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宋凤英 《党史纵横》2013,(12):23-26
著名革命老区河南新县是一片“红色之土”,这里孕育出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43位共和国将军和50多位省部级领导干部。在新县籍贯的老将军中,不能不提到具有传奇色彩的郑维山。他为人果敢耿直,不唯上、不唯书,坚持真理。“文革”中,由于他没听江青一伙的话,曾被康生斥之为“郑维山太狂妄”。而毛泽东则对郑维山的果敢耿直给予高度评价,称“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两位都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人的骨头硬,大别山人的胆子大!出生在大别山的郑维山,从小就开始接受血与火的洗礼。他刚刚记事的时候,父亲就是村苏维埃主席、赤卫队员。年幼的郑维山和小伙伴常常为父亲的革命活动望风送信,13岁就当上了少先队员。在国民党对根据地实行“三光”(烧、杀、抢)的清剿中,他的父亲和叔叔都壮烈牺牲。面对白色恐怖,只有15岁的郑维山毅然参加了红军。 郑维山很幸运,来到鄂豫皖红1军第1师,成了徐向前师长的传令兵。三年以后,刚满18岁的他担起了红9军第27师政委的重担。他自己后来回忆说:“那时就是胆大,不怕死。” …  相似文献   

3.
2000年5月9日,骁勇善战、曾使敌闻风丧胆、被誉为"虎将"的郑维山同志逝世. 4月19日,已预感到来日无多的郑维山老将军,经过反复考虑,在病榻上写下了给党组织的最后一封汇报信,也是对生前身后事作出的最后交待.  相似文献   

4.
2000年5月9日,骁勇善战、曾使敌闻风丧胆、被誉为"虎将"的郑维山同志逝世. 4月19日,已预感到来日无多的郑维山老将军,经过反复考虑,在病榻上写下了给党组织的最后一封汇报信,也是对生前身后事作出的最后交待.  相似文献   

5.
在1970年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许多为党的事业出生入死的老革命家深陷政治漩涡,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郑维山便是其中之一。当时的郑维山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基于敬仰和崇拜毛泽东而作的会议发言,竟然会成为被批判的靶子,他本人也因此被毛泽东批评为林彪反党集团的“大将”。若干年后,郑维山回忆起这次会议,仍颇为感慨地说:“在政治斗争上,我们这些拿枪杆子的人有时还是很幼稚的……”  相似文献   

6.
2000年5月9日,骁勇善战、曾使敌闻风丧胆、被誉为“虎将”的郑维山同志逝世。4月19日,已预感到来日无多的郑维山老将军,经过反复考虑,在病榻上写下了给党组织的最后一封汇报信,也是对生前身后事作出的最后交待。郑维山一生历经千百战,以敢打硬仗、恶仗、险仗、大仗而著名,是我军不可多得的虎将、名将,给个什么名分,难道不可以说说?政治斗争扩大化使他多次被误解、被审查、被关押,受了许多磨难和委屈,难道不可以讲讲?在一些“坐天下”的小“公仆”尚“狡兔三窟”、豪宅不断更新,还犹感不满足时,他这个“打天下”的战功卓著的“一路诸候”,则…  相似文献   

7.
舒云 《党史博览》2002,(1):13-17,21
2000年5月9日,中将郑维山在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85岁。 病重期间,郑维山一再要求医院停止治疗和抢救,省下钱用来统一台湾。他对自己一生的评价只有简单的两句话,我是一名老共产党员,是人民军队的一个老战士。这和他的性格一样。他生前出版的惟一的一本回忆录《从华北到西北》,也是以个人经历为线索,反映战役指挥及战役全部,说明党中央和毛泽东指挥的英明及部队指挥员的英勇善战。他认为自己个人的经历没有什么好写的。平时,你如果遇见散步的郑维山,看到  相似文献   

8.
1974年1月,经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转发由江青主持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所谓的“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展开。1973年7月4日,毛泽东主席在同王洪文、张春桥谈话时谈了这样一个观点:林彪的思想根源来源于儒家,认为林彪同国民党一样,都是“尊孔反法”的。同年9月23日,毛主席在会见埃及副总统沙菲时说: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这说明在毛主席的主观认定上,已开始把“批林”和“批孔”联系起来了。江青在一次会议上叫嚷:“我不敢得罪军队,今天把你陈亚丁也请来了,就是要整一整军…  相似文献   

9.
<正>胡耀邦到三纵搭档郑维山1947年6月2日,晋察冀野战军重新组建,总兵力12万人,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第一政委,杨成武任第二政委,耿飚任参谋长。该野战军又被称为"杨罗耿兵团",下辖3个纵队,纵队首长作了调整,分别为:二纵司令员陈正湘,政委李志民;三纵司令员郑维山,政委胡耀邦;四纵司令员曾思玉,政委王昭。  相似文献   

