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重要场合作出过一系列重要论述。构建这种机制,需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心理的产生,阻止腐败行为的实施。因此,需要以心理学为切入点,从精神分析理论、需要理论以及行为理论三个角度研究腐败心理的作用机制,对腐败犯罪动机形成和行为实施两个环节进行分析,利用心理评估遏制犯罪动机形成,加强教育化解犯罪动机,优化职业环境,防止腐败犯罪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关于腐败心理,国内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来研究腐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腐败产生的个体心理因素、腐败心理类型等。国外学者则更多从腐败心理活动、社会控制、腐败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虽然部分研究没有直接指向腐败心理预防,但为进一步探析腐败心理及其预防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腐败根源的政治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腐败对一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造成极大威胁。腐败的根源涉及诸多层面,但腐败主体隐性的心理因素更有其内固性。从腐败的心理过程、腐败者的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等三个层面,可以对腐败发生的主观心理机制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4.
5.
孙桂娟 《长白学刊》2008,(2):116-117
腐败滋生蔓延是社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在我国,腐败者所付出的成本低是腐败滋生的原因之一。在现有体制下,与其所实施的腐败行为相比,腐败者在经济上、政治上、承担刑事责任以及所承担的精神压力等方面投入的成本较小。公职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低、公共权力过分集中且缺乏必要的制约与监督机制、相应的法律制度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是腐败成本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腐败犯罪心理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犯罪现象是世界各国不同程度面临的社会问题.腐败犯罪心理的产生,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关键在于犯罪主体各种欲望的恶性膨胀而相机利用社会机制的缺失和可遏的犯罪条件实施了犯罪,因而主观原因是腐败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抑制腐败犯罪心理应在严格监管制度、坚持打防结合方针的同时,着重于强化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建章立制和监督执行则是重中之重.而诫勉谈话法、警示教育法、定期审计法、交流轮岗法、制度约束与道德教育法等,则是抑制腐败犯罪心理生成与蔓延的基本对策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腐败现象源于社会规则的有限性与个人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腐败的决定性原因是主观原因,腐败的发生也有其社会心理原因。真正的源头反腐就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而制度建设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治理腐败的最高境界,是使官员不想腐败。  相似文献   

8.
腐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对产生腐败的原因,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种种解释。将企业理论加入我们的分析框架,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反腐败的措施,主要应从健全各种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9.
对于腐败问题,无论从什么视角去研究,都离不开行为这一最基本的范畴。腐败,归根到底就是公共权力行为的异化。本文通过对个体行为基本模式的分析,提出了腐败行为的基本模式,从一个新的思维角度对腐败行为进行了透视,找出了腐败行为成因的基本要素,揭示了腐败行为的发生机理,并指出,腐败机会对完成腐败行为具有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军 《理论月刊》2002,(1):61-62
本文主要运用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通过对腐败行为可能发生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腐败的成本与收益,权力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提出两种不同类型的腐败问题──需求性腐败和供给性腐败,并分别对其进行探讨。最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各有侧重、综合治理的措施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腐败防范心理是个体的一种拒绝、排斥、放弃违纪违法故意的心理状态,它与腐败心理是截然对立的两种心理状态,并且在对立中冲突,在冲突中此消彼长。公职人员腐败防范心理包括不敢腐败、不能腐败和不愿腐败的三种心理状态,这三种心理状态是在认知、情感、意志三个心理过程的不断冲突中逐步形成的。构筑公职人员预防腐败心理的具体路径有:通过严惩腐败的路径,构筑不敢腐败的心理;通过制定科学的制度和严格制度执行力的路径,构筑不能腐败的心理;强化健康心理意识的路径,构筑公职人员自身不愿腐败的心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腐败主体中青年群凸现成为又一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从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现行干部政策的局限、社会控制机制的不足以及腐败主体中青年群的自身缺陷等四个主要方面 ,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3.
从宏观角度看,党内反腐倡廉单行法规对腐败违纪行为的规定呈现出腐败违纪行为分散规定模式和腐败违纪行为分类标准多元化两个特点,分析这两个特点会发现其中存在不足之处,完善不足之处应采纳腐败违纪行为集中规定模式和统一腐败违纪行为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14.
农民离开土地完成转移从其过程看,除了受到与其经济利益相关的经济因素制约外,心理因素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因此,在政策制度方面进行创新,以满足农民工跻身于城市身份的向上发展诉求外,还应从非政策制度方面建立缘于农民血缘和地缘基础上的社会网络;加大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以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心理成本,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5.
江总书记在中纪委四次全会上提出了从严治党方针 ,阐述了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 ,分析了东欧各国及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教训 ,并针对党内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日趋严重的状况 ,反复强调要坚持从制度上确保从严治党方针的贯彻实施。我们要深刻领会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努力实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坚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一、反腐败是我党当前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江总书记强调指出 :“从这些年和最近揭露出来的一些大案要案来看 ,一些领导干部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 ,简直到了利令智昏、利欲熏心、胆大包天、无法无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三个方面揭示了腐败的隐蔽性,即腐败活动的隐蔽性、腐败主体的隐蔽性、腐败所得的隐蔽性.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在于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反腐败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立足长远;同时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反腐措施,预防和打击腐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已经进入到社会的转型时期,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同样带来了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腐败现象四处蔓延,腐败性经济犯罪大量出现,探究其原因是多种的,本文主要应用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以西方经济学的成本理论为切入点,来对腐败性质经济犯罪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范围内对宪法的嬗变(包括形式、内容和原因)过程进行剖析,在揭示世界宪法嬗变发展的共同性后,对亚太地区国家宪法和中国宪法嬗变的特殊性作了初步探讨,试图揭示宪法嬗变发展的规律,从而为我国的民主宪政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法制建设在反腐败斗争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一些腐败现象或边缘性腐败问题不能给予有效制裁,与有关反腐败立法深度不够、某些罪名的可操作性不强等弊端有关。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廉政立法,加大依法惩治腐败的力度,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20.
对反腐斗争实践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银行存取款实名制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财产实名登记制度,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构建反腐败新机制,为预防腐败、打击腐败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