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中夏关于收回香港的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香港回归后,我们倍加怀念早在20年代就提出收回香港的“三步构想”,并进行了最早斗争的邓中夏同志。他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提出收回香港的党的领导人。1926年4月,中国共产党卓越的工人运动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邓中夏在领导省港大罢工时,在香港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香港是英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根据地”,是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压迫中国的根据地,中国要得到“独立解放”,就“一定要收回香港”①。他还提出了收回香港的三步构想和近期目标。这是农国共产党人在没有掌握国家政权的历史条件下最早提出的“收回香港”…  相似文献   

2.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将香港强占去了。中国政府历来认为,香港问题是属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是英国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结果,等到时机成熟时,将通过适当方式加以解决。这个时机终于到来,今年七月一日香港将回到祖国怀抱,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当我们扬眉吐气,一雪百年国耻,欢欣鼓舞迎接香港回归的时候,怎能忘记邓小平同志为收回香港所作的巨大贡献呢?正如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同志所说的:“没有邓小平,就没有香港的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解决香港问题的战略远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指出,香港问题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①针对这些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战略远见。一、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的问题不容讨论,英国想用中国的主权来换治权是行不通的1983年4月22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谈判首先要确定前提,就是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这个问题是不容讨论的。第二是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之后,香港怎么办?怎么样…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在记述收复香港艰辛历程的文字中,关于共产党人在建国前对收复香港所作的努力语焉不详。其实,自在本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工人运动杰出领袖邓中夏就系统地提出过收回香港的主张和构想,并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进行了收回香港的尝试。充分论述了收回香港的历史必然性、正义性和合理性1926年4月,邓中夏在给香港金属工会和香港总工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香港本身是中国领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英帝国主义强行向中国输入鸦片,毒害中国人民,遭到中国人民反对后,于道光二十年利用其船坚炮利,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  相似文献   

5.
香港回归后三个问题的解释1.我国收回香港后如何确保其繁荣和稳定?我国收回香港以后,将实行一系列特殊政策,以保证其繁荣和稳定。这些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在50年内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财政独立,其财政收入全部...  相似文献   

6.
香港缘何能顺利回归祖国于桂华认为香港地区是英国与清政府签约“租借”去的,“借债要还”,租借时间已到,英国归还,中国收回顺理成章,势所必然。这种说法不无一点道理,但它模糊了最本质的原因,不能令人信服,也不符合历史事实。我认为,中国收回香港的因素主要有以...  相似文献   

7.
胡长明 《党建》2009,(5):57-57
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香港成了英国的租借地,国际性的自由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华南的过程中,完全有能力收回香港,但毛泽东、周恩来从国际关系以及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出发,决定不急于收回香港的主权。此决定一出,世界为之轰动,有人表示钦佩,也有人不理解。为此周恩来作出解释:我们对香港的政策,是东西方斗争全局的战略部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不仅收回了甲午战争中被日本侵占的台湾、澎湖,而且收回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在中国强租的全部租界以及广州湾等租借地。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各界人士强烈要求收回香港和澳门。国民党政府外交部也于1945年9月电饬驻葡公使向葡萄牙表明中国政府收回澳门的意愿,并针对澳葡当局取缔反民反葡运动和藏匿日本人的行为,国民党军队还对澳门实施武装封锁。澳葡当局十分恐慌,请求重占香港的英军帮助防守澳门,并请求英国政府与国民党政府交涉,还向广东国民党当局表示了一系列许诺:他们…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政府处理香港问题政策中的经济因素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80年代初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之前,中国政府处理香港问题的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①。中国政府的这一政策不但是明确的,而且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即使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里,这种政策也经受住了考验。那么,为什么中国政府并不急于收回香港,而是把时间表定在中国并不承认的不平等条约中关于新界租借期满的1997年呢?这是一个需要从多方面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1924年,旅欧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决定派周恩来等人回国参加革命,并向中央汇报旅欧党、团组织的工作。9月,周恩来抵达香港。这是他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他在香港大学找到了南开时的同学石志仁,老同学久别重逢更显亲切。在彻夜长谈中,对于香港的未来,周恩来充满信心地说:“等革命成功了,我们的国家强大了,一定会收回香港的!”第三天,周恩来离开香港,前往广州,投身于汹涌澎湃的大革命洪流之中。周恩来再一次来到香港已是大革命失败之后。1927年南昌起义取得初步胜利后,以周恩来任书记的前敌委员会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率起…  相似文献   

