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报刊上讨论“德治”问题的文章在增多,人们对“德治”的认识在深化,这对实践、对理论都是有益的。不过,在讨论中也提出了一些问题,亟需展开。有了法治,为什么还要提出“德治”? 这主要是因为法治绝不是无所不包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是从法的内系统讲的。从社会的大系统来讲,法管不了的事多得很!他在公众场所高声喧哗,你能用法来管他吗?他把儿子打得  相似文献   

2.
自周初德治主义的萌芽至汉朝中国伦理传统“德治”模式的确立,其间历经管仲以法为主的德法结合论、孔子的以德治国论、荀子的礼法并重论等治国理论。然而,基于批判秦朝“法治”实践发展起来的汉朝治国模式,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下走向了纯伦理化的“德治”。与之相应,其培养“德治”主体道德素质的“治德”范式呈现为片面的伦理型特征。自汉至清历朝历代由盛而衰的“德治”循环实践证明:伦理型“治德”前提下的“德治”陷入了“德治”悖论。化解“德治”悖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选择是全面认识、借鉴吸收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治国理论及其“治德”范式,促进“治德”的伦理制度化。  相似文献   

3.
论“以德治国”的操作合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是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本文对中国历史上德治的源起、德治的文化定位与政治定位 ,以及当代德治的学理合理性和操作合理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历史上的“德治”是对于构成君主政治的全部统治合法性基础的理论概括 ,当代德治显然不会是传统德治的简单重复。在现代社会理念的观照下 ,法制与道德是社会政治管理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对于推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言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不可偏废 ,缺一不可。而把握“德治”的操作合理性将是实现“以德治国”的关键 ,否则 ,人们期期以待的当代中国道德文明仍然不免是画饼而已。  相似文献   

4.
儒家德治思想再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治国方略的角度 ,概述了儒家“德治”治国方略的提出、形成和发展过程 ,介绍了孔丘、孟轲、朱熹对儒家德治思想的贡献 ,论述了儒家德治思想的历史实践。本文认为 ,封建国家的统治者长期运用的是“儒表法里” ,即表面上着重讲儒家的德治 ,而实际上仍然采用了部分法家的“法治”思想 ,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某种程度上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对儒家“以德治国”这个概念必须具体分析 ,不可简单地肯定 ,也不可一概否定。分析治国方略的是非 ,当然必须联系国家的本质、类型。但各种国家有其共同的基本特征 ,因而治理国家也就有某些共同的规律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应是治理国家规律的一个方面的体现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这一理论的提出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 泽民同志在今年召开的全国部长会议上 ,明确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 ,“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这是在对我国国情和全球环境的冷静分析下提出的治国方略。德治思想在我国历史悠久 ,我们应从中汲取精华 ,古为今用。一、“仁智统一”是以德治国的内在要求儒家主张德治 ,非常重视道德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无论是执政者还是普通百姓都要求遵礼行仁 ,道德教化在德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教化的目标就是仁智统一的理想人格 ,因此仁智统一就成为德治思想的内在根据。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德治的相互结合是一个政治学命题。不断丰富和发展法治与德治的创新体系,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也是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加强法治德治要依法行宪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我国政权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加强法治与德治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为首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以“德”治国方略。我们倡导德治,并非排斥法治。德治与法治可以一起为我们所用,以建立一种“有张有弛”的治国风范。行政权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以“德”治国在行政工作中实施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行政工作中的以“德”教化,提高公务员的道德水准,改进实际工作方式,进而达到一种既有法制又符合传统道德观念的行政观。  相似文献   

8.
政者,正也     
贾士祥 《学理论》2008,(9):79-79
在既往的文章里说过,把道德视为治国之本,那是对道德作用的夸大。但是国家的长治久安、兴旺发达,又离不开“为政以德”,实现全民族道德素养的提高。儒家主张“德治”。怎么实现“德治”.孔老夫子讲了许多话,够得上最经典的,我觉得是这4个字:“政者,正也。”  相似文献   

