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非 《台声》2005,(2):52-54
21世纪初期,台湾高科技的发展在经历了20 世纪90年代的繁荣期后,开始进入全面调整时期。 一方面,受全球网络泡沫经济破灭的影响,国际市 场需求大幅萎缩,岛内高科技产业面临严重衰退;另 一方面,在大陆经济快速增长的磁吸效应下,台湾 厂商纷纷到大陆投资设厂,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从 而促进第三波台商投资热潮的持续升温,形成以高 科技产业为主导的两岸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2.
最近,台湾岛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台湾新竹科学园区高科技产业迅速向大陆转移,加上没有其他新的高科技产业诞生,台湾硅谷将出现“空洞化”现象。可以说这是岛内前些年认为台商赴大陆投资会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观点的一种延续。每当台商对大陆投资出现高潮时,岛内就会有少数人忧心对台湾经济的不利影响,提出台湾产业可能“空洞化”的警告。这与日前台湾当局高层称台商投资大陆拖累台湾经济的论调是一致的。实际上高科技产业对大陆投资不会也没有带来台湾产业或科学园区的“空洞化”,而且有利于台湾科技产业生命的延伸与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祖国大陆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台声》2001,(4):22-22
尽管台湾当局一再试图以“戒急用忍”政策来阻碍两岸的经贸交流,但自 1987年海峡两岸开始民间往来至今,已有近 5万家台湾公司来大陆投资,投资总额达 3万亿新台币。近年来,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呈现大型化、高科技化及上下游集体化的趋势。许多台湾高科技企业受祖国大陆经济发展前景吸引并基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突破台湾当局的诸多限制,筹措巨额资金,加快投资祖国大陆的步伐,设立大型生产基地,为企业发展创立新的根基。 台商投资大陆 高科技产业的原因   80年代末期到 90年代初期,投资大陆的台湾企业,多采用 “区域分工型”的经…  相似文献   

4.
1987年台商迈开了投资大陆的步伐。此后10多年中,台湾传统产业曾掀起投资大陆的第一波。2000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台商投资大陆的第二波又被掀起,这就是台湾的高科技产业。巅峰状态凸显颓势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台湾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抓住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机遇,取得了迅猛的发展。1989年,资讯业的硬件产值开始崭露头角,约55亿美元,到1999年时却猛增至399亿美元,11年内便增长了6倍多,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从1995年开始,台湾电子产品就一直位居世界第三名,其中笔记本电脑还于1999年首度击败日本,以年产值935万台、53.7%的成…  相似文献   

5.
厦门与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合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厦门与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各具优劣势且具优势互补、转劣为优的特点,因此,两地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合作具客观条件和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台湾当局"戒急用忍"的限制性大陆经贸政策,使得两地高科技产业的合作相当薄弱、举步维艰.不过,随着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两地高科技产业发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加强.基此,本文从21世纪知识经济的高度提出两地高科技产业发展合作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6.
台商建言     
应支持高科技农业投资 大陆人口众多,要解决吃饭问题,就必须发展农业。台商有技术、有资金,大陆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与台湾处在同一纬度上,台商愿意到大陆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建议大陆有关部门要鼓励和保护台商投资农业,特别是高科技农业,要有税收优惠;海关要为台商携带试种试用的少  相似文献   

7.
台湾一份有名的政论性刊物近期刊登一位台湾著名漫画家的漫画,标明是“两岸政策”的大炮安放在标明是“台湾经济”的地基上,大炮的身后是戴着眼镜、形似台湾新领导人的炮手;基地是由标明“高科技业”的支柱支撑的;被大炮瞄准的代表大陆的坦克,用钢索绕住支撑台湾经济的“高科技业”支柱往后拖,柱子已经被连根动摇,连带造成地基破裂,地基上安放的炮因此而倾斜,炮手也跌翻在地。这幅漫画刻划了近年来台湾高科技产业纷纷前来大陆投资的趋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台湾在“前瞻性、兼顾世界科技发展与市场需求、着眼国际竞争”三大原则指导下,规划了21世纪的高科技产业,引导高科技产业园良性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台湾高科技产业园及其产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陈恩 《岭南学刊》2001,(3):85-88
在台商持续多年的大陆投资热中 ,广东省特别是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其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 ,良好的社会基础设施和迅猛的经济发展势头而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最集中的省份。进入21世纪 ,在台商为因应两岸将加入WTO ,抢占大陆市场先机而掀起的新一轮大陆投资热中 ,广东省将继续以交通、通讯、港口设施良好 ,产业配套能力强 ,经济基础厚实而成为台商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投资的首选地区之一。粤台经贸发展商机无限 ,前景广阔。一、台商在广东投资的现状与特点台商在广东投资 ,自20世纪八十年代初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广东至今 ,大致经历了几…  相似文献   

