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做“一品大百姓”的口号,其意就是老百姓尽管没有官“品”、官位,但不能没有一流的人品,都不能忘记为自己生活的这个社会尽一份应尽的义务。今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理论命题和治国方略。笔者认  相似文献   

2.
确立公民、权利意识,推行服务、公开行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更新“老百姓”观念,确立公民、权利意识“百姓”,古代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被用于平民的统称。口语中,人们习惯称“老百姓”,以区别于军人及政府官员。本来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官尊民卑的观念,“老百姓”首先是和“官老爷”相对应的概...  相似文献   

3.
检察机关的控告申诉部门就是负责接待来访群众,受理各类来信来访,也可以说是基层院的窗口,它离老百姓的距离最近,又是百姓的代言人,工作的好坏。干警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老百姓最清楚,杭锦旗人民检察院党组历年来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已连续三届九年被自治区检察院命名为“文明接待室”。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涌现的党员干部的先进典型,如杨善洲、李林森等,都出身百姓、不忘百姓、服务百姓。他们没有官架子,不占群众的一点便宜,心永远贴在老百姓的脉搏上跳动,用自己与百姓的零距离,让群众信服,令人民称颂,党的形象和威信也因此刻在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相似文献   

5.
央企,作为共和国的骄子,恐怕从没有像今年如此遭到老百姓的痛斥,因为央企不断制造的“地王”,使许许多多百姓住房梦不断破灭。房价一路飙升严重脱离国情、民情,  相似文献   

6.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百姓对生活质量最基本的诉求,因此负有监管责任的行政部门是守住百姓餐桌安全的重要关卡,责任重大。然而,近年来日益频发的“染色馒头”、“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却一再触动老百姓的神经,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质量也一再受到社会公众的质疑。  相似文献   

7.
万绍芬 《中国监察》2011,(24):62-63
近年来涌现的党员干部的先进典型,如杨善洲、李林森等,都出身百姓、不忘百姓、服务百姓。他们没有"官架子",不占群众的一点便宜,心永远贴在老百姓的脉搏上跳动,用自己与百姓的"零距离",让群众信服,令人民称颂,党的形象和威信也因此刻在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相似文献   

8.
我在农村基层法庭从事审判工作,至今已15个年头了。工作中我始终如一地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公仆情怀,始终如一地牢记社会主义司法的和谐理念,始终如一地践行“百姓事无小,民生大如天”的亲民作风,自觉用“,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工作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当事人装进心里,时时刻刻惦记着老百姓的利益,力求通过自己平凡岗位的工作细节和个案的审理过程,殷切传送出一心为民的司法温暖,让基层司法更贴近民生。  相似文献   

9.
夏炎 《政府法制》2010,(10):36-37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击鼓鸣冤”的情景,似乎只要一敲鼓,无论主管官员是否情愿,都必须受理百姓的诉状。古代老百姓告状真的如此容易吗?一个平头老百姓“上访”到皇帝面前,这中间的路到底有多长?  相似文献   

10.
刘同沫 《政府法制》2014,(11):25-25
令狐楚是唐代的大臣有一年,朝廷任命他为兖州太守。可就在他上任时,兖州刚经历了一场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更为可恨的是,有些粮商还趁火打劫,哄抬米价,百姓苦不堪言。令狐楚对灾情早有耳闻,他必须先想办法平抑米价,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陕西榆林富了,老百姓却很穷:1月10日下午,在陕西省榆林市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座谈会上,一名财政局副局长一上来就讲套话,还一问三不知。市长李金柱直斥:“我不需要你讲套话,要务实!一问三不知,老百姓白养活了你!”(新闻来源2008年1月12日《新华网》《陕西一财政副局说套话遭市长斥责:百姓白养了你》一文)看了这则市长怒斥说套话局长的新闻,笔者不禁为之叫好。  相似文献   

12.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提出的“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及“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这两句话,让平氏百姓颇感温暖。这些年来,经济持续地高速增长使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快速变大,而“蛋糕”的分割却总有失“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3.
陈凯龄 《中国审判》2021,(17):56-57
“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这是古时民间曾流传的俗语,体现了老百姓对旧“衙门”的刻板印象。1991年,23岁的陈志军进入福建省顺昌县人民法院工作。从那时起,他便在心中立下了信条--要做一名让百姓认可的法官。如今,他已在顺昌法院工作了30个年头,其中有10年是在大干人民法庭度过的。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月10日,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推荐的农安县法院助理审判员翟树全荣誉当选为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同时他还被吉林省高级法院荣记一等功。在颁奖席上,翟树全手捧奖杯,荣誉证书感慨万千地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感谢吉林人民给予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为百姓排难解纷,做一名让老百姓依赖的好法官。”  相似文献   

15.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击鼓鸣冤"的情景,似乎只要一敲鼓,无论主管官员是否情愿,都必须受理百姓的诉状.古代老百姓告状真的如此容易吗?一个平头老百姓"上访"到皇帝面前,这中间的路到底有多长?  相似文献   

16.
“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的说法,近年似乎已成为要求领导干部时所极力提倡的一种“时尚”性口号了。于是,当某个领导同志做了几件有益于百姓的事情后,就会自视为“救命菩萨”而自鸣得意,而夸夸其谈,而以此为荣耀和骄傲;并且,这位领导还会因此而大受媒体的张扬甚至上级的着力提携。笔者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和误导,或说是一种片面与荒谬。列宁曾这样解释过“公仆”二字:公仆就是公众的仆人。既然领导同志属于“公众的仆人”,那么,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就应是一个领导干部“在其位”  相似文献   

17.
2004年6月,浙江省宁海县效能办和宁海县新闻中心联合设立"百姓事马上办"民情热线,2011年6月开通"百姓事马上办"网络新平台,及时解决老百姓的琐事、急事、愁事、难事。近年来,宁海县相继出台"百姓事马上办"实施办法和实施方案,健全会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做到年初有计  相似文献   

18.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些古代中国儿童的启蒙诗,反映了传统封建社会中深重的“官本位”思想对老百姓的影响。“做官”是许多读书人的梦想,“官”对于农业社会的人民而言,具有改天换地、救人于死境的重大作用。因此,“官”对百姓的威慑、震撼,百姓对“官”的惶恐,都叮以想象。中闫有句俗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骗子们也深谙个中三昧,纷纷着轻裘、跨肥马,打扮成翩翩官员模样,公然行骗,骗小官、骗百姓,并能频频轻而易举地得手。  相似文献   

19.
在吉林省舒兰市亮甲山下,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亮甲山,好洞天,家庭睦,邻里安,干群和,百姓欢,学法律,促生产,老乡村,换新颜……”要问歌谣中所描述的景象是怎样产生的,当地老百姓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因为我们乡有个‘孙摆平’!”  相似文献   

20.
《人民调解》2012,(4):38-40
在天津市津南区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百姓眼里有把尺,能量出公务人员的高与低;百姓心中有杆称,能称出共产党员的轻与重;百姓口里有座碑,能刻出司法干警的是与非”。作为津南区司法局双桥河司法所所长的谢长杰,时时以百姓眼里的尺、心中的称来鞭策、告诫自己:一定要做一个让组织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