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健 《政府法制》2008,(23):9-9
笔者虽然从不抽烟、不嗜酒,但活在当下,也少不了要和中国“人情”文化的重要载体——烟与酒打交道,因此也有幸“见识”了白条烟、内部酒等所谓“特供”与“专供”产品。后来发现,不仅是烟酒,哪怕是日常生活必需的柴米油盐,也有不少冠上了“国宴专供”、“内部特供”的头衔,而打上“XX海”、“XX堂”、“XX台”旗号的,更是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国民在吃的问题上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恐慌。如今,特供食品俨然已经成为特权的产物。在资源配置上,最怕的就是权力优先。
  “特供菜”本身没有罪过,但利用权力开辟这条绿色通道,让高端农产品成为“官府菜”,却是一件令公众难以接受的事情。既然特供食品就是绿色有机食品,为什么不能全国普及呢?如果相关部门将监管责任落实到位,让更多人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认识违法后果的严重性,就会有更多的人从最初的被动守法到以后的自觉守法。而国家和政府应该做的是,尽量让特供食品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
  “民以食为天”,国民在吃的问题上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恐慌。如今,特供食品俨然已经成为特权的产物。在资源配置上,最怕的就是权力优先。
  “特供菜”本身没有罪过,但利用权力开辟这条绿色通道,让高端农产品成为“官府菜”,却是一件令公众难以接受的事情。既然特供食品就是绿色有机食品,为什么不能全国普及呢?如果相关部门将监管责任落实到位,让更多人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认识违法后果的严重性,就会有更多的人从最初的被动守法到以后的自觉守法。而国家和政府应该做的是,尽量让特供食品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  相似文献   

3.
谢昱航评点 《法人》2010,(10):14-14
日前,鄂尔多斯市工商局对辖区内宾馆、酒店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检查,查获了56瓶打着“接待专供”、“内部特供”、“非卖品”等字样的假茅台酒。  相似文献   

4.
“特供菜”为何刺激公众的神经——“特供菜”累积民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兴庭 《检察风云》2011,(20):44-45
可以说,在食品安全频发,农药残留、生态污染日益加重的今天,浙江的这个“特供菜”再一次刺痛了人们的神经。特供,一个多么熟悉而又刺目的字眼。当年苏联解体,特供体制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固疾。  相似文献   

5.
针对滥用“特供”、“专供”标志的情况,国家工商总局发出通知,要求严查超市、商场、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场所所售商品,不得出现“特许”、“专用”等词语。  相似文献   

6.
李鸿才 《中国监察》2009,(16):58-59
基本案情 张某,男,汉族,中共党员,2002年至今任四川省A县B村村委会主任。A县是“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为了确保农房恢复重建建材供应秩序和价格稳定,A县成立了特供办,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政策精神,对农房重建建材实行定点特供、限价出售。其中确定C砖厂为B村农房恢复重建的矸砖定点供应点。在重建初期,B村农户或施工单位(包工包料)凭县特供办开具的特供票,自行在C砖厂购买矸砖。  相似文献   

7.
不合格防“非典”产品及相关企业被曝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供)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在全国范围内对口罩、消毒液、一次性防护服、洗涤用品等防治“非典”产品的所有生产企业和部分经销企业,开展了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和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情况专项调查,曝光了一批质量不合格企业及产品。另外,质检总局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最好选择标识标注规范的产品,确保产品有最基本的质量保证。不合格产品及其企业名单序号企业名称商标产品名称  1福州市台江伟力劳保用品店 (销售) 口罩2新疆乌市温州商贸…  相似文献   

8.
“记者探访航天员食品特供基地时,一位负责人员介绍航天员所喝牛奶的产出程序。奶牛被隔离后会有一个月休药期,目的是让奶牛把体内的药物成分充分分解排掉。为确保零污染,基地禁止任何陌生人进入。”  相似文献   

9.
乔志峰 《政府法制》2011,(31):18-19
这年头,所谓的“国家机密”是越来越多了。特供食品是“国家机密”,官员的财产是“国家机密”,贪官背后的女明星是“国家机密”……现在,就连领导干部的简历居然也成了“机密”!怪不得有人老是指责群众“不明真相”,你左一个“机密”、右一个“机密”,老百姓连最基本的知情权都没有,又能明白什么“真相”呢?忍不住想盘点一下这几年看到过的那些有中国特色的“机密”。  相似文献   