9.
谈"官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华 《党政论坛》2004,(11):41-42
“官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为古今中外的统治阶级所重视。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崇尚德治的国家,中国传统文献几乎无一不涉及“官德”问题。诸多政治家、思想家的共识是“惟治乱在庶官”,“官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今天,党的领导干部虽然不同于旧时官吏,但从执掌社会公共权力的共性着眼,人们通常也把领导干部称之为“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也就被称之为“官德”。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要求领导干部首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德治国,重在以德治“官”。在新时期的严峻挑战面前,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在公民道德素质建设中…  相似文献   

10.
传统“德治”教育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德治”教育与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及其在对经济社会秩序的规范、人的塑造、社会统治阶段利益的维护、价值观的体现等方面存在着异同。传统的“德治”教育中的精华对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规范和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①法律和道德的不同作用 ;②正确对待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 ;③树立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相似文献   

12.
“小人”是很不好听的词儿。说谁是“小人”或有“小人意识”,一百个人有一百个不认账,甚而大为愤怒。好多专门研究“德治”的专家、学者,也将百分百的语言或文字用于讲述“如何做仁人君子”的话题。其实,不敢承认小人的大量存在。或是不屑于写出《小人论》式的文章著作,便不会真懂德治这门学问,而且对中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既要依法治国,又要以德治国,法治和德治两者不可偏废。这一思想,可以说是对我国当前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对中国历史上治国经验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和积极的吸取。   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纵观历史,凡是政治开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时期,大都是当时的统治者能够把法治和德治结合得较好并确能贯彻实行的时期。西周初年的周公创制的“周礼”和“敬德”也好,春秋时期的管仲…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同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工程,正在广东全省范围内多层面、多渠道、多形式地广泛展开,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稳定的文明的社会环境和有力的良好的道德支撑。实践证明,法治与德治并举,治国才有方略,法律与道德牵手,市场才有正气。  一、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必须在整体上出大手笔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法治”与“德治”并重,是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是…  相似文献   

15.
德治是传统时期乡村治理的重要方式,也是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传统乡村社会特征发生改变,德治在乡村面临的内外环境和实现机制也相应发生变化,成为新时期乡村治理的重要议题。通过以浙江省H村“功德银行”案例研究,探讨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德治的实现机制和治理效能。研究表明,数字动员机制实现了乡村德治的关系整合,数字积分机制实现了乡村德治的规则重塑,数字监督机制实现了乡村德治的内生调节,为当前德治在乡村治理的有效实现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哲  赵军  崔东荣 《学理论》2012,(27):122-123
“以礼治军”,是中国古代建设和治理军队的重要思想之一.我们必须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来探究这一思想的渊源和深刻内涵,洞察其本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有效的借鉴和继承,才能于当今军队的“法治”和“德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既是一种现代治国理念,也是一种现代政治文明,它在现代世界各国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秩序、规范和保障作用。但同时,法治也不是万能的,它有着自己的缺陷和治理边界。以德治国强调国家治理中道德的约束、感化和自醒作用,是现代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法治和德治各有自己的局限和治理范围。而法治和德治结合,不仅是治国方略上的“两手抓”,体现了治国哲学中的“两点论”和辩证法,也是对现实人类治理困境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历史都昭示:法治与德治并举是治国方略之真谛。现实国情和历史使命都要求社会主义中国必须走法治与德治并举之治国之路,其立足点是现时代的中国国情、重心是治权、关键是创设强有力且互动的“并举”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2000年2月在广东省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上的讲话中,有一段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刻论述: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与管理、德治与法治,必须双管齐下。教育抓好了,德治加强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提高了,就可以有力地防范和减少违法乱纪问题的发生。管理抓好了,法治加强了,就可以堵塞引发违法犯罪的漏洞,依照法纪惩处违法乱纪分子,对广大干部和群众又可以起到警戒和教育作用。”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用如此明白无误地肯定态度提出德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2000年2月在广东省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上的讲话中,有一段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刻论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与管理、德治与法治,必须双管齐下。教育抓好了,德治加强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提高了,就可以有力地防范和减少违法乱纪问题的发生。管理抓好了,法治加强了,就可以堵塞引发违法犯罪的漏洞,依照法纪惩处违法乱纪分子,对广大干部和群众又可以起到警戒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