平》油画作品是“一校两院”校院长王元新先生的创意。对于我来说,为“一校两院”创作红色题材油画作品,即兴奋又感到有压力,因为“伟人”油画作品是一种高难度的创作,其一,没有深厚扎实的基本功,没有耐心,没有心灵与情感上的准备是画不好的,其二,若有一点点浮躁心态也难以完成好此创作任务。  相似文献   

2.
本期人物     
, 《今日浙江》2012,(21):60-60
全山石是新中国“苏派”(前苏联)艺术重要代表人物,对欧洲油画传统有深刻理解,处理色彩、笔触、质感极其细腻、精微,并将印象派的直接画法与中国画的写意气质融为一体。其作品色彩和笔触饱满流畅、挥写如意,充分发展了油画艺术的“触感”风格。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1,(10):F0003-F0003
继2009年发表巨幅油画作品《汶川地震儿童档案》后,当代女作家、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孟晓云于2010年再次拿起画笔,描绘地震中的孩子们,记录他们的生死瞬间,创作了油画作品《“5·12”印象》,并将这些画作称为“亲爱的小孩”系列。由于作者拥有记者和报告文学作家的双重身份,使她的绘画更侧重写实,常常聚焦于贴近生活、贴近民生的题材。  相似文献   

4.
周少强 《福建乡土》2012,(2):65-F0003
艺术简介:1980年4月生手福建省平和县,福建省泉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泉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水彩粉画作品《补网》参加“福建省第十五回东海浪新人新作展”,《海边女人》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第六届福建省青年美术作品胜”,《远去》荣获福建省“魅力泉州”青年美术作品大赛“十佳作品奖”,油画作品《忆》参加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闽南金三角美术作品联展”。  相似文献   

5.
《当代广西》2008,(2):20-20
谢森,广西贺州人,出生于1953年,1976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现为广西艺术学院教务处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油画学会副主席,曾在马来西亚举办个展,作品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教师优秀美术作品展优秀奖、中日“森林·水与人”画展佳作奖、文化部与中国美协联合举办的“建党8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等,并入选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第三届全国油画展精选作品展”。  相似文献   

6.
樊芒  朱建华 《台声》2001,(5):27-29
近日,记者在“爱我中华”中国画油画大展组委会办公室见到了专程从台湾赶来、参加作品评审的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蔡建郎先生。蔡先生正在和天津炎黄艺术馆的几位专家一起对参赛的作品进行认真的评审。蔡先生风趣而健谈。他对作品的评价几乎一语中的,足见他素养甚高,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一位专业的书画家,孰不知这位两岸文化交流的“大使”原本也是位出色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7.
“谢谢你们过来一下,帮助我把我爸爸画的油画拍摄下来,我要用Email发给我的妈妈,让她看到爸爸的作品出现在我上海的家里。”这是5月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在上海长宁区一座宽敞的公寓里,新到任的英国驻滤总领事戴伟绅先生正在家中接受本刊独家专访。在回答几大问题的间隙、宾主共进咖啡的休闲时分,他请随行的摄影朋友帮点小忙。  相似文献   

8.
1999年新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第八届“群星奖”美术、书法作品展览上,农工党员、重庆青年油画家陈可之创作的油画《长江魂———三峡纤夫》荣获金奖,并被参观者投票评为“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群星奖”是文化部颁发的社会文化最高奖,每4年举办一次...  相似文献   

9.
《台声》2001,(4):35-35
由中国油画学会主办,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台北历史博物馆、台湾卡门艺术中心协办的“沙耆七十年作品回顾展”,于 2001年 3月 1日至 11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其后,将于 3月 20日至 29日、 4月 13日至 29日分别在上海美术馆和台北历史博物馆巡回展出。展览期间,还将举行“沙耆艺术研讨会”。   举办本次画展的宗旨是纪念沙耆先生从艺七十周年,对其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创作进行回顾性的展示。本次展览共展出沙耆先生的作品 104件(其中包括油画、水彩、素描、水墨), 6件木板壁画的复制品,以及一些珍贵的文献资…  相似文献   

10.
备受中国美术界和史学界关注的巨型油画《重庆大轰炸》经过农工党党员、当代著名油画家陈可之的精心筹划和主创,初稿亮相不久,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纷纷邀请展览。这幅画将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的献礼作品。《重庆大轰炸》以磅礴的气势和写实的手法向世人展示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这幅油画小样长7米、高2米,分为“救护篇”、“精神篇”、“隧道篇”等10余个篇章。画中众多的百姓人物成为作品的重心和灵魂,既表现了重庆惨遭日军轰炸的历史事件,又细腻地描绘出重庆百姓遭日军残杀的…  相似文献   

11.
肖巩 《今日上海》2010,(5):46-48
今年4月10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为指导单位、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陈逸飞艺术基金共同主办的陈逸飞艺术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陈逸飞先生油画作品58件,素描速写作品15件,雕塑作品小样2件及逸飞集团出版发行的各种出版物若干。其中的油画作品,由上海美术馆及陈逸飞艺术基金向国内外众多艺术机构和藏家征集而来,  相似文献   

