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地流转是保障国家粮食充足、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然而,农地流转存在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市场中介组织不完善等众多障碍。因此,采取完善农地产权制度、规范农地流转行为等一系列措施将有效健全农地流转制度,推动农地合理、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2.
农地流转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作为重要的推动者,政府应承担起保护稀缺土地资源、维护农民利益、做好农地流转服务工作的任务。实践中,政府存在缺位、越位等失范行为。鉴于此,应准确定位政府角色,转变服务理念和政府职能,积极引导规范农地流转、提供完善的服务,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以实现农地流转的规范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3.
农民的诸多权益,都是间接或者直接以土地为载体,失去土地就失去了与土地相连的一系列权益。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即失地农民群体。他们的弱势地位决定了在农地流转中他们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因此,如何切实有效地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是农村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5.
杜威漩 《长白学刊》2011,(3):109-113
农本思想、"官本位"思想使得农民不愿流转自己的土地,"小富即安"甚至"安于现状"的风险厌恶心理使得农民不敢流转自己的土地,以"差序格局"为特征的农村人际关系网络导致农地流转失范.实现农地有效流转的非正式制度创新在于:塑造现代市场经济理念以替代农民的农本思想;塑造平等、法制理念以替代"官本位"思想;培育农民的企业家精神以...  相似文献   

6.
齐岳 《北京观察》2014,(12):46-46
正近期,涉及土地的新政策由中办和国办联手推出,再次体现出权威性。这份《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终于实现了金融市场关于土地改革的预期,引发一片欢呼。这份文件并非"破天荒"而来,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沿革,背后是土地实际使用权的不断盘活。从邓小平肯定小岗村十八人契约起,我国开始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这一改革,大幅释放了农村生产的积极性,极大提升了粮产量,最终在短短二三十年时间内使得我国可以用全球7%  相似文献   

7.
鄢斌 《理论月刊》2006,(9):171-173
现有的农村土地承包制,虽然解决了公平问题,却不利于土地有效流转,实现效率。所以,本文考虑在现有的体制基础上,如何才能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完善农地相关产权关系的基础上,以农村股份合作社为组织依托,通过农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联合构架,建立农地流转定额社保金制度。这样既能促进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流转,实现有限农地的集约化、高效化利用,从而提高农地综合利用效率,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在一定层面上兼顾了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8.
黄贤金  高珊 《群众》2014,(3):68-69
<正>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赋予了农村土地承包权担保功能,为发挥农村土地承包权融资、提升农业发展投资能力提供了新的制度"能量"。但当前农地流转仍存在流转经营效益不够突出、指标型管理、政府主导较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构建市场决定型的农地流转新机制。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问题为了深入了解不同城镇化及非农化发展水平地区农地流转的具体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运用经济、行政、政策等手段主导农村土地流转具有规模大、涉及广、流转期限长等自发流转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政府角色界定不当,越位、错位和缺位并存使政府也面临着财政危机、公信力下降、社会矛盾激化、粮食安全等风险。所以政府应明晰与市场边界,强化服务和监督功能,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由于产权界定不合理和农民土地产权的缺失,导致违法征地现象严重.土地交易成本昂贵,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文章引入产权理论,特别是从农地的使用权和处置权方面,论述了农地问题造成的原因,提出合理界定农地产权,建立允许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机制,让农民分享产权增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正>2002年,《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一次在立法层面上使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一词,用以涵摄农地利用与变动的各种具体形式。十多年过去了,农地流转依然存在种种观念上的羁绊和制度上的困境,难以顺畅运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2.
吕江文 《政策》2012,(5):71-73
农村土地问题始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大背景下,农地流转成为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农地流转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近年来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在实际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我国农地流转制度设计目标经历了两次明显的更替,由绝对公平目标演变为相对公平目标,再由相对公平目标演变为效率为主兼顾公平的目标。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农地流转制度目标设计仍然将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从农地流转制度目标的变迁过程来看,农地被赋予的保障功能是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的根本性障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迁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陶银球 《求索》2012,(1):173-175
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促进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充分、有效的利用,必须构建并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本文对影响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必要性因素、促进因素、制约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解构我国农地流转法律制度的缺陷,提出建立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配套制度及实现政府干预、引导与市场催生、发育合力互济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5.
张强 《北京观察》2010,(1):26-27
<正>农地流转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农地流转对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积极意义无庸置疑。在这个农地流转大潮涌动的时候,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霍生平  苏学愚 《求索》2013,(2):36-38,9
农地流转中农民分流就业径向是多样化的。目前农地流转与农民分流就业存在各种问题,通过构建农地流转中农民劳动力务农/非农配置决策模型、农地市场与非农劳动力市场关联性模型,可以发现农地流转与农民分流就业之间内在的互动机制。为此.应当加强农地流转与农民分流就业的整体性制度变迁.包括协同推行构建农地有序流转制度、劳动力跨城乡自由流动制度、农民分流就业支持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农地流转的市场规制必须服从于区域合作协调的经济社会目标。武汉城市圈的快速发展激发了农地市场,实践中的农地流转呈现出复杂的面相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图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产权理论对农地市场失范予以解释,并基于区域经济法的视角,提出建设武汉城市圈背景下农地流转市场规制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缺陷及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我国现行的法律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提供了依据,但总体上讲,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仍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为使农村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地发展,应修改现行的法律,尽快制订《农村土地流转法》。  相似文献   

19.
罗迈钦 《求索》2014,(6):77-80
基于湖南旨60县、1500乡镇、4500个行政村、225792个农户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发现,制约农地流转的瓶预主要是:农地流转服务平台缺位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缺乏新型土地流转主体导致的农地流转需求不足;农地流转价格机制不健全导致的农民利益受损;农村社保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民无法解除后顾之忧;部分农民就业渠道狭窄导致对农地的过度依赖。要破解这些瓶预必须打造农地流转服务平台,培育新型土地流转主体,建立价格评估机制,完善农村社保体制和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20.
何美然 《前沿》2010,(14):152-154
研究农地流转制度,不仅要注重正式制度和规范的探讨,也要重视非正式制度的分析;对于农地流转影响比较大的非正式制度主要有:公有制观念、"长官意志"、平均意识、恋土情结、村规民约、血亲及熟人基础上的人际网络结构;农地流转制度创新,要充分考虑各类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方面,促进农地流转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