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保护环境的一种重要司法救济制度,具有与传统的环境侵权私权诉讼不同的特征。由于我国现行法律缺少相关的立法规定,致使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在司法中存在困境。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有其必要性。我国应当依据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并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探索正确的构建思路,确立我国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切实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2.
2013年以来,我国雾霾频发,石家庄市民李贵欣向该市环保局提起了行政诉讼。为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如何为环境行政争议提供适当的法律救济已经成为紧迫而现实的问题。在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过程中,面临着原告诉权缺失、起诉资格不明确、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窄等问题,对此,应采取有效对策克服障碍,从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方面具体构建中国特色环境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3.
公益诉讼是保护公共利益的一种有效方式.我国有必要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公益诉讼较之一般民事诉讼在诉讼目的、起诉主体、当事人处分权的行使和法院审理的职权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因此,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管辖、适用的审理程序等特殊程序制度的构建对于公益诉讼实现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林 《人大研究》2007,(10):43-45
据权威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自1998年以来,环境纠纷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递增,光是2006年仅投诉到环保部门的环境纠纷就达40多万件[1]。但是这些纠纷寻求法律途径解决的比例却低得可怜。由于坚持运用法律武器反对环境污染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2,(2):90-91
张翠梅在《河北法学》2011年第4期撰文认为,公共信托理论的发展为环境公益诉讼的确立和构建奠定了学理基础。西方法理中的代际平衡理论和自然权利理论更是推进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此外,从法律文化的角度分析,环境法律观念经历了从权利本位到社会本位再到生态本位的变化,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正是顺应这种文化的变迁而得以发展。不但如此,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以及经济法的外部性视野研究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合理适度的制度设计,使环境公益诉讼得以产生经济正效应,从而获得与其他制度相比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公益诉讼是在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或面临巨大损害威胁时的一种司法救济方式。我国目前还没有构建完善的公益诉讼,但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原告资格、管辖、诉前程序、立案审查标准、举证责任分配等程序规则的确定对构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推动公益诉讼在我国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7.
蔡小娥 《理论月刊》2005,1(10):112-114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对于推动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和行政法治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必须做到:扩大受案范围;修改原告的资格范围;改进费用的承担方式等。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基本职责是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较之普通公民、环保组织或环保行政部门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不仅具有职能上和制度上的优越性,同时也具有司法层面上的可操作性。当环境公益遭受侵害,环保行政部门怠于履行职责,或公众又无力或不敢维护环境权益时,检察机关通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对侵害行为予以司法上的救济,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新型的环境诉讼形式,也是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强化法律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职责与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9.
宋晓丹 《前沿》2010,(13):61-65
当代社会环境纠纷解决手段虽然已经多元化,诉讼方法却仍然是解纷机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诉讼法在救济环境侵权时存在重重障碍,需要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学界关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的路径有改良与革命两种观点的争论,但实质上两者是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所做的解答。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立应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完成,一方面需要传统诉讼法通过改良作好接纳新制度的准备,另一方面则要完成环境权理论的夯实,具体通过诉讼先行的方式推动现实准备的完成进而确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经了十三年检察公益诉讼之路,期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非议之声亦伴随左右。纵观世界各国,无论从实证研究还是理论论证,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几乎是大势所趋,对此,应当借检察制度改革之际,认真反思检察机关介入公益诉讼所面临的理论、实践问题,构建合理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1.
索文娟 《桂海论丛》2007,23(1):84-86
环境利益是社会公共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公众环境权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发生,建立健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成为当务之急,对于保护环境公益,推动行政权法制化有重要意义。构建原告资格及制定相应的制度,赋予公民、社会团体、检察院提起环境行政诉讼的权利,是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丁延松 《青年论坛》2014,(3):110-114
公益诉讼中,民事公益诉讼保护的对象、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尚未规定明确,这导致司法操作的困境,不利于法治中国建设。应进一步明确收案范围,明确提起诉讼的主体范围,建立配套机制以保证公益诉讼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决策,我国将推进社会福利模式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这意味着普遍性社会福利模式对我国来说可能是现实和未来更为合适的选择。针对我国社会福利模式发展的状况,探讨适度普惠型模式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性,从而推进社会福利模式向适度普惠型福利模式转变,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法律体系的健全,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热议领域。然而.我国现行法律还没有确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但在一些发达国家,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已经相当完备。因此.我国应在现行的行政公益诉讼理论的基础上,在拓宽起诉人资格、扩大受案范围、诉讼费用承担等方面.借鉴国外法治国家的经验,加快确立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5.
论环境公益权--兼论环境公益诉讼建立之实体权利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力  颜运秋 《桂海论丛》2006,22(3):86-88
由于环境法上之权利(权力)的性质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澄清,环境法上的权利(权力)不明晰及其司法实现手段的不足相互作用,使得环境治理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因此,应当明确环境公益权的概念,通过环境立法,合理地配置权力和权利,并由此建立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现环境法权的可司法化。  相似文献   

16.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为保护公共利益而设置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在国外被普遍采用。在我国,由于各种观念上和制度上的原因,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均处于探索阶段,这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极为不利。所以,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至少仍有司法观念、原告资格、受案范围及具体程序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执法是公安机关的主要职能,法制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基石。加强公安法制建设,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宪法的根本原则,进一步强化政权意识,努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坚持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强化证据意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坚持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坚持《立法法》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为依法治省做出新的贡献;坚持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强化改革意识,更好地适应加入WTO后新形势的需要;坚持警察法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强化自强意识,大力加强公安队伍素质建设。  相似文献   

18.
行政公益诉讼发展到今天.在全球基本已形成两种典型的模式,即英美法系模式和大陆法系模式。两大行政公益诉讼模式很难说孰优孰劣.他们都是从自己的法律制度中演化出来的新型诉讼,对传统的行政诉讼制度构成一定的挑战。尽管各国(地区)行政公益诉讼的表现形式和称谓不尽一致,但却有许多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9.
如何激励私人积极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已成为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在美欧债务危机背景下,公共福利制度遭遇阻滞社会发展的瓶颈,这种困境凸显在各国政府面前,引起社会各界的探索与反思。从学术角度来看,既要挖掘公共福利制度困境的理论诠释与缺陷,又要探索公共福利制度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分析路径。从实践角度来分析,既要剖析妥善解决公共福利制度困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又要反思公共福利制度困境带来的逆向公正问题。归根结底,公共福利制度的改革势不可挡,公共组织、企业与社会组织都应该成为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建立政府、市场与社会合作共担社会福利责任的机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