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场木雕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雕刻品种。直径20厘米的黄杨木属于珍贵木材,其雕刻材品因受材料限制一般以小型人物题材为主。高公博最初在一家黄杨木雕厂里当学徒,后来他有机会在浙江美术学院周轻鼎教授的辅导下,进行现代雕刻造型方面的训练,增加了现代美术方面的知识。高公博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创造了一批面全新的优稳操胜券作品。这些作品引起了国家美术的部门的重视,其中如《敦煌飞天》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济公百态》被国家博物馆收世收藏。传统的黄杨木雕必须直而无缝,且无节,扭曲的根部往往被视为弃物。而高公博反其道…  相似文献   

2.
浙江“三雕”之一———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作为雕刻材料而得名。黄杨木是一种珍贵的常绿灌木。据《本草纲目》记载:“黄杨性难长,岁仅长一寸,遇闰则反退。”由于受自然界的影响,黄杨木形成了自身质地坚韧、纹理细腻的特点,一般10厘米直径以上的雕刻用料需要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生长期形成,常见者直径大都只有3寸到5寸左右,只宜雕刻人物、动物等可在案头陈设的小件作品。黄杨色彩黄亮,木质光洁,硬度适中,可与象牙媲美。用它刻作艺术品,可以长期保存,并且随着年深日久,颜色也由浅入深,显得更为古朴端庄,沉着文雅。由于我省乐清等地山区,盛产黄…  相似文献   

3.
2011年7月,首都北京。国家博物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举办《盛世天工——中国木雕精品展》。来自"中国木雕名城"莆田的沉香木雕作品《家园》,从全国各地选送的上千件参展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金奖,并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性收藏。此前,该项作品已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项"百花奖"金奖。这件作品的作者就是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相似文献   

4.
何国英 《今日浙江》2009,(15):58-59
嵊州根雕的“根”源 嵊州根雕利用埋藏于江底上万年的古沉木等为根材,进行加工取舍,“七分天成,三分雕工”,最大限度地表现根材的天然本性,展现蕴含在根雕作品中内在的“真”。将自然之“根”创造和转化为精神之“根”、艺术之“根”,这无疑是嵊州民间文化的大智慧、大艺术。  相似文献   

5.
“这些根雕太棒了,真是鬼斧神工!”近日,在连城县根雕一条街林富昌根艺馆,一件件造型各异的根雕作品让一群上海游客叹为观止,一名游客当场掏出2000多元买下一个小型根雕作品。  相似文献   

6.
年产钢接近5亿吨的中国堪称钢铁大国,其产业链也在不断地延伸着.不仅在钢铁服务业,钢铁旅游业上,而且在钢铁艺术上,各种新的形式被不断地产生出来。钢雕艺术被称为“向冰冷钢铁注入精神血液”。这在国外早有先例,据钢雕艺术家介绍,钢雕产业包括钢雕艺术作品的创作、铸造加工、作品销售、收藏等相关环节。  相似文献   

7.
谁能不被陶醉他儒雅地向我一笑,不无遗憾地说:“为了尽职尽责,我不得不委屈这门艺术了。”内蒙古乌海市公安局海勃湾分局局长李光禄,酷爱根雕艺术,人称“根雕局长”,系中国根雕协会会员,其作品出神入化、形象逼真。近几年收到国家及有关省、市的无数展出函和根雕作品研讨会的邀请,但由于身系保一方平安的神圣职责,他没有一次能如愿以偿。惟独在乌海市举办的一次展览中,沾个就近不耽误工作的“光”,获得了一等奖。记得有一次,他收到国家级根雕展展出通知后,选出自己心爱的作品“雄狮”,决定去参加展出。然而当天夜间突发一件大案,接到报案就…  相似文献   