12.
赵力风景画     
《今日中国论坛》2009,(5):125-125
赵力简介: 1965年生于山东济南。1987年在山东艺术学院学习宾卡斯古典油画,1990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青年画院高级画师。作品95年参加北京中国青年油画精品展和香港中国情油画展并在广州举办个展,多幅作品被祥光、新加坡等地画廊及私人收藏,并被列入《当代油画精品集》《亚洲艺术家》等刊物,有许多作品在国内外报刊发表。  相似文献   

13.
本期人物     
曹意强 《今日浙江》2012,(18):60-60
肖峰在新中国美术史上是“红色经典”的重要创作者,在革命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领域有卓越贡献,其作品堪称新中国革命历史画的典范。画家擅用银灰、暖灰色调,笔触洒脱、洗练,既吸收欧洲油画技巧,又融入传统中国画淡雅单纯的情趣和挥洒自如的笔性。  相似文献   

14.
近日,记者在“爱我中华”中国画油画大展组委会办公室见到了专程从台湾赶来、参加作品评审的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蔡建郎先生。蔡先生正在和天津炎黄艺术馆的几位专家一起对参赛的作品进行认真的评审。蔡先生风趣而健谈。他对作品的评价几乎一语中的,足见他素养甚高,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一位专业的书画家,孰不知这位两岸文化交流的“大使”原本也是位出色的“企业家”。 天性中对文化艺术的热爱 改变了他人生的道路   蔡建郎先生祖籍福建晋江,祖上六代移居台湾。 1954年,蔡先生出生于台湾彰化县,从小家境贫寒。但父亲对民俗文…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2月9日,上海朱屺瞻艺术馆启动了“人生的跟帖?朱新建作品全国巡回展”。暨朱新建所著《人生的跟帖》画册首发式。本展汇集了朱新建近年创作的20余幅油画作品和近60幅水墨新作,观众可以透过宣纸和画布、笔墨和油彩的不同变幻,品味艺术家对女性生活与众不同的观察视角。朱新建198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南京书画院一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文人画”的代表。作品《除三害》获全国少儿图画优秀奖,动画片《选美记》的造型设计获上海美术电影厂优秀奖及“金鸡奖”提名,曾为上海美术电影厂、中央电视台设计动画片《老鼠嫁…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在史料价值与怀旧心理的双重催化下,“红色题材”美术作品特别是油画,以高调的姿态走俏拍场,成为收藏品中的“绩优股”。而建国60周年更是推高了“红色题材”油画的收藏热潮,可以预见在秋拍上也将是一大热门。  相似文献   

17.
为庆祝香港回归,不久前,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了《庆祝香港回归——王海鹰画展》,参展的38幅作品分“伟岸中华”和“香港沧桑”两部分内容。全部作品充盈着作者饱满而深沉的爱国激情,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楔而不舍的求索精神。现年28岁的王海鹰199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家版画专业,是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会员,曾举办过个人布贴画展和版画作品展,有多幅作品发表,参展及获奖。后转修油画,同样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华。其姐王海燕是一位旅美的青年油画家,曾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期间在北京举办个展并向世妇会秘书长蒙盖拉夫人赠送后…  相似文献   

18.
刘强 《台声》2011,(11):64-66
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10月17日,由全国台联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国粹油画艺术精品展”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和全球最知名五星级酒店之一的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先后惊艳亮相,国粹油画艺术首次跨出国门。这也是“中国国粹油画艺术精品展”继北京、香港、台北展出的第四站。  相似文献   

19.
认识刘野     
我是在北京的一个现代艺术的展览上认识刘野的,那是1994年。当时他刚从柏林艺术学院拿到硕士学位.准备在北京继续发展他的艺术。我当时对他并不了解.只是知道一个留学生学成回国了。他当时给我的印象是自信和坚定。过了一段时间.我在探访一个艺术家时偶然在其家中看见一本香港佳士得中国油画拍卖的目录.上面有一幅油画作品与其他参柏的作品在趣味和风格上有明显的区别。这幅油画描绘了一个在画室里带天使翅膀的裸体小男孩.清新并充满了无限的想象。我下意识地去看这幅画的作者名字.“刘野”这次以艺术家的身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20.
欣赏油画作品,不能靠得太近。太近了固然能清晰地看到粗糙的画布和一块块,一条条的颜料,却无法欣赏作品本身了。倘若把这种由距离、光线、视觉构成的认识上的差异,称之为“油画效应”的话,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并不鲜见。譬如:“墙内开花墙外红”。墙内的由于近,因而往往只注意到株干上的虫眼、粗糙的树皮,却忽略了头顶上绿叶中或在其之上的红花;墙外的由于墙的遮蔽,则会更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