10.
白峰 《检察风云》2011,(20):44-45
“特供莱”上了谁的餐桌?上了权责餐桌,上了领导机关干部的餐桌,这是官僚主义,更是衙门作风,吃坏了党风,喝坏了胃。 如今物价不断上涨,主要是商品供应紧张,于是温家宝总理提出说,政府有条件保持价格的合理水平,更列出了要采取的措施。可事实上,我们一些地方和干部,  相似文献   

11.
江曾培 《检察风云》2013,(11):34-34
近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审计署国家工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使用或授权制售冠以"特供""专供"等标识的物品。特供物品,古已有之。封建时代皇帝享用的"贡品",就是一些"特供"。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相似文献   

12.
彭兴庭 《检察风云》2011,(20):44-45
近日,一则浙江省某些权力部门通过对当地一些绿色农产品基地进行变相"补偿",从而得到低价优质农产品长期供应的消息,引起公众的强烈不满。可以说,在食品安全频发,农药残留、生态污染日益加重的今天,浙江的这个"特供菜"再一次刺痛了人们的神经。特供,一个多么熟悉而又刺目的字眼。当年苏联解体,特供体制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固疾。  相似文献   

13.
古代的特供     
青丝 《政府法制》2012,(29):4-4
特供是专为特殊人群提供的高质量生活用品,诸如饮食、服饰、器皿、日用品等,是腐败弊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一、法律服务市场现状的背景分析 法律服务市场是提供“法律服务”这一特殊“产品”的市场,是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空间。要确定法律服务这一特定“产品”营销的定位和认识该“产品”营销的重要性,首先必须对法律服务这一特定“产品”市场的背景特征进行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年,“山寨”一词逐渐成为流行语,“山寨手机”、“山寨春晚”、“山寨赵本山”……越来越多的跟模仿有关的事物被冠以“山寨”戏称,使“山寨”成为一种让人反思和探究的“文化”现象。曾几何时,“山寨”产品风光无限,风头甚至盖过了正品,“山寨”一度成为数码产品的一种生产运营模式。“山寨”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山寨”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山寨”手机是“山寨”文化的始作俑者,并从手机行业迅速蔓延到其他数码产品领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山寨”之火越烧越旺,也殃及到安防这座平静的鱼池。  相似文献   

16.
减轻损害(mitigationoflossess)是英美合同责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是指“当合同的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时,另一方有付出合理的努力减轻因违约而引起的损失的义务。”①美国学者认为,这意味着受损害的一方对他可以避免的损失将不会得到补偿。法院往往讲“减轻损害的义务”,即不扩大损害,如果可能的话就加以减少的义务户例如,甲乙双方订立合同,由乙方向甲方提供5万个小零件作为甲方产品的配件。当合同标的履行到T时,由于市场价格下跌,产品滞销.甲方决定停产,并通知乙方停止供应其所生’“~5-“””“’””“”””’一”””…  相似文献   

17.
明明是一车假冒伪劣产品,却能在打假队伍的包围之中蒙哄过关,化险为夷。这是前不久发生在某地一颇具讽刺意味的情景。之前,某地工商、技监等部门接到上级通知,说有一车假货路过某地,要求协助查处,结果某地的打假人员被贩假者“头头是道”的“说明”加之“合格”、“检验”、“防伪标识”等一系列“齐全”的“证件”弄得欲查无证。  相似文献   

18.
被视为有毒化工原料的“一滴香”,日前被卫生部“正名”。当天.卫生部召开食品添加剂新闻通气会介绍,经质检总局、国家药监局等多部门调查发现。“一滴香”、“火锅飘香剂”等产品属咸味食品香精,如按照标准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  相似文献   

19.
现行专利法第七十条将“不知道”和“合法来源”规定为被控侵权人免除赔偿责任的两个必要条件。实践中,应当把“不知道”理解为“客观上不知道”,把“合法来源”理解为被控产品取得的渠道合法,而非产品本身合法。两者的适用对象仅限于专利侵权产品的“使用者”、“许诺销售者”和“销售者”,不包括“方法专利的使用者”和“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使用者”。  相似文献   

20.
号称“真金、真钻”,实际只是成本几元钱的工业用钻,且金含量普遍极低。7日,北京市消协公布了一份对电视购物产品的体验调查报告。揭露了电视购物各类“金饰品”的真面目。另外包括清肺戒烟茶等20种产品也被点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