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良军 《当代广西》2013,(18):40-40
为建设一支素质优良、富于创新,能够适应全县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队伍,马山县出台《马山县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凡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优秀人才、社会工作优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各类人才,只要年龄在55周岁以下,都可报名参加评选"优秀拔尖人才"。优秀拔尖人才每三年评选一次,县政府按每人每月100元标准发放工作津贴。评选出的优秀拔尖  相似文献   

2.
(一)全方位地吸纳优秀人才。凡符合江苏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有利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用人单位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的引进全部放开。从境外引进的高级人才,参照国际惯例,与用人单位协商有别于境内人才的优惠政策。(二)大力培养急需人才。建立选拔市级、县级“优秀拔尖人才”  相似文献   

3.
新春伊始,在湘乡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奔小康动员会上,杨礼林等四名科技人员被市政府授予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同时,从今年元月开始,市政府每月奖给他们特殊津贴。这是湘乡市首批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受到市政府的奖励。  相似文献   

4.
山东寿光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先后开展了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农村实用技术拔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南丹县大力推进人才兴县战略,通过实施夯实基础、提升素质、引贤纳智三大工程,激活了全县人才干事业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县里每年坚持评选全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并在节假日开展慰问高层次人才活动,营造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事厅关于青海省优秀专家选拔办法和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办法的通知青政办[2005]139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省人事厅拟定的《青海省优秀专家选拔办法》和《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五年九月二十八日第一条为加快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强全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构建青海省专家队伍,根据《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我市于1992年4月建立了学科带头人及后备带头人队伍。一年多来,通过不断加强对这支队伍的管理,调动了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科带头人在本学科领域的排头兵作用,激发了中青年人才奋发向上的进取心,促进了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一、形成共识 突出重点 建立学科带头人队伍这项全新的工作,其必要性究竟何在?我们通过认真学习,形成了共识:选拔的目的是加强专业技术队伍梯队的建设,促使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培养跨世纪人才。开展选拔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工作,体现了党和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对于发挥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国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8.
培养跨世纪人才建设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铜川市专业技术队伍情况调查铜川市人事局局长白宗明为了加强我市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培养跨世纪拔尖人才,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前不久,由市人事局、计委、科委、农业局和农发办等单位组成调查组,对全市专业技术队...  相似文献   

9.
<正>青政[2015]6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深入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激发各方面人才的创新热情,引导和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建功立业,根据《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办法》,经认真选拔、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马四清等30名同志"青海省优秀专业  相似文献   

10.
刘桂芳 《世纪行》2007,(5):13-14,18
在宜昌市夷陵区政协委员中,享有“粮食委员”美称的席祖国广为人知。席祖国,现任夷陵区农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区政协农业活动组组长、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他自参加工作以来就与粮食结下了不解之缘,长期从事粮食科技推广和农业科技管理工  相似文献   

11.
秦皇岛是个农业大市,农业在该市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来,秦皇岛市人事局积极拓宽服务领域,着力为农业农村经济服务,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取得显著成果。农村人才数量迅速增长。截止1998年底,全市农村专业技术人才达3271人,较1985年增加2.2倍;乡土拔尖人才达15600人。农村人才素质明显提高。全市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45人,中级899人,初级1494人,分别是1985年的41倍、3.9倍和2.4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名,跨世纪学术技…  相似文献   

12.
最近,国家教委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为加速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管理等方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决定于1996年试行以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方式,在全国选拔各类出国留学人员1500名。 一、类别、专业和国别 1、根据本简章选拔的留学人员的类别为:高级访问学者和访问学者(Ⅰ)、(Ⅱ)。 2、专业、国别及经费资助范围按《1996  相似文献   

13.
孙海涛 《前沿》2013,(4):165-166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各行各业领军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领域的新使命,更符合了国家“文化立国”的战略思想。但是目前,我国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学科(如工、农、医、法、财经、工商)为主的高等院校和专业,高等艺术院校表演艺术类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很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音乐表演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是社会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本文旨在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提出一些观点,希望能给志士仁人们一些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正人才评价,又叫人才测评,既是人才工作中常见的一种活动,也是人才管理领域里的一门专业。我们熟悉的人才招聘、评选先进、干部选拔、内部竞岗、绩效考评、成果评奖、项目申报,乃至公务员考录、人才计划甄选、职称评定等,都包括了人才评价环节。为了进一步发挥好人才评价的作用,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人才评价机制改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传统的党政领导人才选拔模式,总结出人才选拔的三个主要环节--民主推荐、谈话考察、民主测评在原有模式下的流程及其弊端;提出了在电子政务环境下的党政领导人才选拔的模式与流程,并分析了其特点,论证了其理论和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前沿科技的激烈角逐中占得先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国历来重视对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育。20世纪50年代,教育部相继颁布确立重点大学和重点中小学,集中精力办好一批“拔尖”学校的决议,确立了我国以重点校建设为起点的人才选育模式;21世纪初,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政策,奠定了我国全民性创新人才选育的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等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基础性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本的数量,还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科技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决定这一能力的企业专业技术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几年来,辽阳石化公司在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选拔核心骨干人才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盘活了人才存量,为公司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8.
王淮南,安徽霍邱人。1974年12月入伍,1977年12月入党,专业技术5级。35年来.入伍时只读过三年“扫盲班”小学文化的他始终扎根山沟立足本职,于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先后开展技术革新项目83项.35项成果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奖。12项在全军推广.35次受到联勤部以上表彰.4次荣立三等功,18次受嘉奖,被评为全军自学成才先进个人、军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专业技术突出贡献获奖得者、学雷锋先进个人、优质服务先进个人、科技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军械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当选为全军仓库机械自动化学会理事、军区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9.
刘佑全同志简历刘佑全,男,中共党员,留美博士后,1992年归国,先后任河南开普集团(原河南化工厂)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兼化工研究所所长.夏邑县人民政府科技副县长。1997年当选为河南省化工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河南省科协五届人大代表。曾作为归国留学生代表受到江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先后被评为郑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国家化工跨世纪拔尖人才、全国化工科技先进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  相似文献   

20.
富平县委紧紧抓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条主线,重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积极作用,通过实施“三大战略”,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了县域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