10.
范越龙 《两岸关系》2005,(12):32-34
台商向大陆产业转移已经经历了三轮投资浪潮,第四轮投资浪潮正在兴起,并且金融保险业成为重头戏。台湾金融业向大陆的转移是其产业结构优化及在岛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所迫下自身生存的选择。入世后,台湾金融业向大陆转移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台湾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纷纷到大陆布局。近期在大陆的台湾金融业界将以服务大陆台商为主。台湾向大陆产业转移的发展变化改革开放以后,台商首先抢滩登陆“珠三角”和福建地区,形成以轻纺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第一波”投资潮;台商的“第二波”投资浪潮仍以“珠三角”和福建地区为主,但投资领域转向…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初台湾高科技产业"西移"的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台湾高科技产业特质的基础上 ,对近年台湾高科技产业到祖国大陆投资的趋势特点 ,及其今后“西移”的可能走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在去年发展的基础上,今年新年伊始又呈现热络状况。迫于台湾工商界的压力及发展台湾经济的需要,台湾当局陆续开放一些重大产业项目赴大陆投资,并放宽了一些限制。新年之后的新突破一向受台湾当局严格控制的台湾大型企业赴大陆投资项目,今年年初即有新突破。1月18日,台湾“经济部投审会”批准了4件大型企业赴大陆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近2800万美元。这些项  相似文献   

13.
自大陆实施改革开放及台湾开放企业前往大陆投资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进展迅速,至去年(1994)年底,台湾企业在大陆投资的家数已超过两万家,投资金额估计高达200亿美元以上。在大陆的外资中,台湾排名第二,仅次于香港,而大陆也成为台湾企业最大的对外投资地区。 依据台湾当局所制定的“国家统一纲领”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规定,现阶段只开放台湾企业以第三地企业的名义前往大陆投资,而未准许大陆企业前来台湾地区投资,同时大陆企业在第三地的合资企业如其股权超过20%以上,也不准许前来台湾投资。这样的政策,导致两岸的投资形成了“单向、间接”的关系,也造成了两岸产业分工合作的跛形形态。 最近,台北方面宣称,“两岸关系以经贸为主轴,以双赢为目标”,同时通过了“发展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迹象显示,台湾可望加强与大陆的经贸交流。同时,随着九  相似文献   

14.
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形势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非 《两岸关系》2006,(3):38-40
两岸经济合作地区从南向北、由东向西扩展。台商对大陆投资的热点地区,不仅从过去以华南沿海地区为“主战场”转向华东沿海地区,而且将进一步向环渤海湾经济圈北移扩展。台商对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的投资步伐已明显放缓,投资重心转向以上海为中心,苏南、浙北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近年高科技产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未来台商投资热潮将继续向北延伸,逐步发展到以京、津、冀地区为中心,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为两翼的环勃海经济圈。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台湾厂商对大陆的投资,将在环大陆沿海外凸弧形地带的基础上,进一步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陆辐射,形成“遍地开花”的全方位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5.
目前台商投资大陆的地区和行业分布均呈现出较高的聚集性,上海和江苏成为台湾对大陆投资金额最高的地区,行业主要分布在电脑、电子产品及光学制品制造业和电子零组件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采用趋势模型预测台湾对大陆投资金额(按台湾方面统计口径),结果显示2014年和2015年,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较2013年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16.
李晴 《两岸关系》2006,(9):20-22
一、当前两岸投资现状(一)投资规模改革开放初期,台湾对大陆的投资规模很小。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台湾对大陆的投资规模开始增大,特别是中国加入W T O之后,台商西进步伐骤然加快。(二)投资方向台商投资大陆是从传统产业开始的,随着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大陆台资行业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整体投资水平大幅度提高,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出现向大陆转移的趋势,台商对大陆的科技产业投资加快,目前,科技产业及其他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成为投资的主流,投资覆盖机械、电子、化工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电…  相似文献   

17.
2002-2003年台湾的对外贸易与外资投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台湾的对外贸易中,对日本与欧洲的出口贸易额虽然有所减少,但对中国、香港的出口贸易额却有顺畅的增长;为此,中国、香港所占的出口比重有所上升。同样地,2002年台湾的外资投资与对外投资均趋低迷,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则继续有所扩大。随着台湾对中国大陆的资本投资的扩大,台湾企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生产基地的进程有所加速。作为防止台湾岛内产业空洞化的对策,台湾当局加大了引进外资投资的政策力度。另一方面,在台湾投资的日资企业也在海峡两岸(中国大陆与台湾)经济紧密化的形势下,促进日资企业在台湾运营功能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晁珊珊 《小康》2013,(6):52-55
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不但能获得技术研发和市场信息上的好处,还能够利用台湾厚实的产业基础与自由的国际化环境,实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梦想。大陆的改革开放,加上台商近三十年在大陆的投资,使大陆和台湾已经建立起了很好的合作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台商提高了其国际竞争力,大陆的经济也得到了发展。如今两岸关系和缓,也正是两岸企业在大陆经济发展转型之际抓住机会的时刻。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台湾的对外贸易中,对日本与欧洲的出口贸易额虽然有所减少,但对中国、香港的出口贸易额却有顺畅的增长;为此,中国、香港所占的出口比重有所上升.同样地,2002年台湾的外资投资与对外投资均趋低迷,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则继续有所扩大.随着台湾对中国大陆的资本投资的扩大,台湾企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生产基地的进程有所加速.作为防止台湾岛内产业空洞化的对策,台湾当局加大了引进外资投资的政策力度.另一方面,在台湾投资的日资企业也在海峡两岸(中国大陆与台湾)经济紧密化的形势下,促进日资企业在台湾运营功能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20.
分析台湾高科技产业加速“西移”的趋势及其驱动因素 ,认为台湾高科技产业外移不会导致“新产业空洞化” ,而是两岸产业分工体系的必然发展 ,是台湾高科技产业生存与发展 ,提升国际竞争力及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