11.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自1553年被葡萄牙逐步占领后,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从来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为之奋{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历朝历代中国政府外交工作的一个战略重点。在四百多年骨肉分离的日子里,近现代史上的中国政府曾先后多次进行收回澳门的努力和工作,其中最具典型和代表性的有三次。在澳门回归祖国的今天,认真比较研究近现代史上中国政府这三次收回澳门的不同做法与结果,其中的经验教训引人深思。近代现代史上,中国政府第一次收回澳门的尝试发牛在1868年,是由当时的清政…  相似文献   

12.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走完了他93年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噩耗传来,山河呜咽,举国同悲。这一天,距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主权剩132天。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邓小平曾多次表示:希望在1997年,当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后,一定要到自己的土地——香港去走一走,看一看。 邓小平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统一,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和1997年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主权后继续保持繁荣和稳定,作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历经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回归祖国10年来,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更加具有实力。如今香港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商业中心、航运中心和旅游胜地,这正是“一国两制”取得的伟大胜利。 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让历史的瞬间再次回到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次访问中国,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在谈判过程中,邓小平以一个伟大爱国者的情怀,严正驳斥了撒切尔夫人的“三个条约有效论”,宣布中国领导人决不当李鸿章,表明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维护中国主权与统一的坚定立场。以后,邓小平又驳回了英方“以主权换治权”等要求,使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朝着1997年顺利回归、“一国两制”的方向稳步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1982年9月,“钢汉子”邓小平会见“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向全世界宣告:“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在这里,邓小平展示了一个新中国香港回归之旅的时间上、下限:1949—1997.从“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到“收回主权、保持繁荣,制度不变、港人治港”,从“暂时不动香港”到“一国两制、50年不变”,从毛泽东时代到邓小平时代.  相似文献   

15.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正式阐释“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其中有一段话颇耐人寻味:“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我们等待了三十三年,再加上十五年,就是四十八年,找们是在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卜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1。这里,]F实上公开了中国在以“一国两制”历史性地解决香港问题以前一直奉行的一个“秘而不宣”的特殊政策:“暂时不动香港”以”长期打算,充分利用”。这一战…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1日,香港这颗灿烂的东方明珠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上的一大盛事,它一洗中国人民蒙受了100多年的民族耻辱,实现了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共同愿望,它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更是中国政府对收回香港政策的伟大胜利。它将对我们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和重大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83年4月1日,香港中文大学理工学院三校部分教师组成参观团访问北京。在北京期间先后与侨委会、港澳负责人座谈香港前途问题。1983年月,以立法局非官守议员李鹏飞为团长,张鉴泉为副团长的专业人士代表团访问北京。中央领导人邓颖超、习仲勋分别会见该团人员,月日,该团送给中央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意见书附本交香港报纸公开发表,其中心内容是陈述港人治港方案难以维持香港繁荣。1983年6月22日,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南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全国政协六届一中会议闭幕式上发言,将来中国收回香港主权后。港人治港应是港法治港;法,就是…  相似文献   

18.
尽管国共两党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原则相同,即均不承认英国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坚持要收回被英国用武力占领的国土,实现国家的统一。但第一,两党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策略的基点不同。南京国民党政府尝试收复香港的妥协退让方针是建立在对英美的幻想的基础上。一是幻想英国政府会自动放弃不平等条约,二是幻想博得美国的支持达到收复香港主权的目的。反之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和“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建立在香港的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第二,两党收复香港政治经济基础不同。一是国内政治经济因素不同。南京国民党…  相似文献   

19.
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目睹香港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深感香港的今天来之不易。自香港十九世纪被英国强占以后,收回香港就成了中国人民的一项历史重任。在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相继收回失败后,新中国的几任领导者殚精竭虑,创造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中国政府取得了中英谈判的胜利,制定了具有开创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香港问题的出现与解决,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直接的关系。鸦片战争的炮火,把中国带人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香港割让给英国,是古老的封建中国国际地位开始走向极端低下的标志。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曾试图收回香港主权,但由于当时中国国力居弱,无法达到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近五十年后的今天,香港才最终得以顺利回归。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结果;香港的回归,是中国在世界上重新崛起的标志。应该看到,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与中国政府切实地把握时机是密不可分的。“把握时机”,不是一个简单抽象的字眼,而是经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