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史秉团 《先锋队》2014,(2):14-15
践行"群众有理"理念,提升群众认同;印证"干部有错"推定,化解群众怨气;实践"问题有解"推定,建立群众信任;达到"基层能解"目的,解决群众困难。近年来,永济市纪委扎实践行省纪委提出的"群众有理、干部有错、问题有解、基层可解"的"四个推定"的涉纪信访工作理念,创新实施"1335"工作法,促进了全市反腐倡廉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2.
宗言 《新长征》2014,(10):62-63
刘伯承出身贫苦,是从群众中走来的中国人民的伟大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一生葆有高度的群众情怀,坚持群众路线,始终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坚持"多和群众商量"、"永远与群众站在一起"、"严格遵守群众纪律"的工作作风,是党员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楷模。 多和群众商量 刘伯承通晓中国历史,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深深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革命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黎作凤 《新湘评论》2014,(18):28-28
践行群众路线,各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为民宗旨,在群众"最急"上改作风,在群众"最难"上见真情,在群众"最盼"上聚民心,努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在光大"传家宝"中密切"鱼水情"。把与民交心当作最大的快乐。中央电视台有一段广告词:"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老百姓最质朴,也最讲感情。你与群众有多近,群众就对你有多亲;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  相似文献   

4.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主动拓宽"人民群众的呼声"渠道,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其次要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第三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呼声"最大的现实问题,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杨晓军 《学习导报》2014,(12):30-30
昭山示范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焦裕禄精神,开展了"脚步为亲"群众大走访活动,做到联系群众零公里,服务群众零距离,实现干群关系零隔阂。走实、走稳、走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改进作风的成效真正落实到"末梢神经"。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联系群众零公里"最后一公里"讲述的是一种距离。解决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应该与普通群众保持零公里,真正走进群众、深入群众,摸清群众思想脉搏,了解基层真实情况,与群众心贴心、手拉手。  相似文献   

6.
在干部选任中善用群众思维是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一项基本思路和根本工作方法。基层党委选任干部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坚持走群众路线,以"群众公认"为出发点形成选人用人导向机制,以"群众参与"为着力点完善竞争择优选拔机制,以"群众监督"为落脚点构建干部管理长效机制,体现了被选拔任用干部在广大党员群众中的公认程度,也标志着广大党员群众对党组织选人用人的信任程度,有利于增强基层党委选人用人公信度。  相似文献   

7.
安建设 《学习导报》2010,(18):34-35
在毛泽东心目中,"群众"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词汇。他对群众曾经用过"民众"、"工农大众"、"人民大众"和"人民群众"等不同称谓。毛泽东对此还曾有过更具体的划分。1942年,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90%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  相似文献   

8.
安建设 《新湘评论》2010,(18):34-35
在毛泽东心目中,"群众"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词汇。他对群众曾经用过"民众"、"工农大众"、"人民大众"和"人民群众"等不同称谓。毛泽东对此还曾有过更具体的划分。1942年,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90%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  相似文献   

9.
邗晋中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琦深入榆次区北田镇对"带案下访解民忧、源头息访保长效"情况进行调研荩荩荩"只要我们带着感情走近群众,深入群众的生活,为群众排忧解难,就能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成为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省纪委要求开展"带案下访解民忧"专项工作以来,晋中市纪委始终坚持"群众有理、干部有责、问题可解、基层能解"的"四个推定"理念,认真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全心全意为民解忧,尽职尽责为民办事。  相似文献   

10.
《党建》2013,(10):33-33
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中共二大《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  相似文献   

11.
《先锋队》2010,(9):15-15
目前,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明显好转,越来越多的村干部从以往的"管理者"角色转换成"服务者"角色,群众形象地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群众动嘴,干部跑腿"。"跑腿"就是服务。  相似文献   

12.
群众路线是我党根本的组织和政治路线、领导和工作方法,内涵丰富,渊源深厚,体现历史主客体、历史人物与群众创造、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群众路线的内容主要包括"相信、依靠、联系群众"的观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面对新形势,必须要给予群众路线新的内涵,突出群众的诸多利益诉求,确保回归到群众的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3.
余峰 《学习月刊》2014,(20):57-58
"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对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定位认识的深化和飞跃,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新服务理念是首要前提,建立长效机制是保障,提升服务水平是目的,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服务形式和服务载体,使党组织发挥作用有一个"站得住"的立足点,使党员服务群众有一个"做得好"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14.
长木 《先锋队》2011,(6):23-23
时下,有的机关工作人员对远道而来办事的群众,不是积极想办法帮助他们把所要办的事办好,而是以"办事人员不在"或"今天不是办这个事情的时间"为由,让群众"改天再来",将群众打发走了事。一句"改天再来",对前来办事的老百姓而言,听了心里肯定会很不舒服。尤其是那些从偏远地方来的群众,一路上要换乘几种交通工具,好不容易才来到机关,而且要办的事也并不需要多长时间,你拿一句"改天再来"轻松了事,但给群众的感觉呢?一方面,"改天再来"给群众造成的可不仅仅是麻烦,最可怕的是因此可能降低党和政府的公信度,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学习导报》2013,(12):55-55
第一个是把群众比喻为"铜墙铁壁"。1934年1月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讲话中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第二个是把群众比喻为"眼睛"。1943年7月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共产党员应该紧紧地和民众在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卫你们自己的眼睛一样,依靠人民,犹如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  相似文献   

16.
王向阳 《学习月刊》2014,(12):51-51
"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深刻阐述了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工作方法等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是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一、加强全党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重要性教育,提高解决矛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每一名共产党员思想与行为的最高准则。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思考和践行"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进一步增进了同群众的感情、拉近了同群众的距离,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  相似文献   

18.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组织部门作为党委重要部门,要树立正确"群众观",始终站在群众立场谋划组织工作,植根群众之中开展工作,围绕群众期盼改进工作,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以群众为镜,树立正确组织工作理念党的根基在群众、血脉在群众、力量在群众。组织部门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树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组织工作理念。一是"以人为本"理念。始终坚持德才兼备、  相似文献   

19.
宗言 《新长征》2014,(12):62-63
罗荣桓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实在在地联系群众、春风化雨般地爱护群众、全心全意地依靠群众,形成了独特的群众工作风格,是党的政治工作的"巨匠"和"群众工作的典范"。实实在在地联系群众罗荣桓同志把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看作是党和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根本体现。他经常说:"人民群众是领导干部身上的血液,领导干部脱离了群众,生命就要枯竭。"  相似文献   

20.
张永 《当代贵州》2011,(36):52-53
着力打造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作表率"的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让农村党组织书记真正当好"领头雁"、"排头兵"。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书带好头,群众乐心头……"这是黄平县旧州镇寨碧村村民口耳相传的乡间小曲,寥寥数语折射出当地群众与干部的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