10.
董保存  洛白 《党史博览》2001,(12):24-27
彭德怀点将郑维山任二十兵团代理司令员 我们现在看到的朝鲜38度线,基本上是一条直线.然而在1952年的时候,这条线并不直.在金城它拐了一个弯,向北凸出了十多公里.正是在1953年夏季攻势中,郑维山将军率部队把这个弯拉直了.他策划和导演的那一场3000多人大潜伏,创造了朝鲜战场上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1.
大战新保安,平津战役立头功 1948年12月8日,塞外张家口地区的新保安镇,枪声阵阵,炮声轰鸣。国民党傅作义的王牌部队35军被华北军区2兵团的3纵、4纵、8纵,紧紧包围在这个小镇,35军死到临头了。 但在关键时刻,战场发生了难以预料的变化。傅作义为了挽救他的起家本钱——35军,令104军从怀来方向扑向新保安,营救35军。而104军的进攻路线,我军尚未布防。担任包围35军任务的3纵司令员郑维山,发现了敌人的企图和我军的漏洞。鉴于情况紧急,他未加请示,便自作主张将7旅(欠1个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帮江青改文章,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最突出的有三次:一是1966年2月《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二是1966年11月江青在首都文艺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会议上的讲话(以下简称《文艺讲话》);三是1967年4月江青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即《为人民立新功》)。江青这些讲话和作品,经过毛泽东的修改,提高了质量,规范了文字,扩大了影响,一句话,增强了江青的声誉。了解一下毛泽东帮江青改文章的情况,无疑对我们认识江青以及毛泽东和江青的关系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批评“四人帮” 1974年7月中旬,身患多种疾病的毛泽东准备赴南方休养。17日,毛泽东召集在京的中央政治局成员在中南海游泳池他的住地开会。才做过手术的周恩来也从医院赶来参加会议。 会上,毛泽东用严肃的口吻批评江青以及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他说:“江青同志,你要注意呢!别人对你有意见,又不好当面对你讲,你也不知道。不要设两个工厂,一个叫钢铁工厂,一个叫帽子工厂,动不动就给人戴大帽子,不好呢,要注意呢。”他还指着江青向在场的政治局成员表示:“她算上海帮呢!你们(指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四人。——引者注)要注意呢,不要  相似文献   

14.
正在猛将如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队伍里,郑维山以能打而驰名,被誉为"虎将"。他既是让反动军阀丧胆的"夜老虎",让傅作义头疼的"克星",又是让"联合国军"畏惧的对手。对于这位果敢耿直、骁勇善战的部下,毛泽东颇为赞许,曾说"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  相似文献   

15.
《求实》1981,(Z2)
这一部分,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对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及其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实事求是地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着重讲了五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讲“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都是错误的;第二个问题是讲“文化大革命”的发展过程;第三个问题是讲毛泽东同志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第四个问题是讲党和人民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第五个问题分析了“文化大革命”所以发生并且持续十年之久的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14,(1):49-55
郑仲兵(简称郑):我也叫你程师傅Ⅱ巴。你在江青身边工作了十儿年,令大我们想请你谈谈关于江青的一止匕事情。  相似文献   

17.
题记:“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你们都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毛泽东   许世友、郑维山,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一对响亮的名字。他们的故里都在河南新县。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来到了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大别山腹地的将军故里。   新县原为鄂豫皖三省交界的三不管地区,民风刚烈剽悍。 1927年黄麻起义后,这里又是我鄂豫皖根据地的中心区。蒋介石为便于统一“剿共”, 1932年就以河南省主席刘峙的字“经扶”为名,在这里成立了一个以新集为中心的“经扶”县。该县解放后,又根据刘伯承元帅的提议,改名为新县 (县城在…  相似文献   

18.
<正>江青竭力向人们证明,她不是靠毛泽东,而是靠自己。她只希望别人称她为"江青同志",她不希望、不愿意别人称她"毛泽东夫人"。江青的最后一任保健护士马晓先讲过毛泽东逝世后的一件事。她说:主席逝世的消息一公布,国内国外的信件不断地寄来。江青把这些信分作两摞:凡是写"政治局委员江青收"的放一摞,凡是写"毛泽东夫人江  相似文献   

19.
江青是个特殊人物。她是“四人帮”的核心,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下了累累罪行,于1976年10月6日被中央隔离审查。江青被隔离审查时和之后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本文根据江青被捕之后接触过她的人的回忆等真实史料,描述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江青被捕时,一言不发。她把文件柜的钥匙封在牛皮信封里,写上“华国锋同志亲启”1976年10月6日晚,住在中南海万字廊201号的江青心情烦闷。此前,她与华国锋发生了几次争吵,争吵中,尽管江青气势压人,而华国锋的口气和缓,但华国锋在实质问题上没有向她让步。江青要掌管毛泽东的文件,华国锋不同意。华国锋决定…  相似文献   

20.
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使聂荣臻元帅对加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迫切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正因为如此,在1956年中央征求他对工作安排的意见时,聂帅毅然选择了主管科学技术工作。他为“两弹一星”的研制殚精竭虑:三年困难时期,聂帅毅然决定以自己的名义向各大军区“募捐”,让他们尽快拨给国防科研战线一些副食品。就在聂帅向各单位发出呼吁不几天,时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郑维山到医院看望他。聂帅又专门讲了“募捐”的事,他半开玩笑地说:“我知道你们的家底,你们有生产,有东西,你一定要拿出一些来。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