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韩妙法、马文奇在《社会科学研究》1987年第1期上撰文认为,工农差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文章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工农差别,即在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工业与农业、工人与农民之间的差别,具体而又集中地反映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们国家按照党的十二大提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目标,正在进行全面而系统地、坚决而有秩序地改革。在我国,改革已是人心所向,改革洪流滚滚向前,成了不可阻挡之势。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理论基础呢?有人把“社会主义异化论”作为我们改革工作的理论基础,是十分错误的。本文仅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角度,探讨一下改革的必然性,改革的全面性,改革的系统性、改革的过程性和改革的目的性等问题。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改革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求知》2007,(10):41-43
日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就当前一些突出的社会矛盾及其背后的体制性原因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分析;对缓解当前的社会矛盾,改善民生,提出了一些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我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理论依据。当年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揭示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说明了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原因,揭示了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认真学习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对于掌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认识改革的必要性,理解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性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比起以往私有制社会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有其显著特点。这就是:它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生产力、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合的,是推动其向上发展的,这是占主导地位或基本的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也有不适合生产力、经济基础状况的部分,即有不利于或阻碍生产力、经济基础向前发展的方面,但这是次要的或不占主导地位的方面。基本适合与部分不适合的相互并存、连接,就构成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述问题,我曾为文提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化生产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概括”的论点(见今年3月5日《天津日报》),引起一些争议。我感到有必要进一步陈述自己的理由,并对一些不同见解提出我的看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资本主义灭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结束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矛盾。作为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生产力的一端,资本主义所造成的生产社会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获得前所未有的迅猛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一些新特点,如矛盾的非对抗性,适应是基本的,矛盾可以通过制度本身得到解决等。如何具体、全面地认识这些特点,有待深入研究。毛泽东早就指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之后,我国理论界普遍认为,“相适应”是基本的。这里,忽视了在一定条件下“相矛盾”也可以占主导地位。出现这种情况的标志是生产力的停滞和后退(即生产力遭到破坏)。当然这种情况有全局和局部的区  相似文献   

9.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指出:“人口控制、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这就指明了生态经济问题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本文试图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特征和主要矛盾来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与生态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态经济生产力与生态  相似文献   

10.
三中全会以来,一股锐不可挡的改革潮流在各行各业中逐步兴起,形势喜人又逼人。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思想障碍。例如:有些同志思想不解放,习惯于按老规矩办事,因而不愿改革;有些同志则用平均主义的思想理解社会主义,害怕改革会引起贫富分化,因而不敢改革;还有一些同志求稳怕乱,一股劲地叫喊条件不成熟,主张慢慢改革;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当前干群关系朱宝信众所周知,与原有的高度集中、指令计划型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是由一整套从上到下的行政管理机构所组成的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这些机构不仅通过掌管物资的分配和调拨,也通过统一组织、统一规章将企业诸方面的微观活动纳入了...  相似文献   

12.
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应该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的结论上,而应该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认识过程的辩证途径,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进行再认识。只有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进行再认识,才能进一步弄清它的确  相似文献   

13.
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问题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发展问题,这是目前许多同志都在探讨的两个问题,本文也试就这两个问题谈几点个人浅见。 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经济体制 改革实践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把握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复杂矛盾系统的构成及其运动,提高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同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的认识紧密相联。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展开和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一任何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社会矛盾。唯物史观的这个基本原理,是理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六年底一九五七年初,提出并初步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同时,他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性又作了初步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指出这根本不同在于:一、“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二、它表现为“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三、“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些特征是十分重要的,带根本性的。它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在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当然,如果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基本矛盾”思想的提出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学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都有过论述,但是,限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经典作家们并没有来得及进行系统的理论概括。那么,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则更显得不够明朗和具体。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伟大理论,完成这一艰巨的实践任务,历史地落在了毛泽东同志的肩上。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具体运用和说明,最早可以追溯到民主革命时期,而明确地提出“社会基本矛盾”这一科学概念,并进行系统地论证和阐  相似文献   

17.
明确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并从根本性质上指出,它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同,是非对抗性的,自身可以自觉加以解决的矛盾。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贡献。对观察认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内容和表观形式有什么特殊的规定性,需作进一步的具体探讨。本文试图根据我国三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经验,谈以下看  相似文献   

18.
应将收入增长的改革目标转向收入分配。以收入增长为目标时,增长了就是好样的,因此先富的既得利益群体成为改革主力。以收入分配为目标时,制度变迁将迫使既得利益者的某些预期收入放弃,过去的改革主力则成为阻力;发起和组织收入增长的政府,在收入分配中很难改变保持增长的惯力。在大工商业和政府以外存在改革的第三种力量,就是公民社会的构建和完善。公民的平等权利作为公民资本投入公民社会而成为"股东";将公民资本提升为社会资本,与货币资本和政治资本并列而趋向均衡,以此为公民社会争取更多的属于公民分享的集体物品。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并正在证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本文拟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几个重要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在联系系统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和运动方式。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指出:系统“就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份(要素)的总体(集)。”  相似文献   

20.
(一)《晋阳学刊》开展的关于“社会改革理论”的讨论,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当今世界有两大潮流:一是新技术革命的潮流,它席卷了一切发达和中等发达国家;一是社会改革的潮流,它已波及了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个潮流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改变世界的面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