8.
锦丝毫发绣大千——瓯绣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友 《今日浙江》2004,(19):42-4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素有“衣冠王朝”之称。随之而起的中国服饰文化也堪称辉煌灿烂,独步天下。服饰中的绣品,更是瑰丽多姿,异彩纷呈,除苏绣、湘绣、蜀绣、粤绣等名绣之外,还有京绣、顾绣、苗绣、汴绣、瓯绣等,都以各自特色名闻遐迩。其中浙江省瓯绣以构图精巧、针法严谨、运针灵活、色彩富丽、绣面光亮,富有地方特色而被人称道,成为刺绣技艺中独树一帜的流派。由唐代锦衣发展而来瓯绣产于温州,因温州古称东瓯故称瓯绣,又称温绣。瓯绣乃瓯越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享有我省“三雕一绣”(即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青田石雕、瓯绣)…  相似文献   

9.
剑川木雕始于汉代,是中国传统木雕八大流派之一。也许云南地处偏僻,而且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又一直只局限于剑川一带,使得剑川木雕产品的流传稍逊色于其他流派。1993年初,一班剑川白族子弟来到千里之外的思茅,办起“思茅地区剑川旅游木雕厂”。首次比较系统完整地把剑川木雕规模化生产移植他乡。短短一年多时间,这朵远在边疆的移植之花已出墙招人,鲜艳夺目了。李士瑜是这次剑川木雕走出剑川的“始作涌者”,他四十来岁,墩墩实实,从小受家乡精美木雕艺术的熏陶,高中毕业回乡后,凭着对木雕艺术的挚爱,刻苦向老艺人学习技艺,从…  相似文献   

10.
3月29日,由7名浙商联手投资110亿元的东阳木雕城正式开工建设。"我是东阳人,我要把东阳木雕推广到全国和全世界。"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说,此项投资是复星在浙江的最大单笔投资。一座国家级的木雕文化博物馆和一座国家级的木主题会展中心将梳理东阳木雕文化;大型木雕交易中心将汇集众多木雕大师和木雕企业,各类作品应有尽有。业内人士看了这  相似文献   

11.
美在民间     
戴天才 《今日浙江》2006,(15):56-57
浙江的地域文化孕育了特有的民间美术,它给浙江人民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近年来,浙江省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走在全国前列,把昨日散落在民间的艺术遗珠重新捧上了艺术殿堂。日前,国务院颁布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518项项目中,浙江就占了44项。有着较高的科学、文化和历史价值的浙江青田石雕、乐清黄杨木雕、嵊州竹编等民间美术榜上有名。浙江的民间美术是从田野里生长起来的奇葩。来自田野的浙江人秉承了祖先的灵气和创造精神,将这朵奇葩培育得分外艳丽。□长镜头■嵊州竹编黄杨木雕东阳木雕青田石雕美在民间!本刊记者@戴天才…  相似文献   

12.
《福建乡土》2013,(6):F0003-F0003
艺术简介:1957年11月生于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山水画。出版专著《解密富春山居图——中国传世名画赏析与临摹要领》、《潘日明画集》。近年来,关注福州近代“仓山老洋房”建筑的地域文化艺术价值,创作中国画《岁月仓山》系列作品。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13)
<正>6月5日上午,第二十六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文化艺术展在东山县举办。艺术展从6月5日持续到10日,主要展示东山特色文化艺术和海峡关帝文化。参展作品来自全县各个领域,作品风格各异,美轮美奂。在朝圣楼展区,共分六层:一层为工艺美术精品展,主要有贝雕、海柳雕、金木雕、红珊瑚雕、船模等304件作品,代表作有贝壳通花雕、凤尾海柳、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1,(12):50-51
华贵的漆艺制品:“蝴蝶花瓶”、生动传神的小雕作品:“一粒米百滴汗”、可爱的陶艺制品:“纯真系列——筑梦”……众多的艺术精品让参观者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5.
正人们常说"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生活",如果你来到台湾宜兰县礁溪乡稻田边的吕美丽精雕艺术馆,一定会对这句话有更真切、更写实的感受。在这里,无论你看到的书包、毛巾、鞋袜等生活器物,还是花生、香蕉或者兰花等蔬菜瓜果,其实都是"假"的,它们都是由黄杨木雕刻而成。这些栩栩如生、维妙维肖的作品,皆出自台湾精雕艺术家吕美丽之手,这位经常往来两岸、为闽派雕刻所折服的艺术家,在两岸民间艺术交流的大潮中,始终践行着"让朽木新生"的创作理念,其作品先后在福  相似文献   

16.
东西原名田代琳,男,1966年出生,天峨县人。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影《天上的恋人》获第十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主要作品有:《后悔录》、《耳光响亮》、《没有语言的生活》、《我们的父亲》、《不要问我》、《我为什么没有小蜜》、《猜到尽头》、《东西作品集》(四卷)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凡一平本名樊一平,男,1964年生,都安瑶族自治县人,壮族。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长篇小说三部、作品集六部。创作的小说、剧本被改编拍摄成电影两部、电视电影三部、电视…  相似文献   

17.
<正> 今年10月底笔者去杭州桐庐深澳镇参观古民居。该镇古民居大约2万平方米,重点为7处徽派风格的清代建筑。这些清代民居的木雕虽然木质并不算好,但雕刻还算精美。与浙南武义县俞源村的清代民居相比,深澳的清代民居天井显得十分狭小,举头望天,大有坐井之感。然就在这狭窄中,木雕却被大量使用,往往在一个楼角,木雕会被使用到四、五层,足见当年的奢侈繁华。古民居里,有整套的木雕“二十四孝”被保留得十分完好。还里有一个古戏台,木构件居然雕的是凤在上龙在下,这大约是慈禧干政年代的民俗反映,举国也极为罕见。一所民居窗雕“三国演义”上的人物被削平了眼鼻,今天的主人告诉我,“那都是‘文革’中干的!”不过,我仍然为深澳的“封建主义”木雕大为高兴,居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是多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其中,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木雕堪称民族工艺之一绝。《周易·系辞》云:“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古人强调形象符号对于表达含义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形象来传神、达意。在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都极度匮乏的古代,剑川白族木雕图案无疑具有负载和信息传达的重要功能,并有劝诫、认知、教化的作用。但在历史长河中,剑川木雕装饰艺术中的很多图案的内涵在不断地传承、流播过程中逐渐嬗变,所蕴涵的社会观念、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等内容越来越模糊,已不能被详细阐释和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台湾文学史上,王鼎钧是一位重要的作家.他众体兼擅且独具风格,在小说、散文、评论、话剧几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被称为台湾文学界的五项全能.长久以来,他的散文艺术成就掩盖了他在其它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小说艺术.为了更完整地认识他的艺术发展道路,本文拟对王鼎钧的短篇小说创作做一番探究.(一)严格地说起来,王鼎钧的短篇小说共有十二篇,即收集在《单身温度》这部短篇集中的作品(有人将王鼎钧的《一方阳光》、《红头绳儿》也视作小说,我以为那只是有着较多叙事成份的散文作品,原因容当另叙).《单身温度》原名为《单身汉的体温》,也曾被人改为《白如玉》出版,最后由作者定名为《单身温度》由台湾尔雅出版社再版.此书创作于60年代中后期,初版于1970年.这部小说在作者的创作道路上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这是因为在它之前,作者的创作以说理性议论性的文章为主;而从它开始,作者的创作风格转向抒情性象征性,逐步形成了自己“幻中见真”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20.
易园华  魏军 《求索》2005,(12):182-184
《神曲》作为一部由中世纪过渡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无疑在思想和艺术上显示了作者承前启后的创作功力。本文进一步对“后”加以延伸,从《神曲》的叙述技巧出发,探讨《神曲》这部古老著作所体现出的现代派文学的创作特征,以此阐述《神曲》所蕴含的现代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