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福建省三明市HX村的失地农民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适应问题进行实证调查,并对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系统性分析。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城镇化不仅体现为一种地域空间的变迁过程,也应被视为一种精神空间的变迁过程。文章将失地农民的适应问题分成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四个层面展开论述,更为注重考察失地农民社会身份及心理角色的转变,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就解决失地农民的适应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张铁军 《理论研究》2010,(5):64-64,F0003
当前,失地农民虽基本实现了户籍身份的转变,但其对城市的适应还存在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经济生存边缘化、社会交往困难、心理认同不适应等方面。突破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的困境,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失地农民自身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其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虽基本实现了户籍身份的转变,但其对城市的适应还存在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经济生存边缘化、社会交往困难、心理认同不适应等方面。突破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的困境,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失地农民自身三方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其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市失地农民数量迅速增长,大量失地农民经历着从乡村到城市、从传统到现代的剧烈社会变迁,在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中面临着经济、社会、心理层面的诸多困境。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系统的有效运行,需要引导失地农民的主体性建构、加大政府部门的政策促进、呼吁市民群体的社会接纳、注重居住社区支持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失地农民问题成为当今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社会问题。我国政界和学术界对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失地农民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因矿产资源开发导致的失地农民问题以及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问题的研究却很少。在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区多集中在偏远的农村或山区,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会对农村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破坏,例如水土流失、生态失衡等问题。同时矿区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因失地遭受了巨大损失,而且也没有得到社会保障。这体现在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征地费用分配混乱、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处置权没有得到充分尊重、软环境改变的风险补偿不足等方面。保障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关系到城市化能否顺利推进、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为此,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二是建立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周立军 《探索》2012,(5):153-157
失地农民的生活风险问题已日益凸显,主要表现有:基本生存风险、教育与发展风险、社会交往风险和心理失衡风险等,其成因既有政府因素和社会因素,又有失地农民自身因素。因此,为了有效防范和治理失地农民的生活风险,需要政府、社会和失地农民三方共同努力,形成有效合力。制定和实施相关对策,确保失地农民: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收"、失地不失"身"、失地不失"望"和失地不失"保"。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山东省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正处在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伴随这一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部分或全部地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地,于是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民。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在城市的郊区,他们种田无地,就业缺岗,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在我国当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一旦被征占用,农民就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失地农民能否顺利实现再就业,是农村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山东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更…  相似文献   

9.
孙文华 《唯实》2007,(12):55-58
在城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处理得当与否事关社会稳定。透过近年来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表象,对失地农民问题本质进行了细致分析,从制度、经济和社会历史等不同方面对失地农民问题的成因进行系统阐述,指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0.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地无业农民的激增,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因素。妥善安置失地失业农民,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政府在具体政策安排上,要兼顾各方利益,尤其是要妥善安排好失地农民的未来出路,并将能否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纳入各级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从而变成市民。失地农民在转变为市民的过程中,生存条件和他们的心理都会发生剧烈变化,因此面临着角色冲突、文化冲突和规范冲突等问题。我们应当通过调适失地农民的这些冲突,转变他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建立新社区,使他们能尽快地适应城市生活,转变为合格的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产物,需要社会妥善安置。补偿和安置以及与补偿和安置相关联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失地农民所有问题的核心。对该问题的处理目前仍不完善。文章以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为目标,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失地农民的数量急剧上升,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对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失地农民最集中的区域——勐焕街道办事处辖区的五个社区的调查,重点分析了失地农民的基本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雪 《理论学刊》2006,(1):45-46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许多农民都面临着“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境遇,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对于农民来说,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依靠,失去了生活的来源,仅靠征地补偿费用是远不能维持长久生活的。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就是农民的吃饭穿衣问题。失地农民就业难,已成为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面对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所作出的牺牲,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政府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失地农民就业现状据统计,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已超过4000万人,并仍在以每年约200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产生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也随之产生了大量社会矛盾.给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要适应城镇化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必须对失地农民这一群体在拆迁前后的思想态势进行分析,探寻一条加强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问题日益尖锐,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基本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涛  施国庆 《求实》2006,(9):85-88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问题已由发达地区局部社会问题扩展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和处理好失地农民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理论界对此也给予了大量的关注,研究视角也在不断拓展,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3,(10)
失地农民问题的核心在于协调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构建利益协调机制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建立失地农民的利益导向、表达、调节、补偿、约束和矛盾疏导等一系列机制,有利于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构建和实施失地农民利益协调机制,需要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社会力量的参与联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辽宁可持续发展中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和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新时期,党中央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改革开放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在构建和谐辽宁的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和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辽宁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和社会保障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动员、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一、辽宁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及失地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应当说,征用土地和失地农民的出现始于上个…  相似文献   

20.
陈学彧 《共产党人》2005,(24):43-44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大步推进,中西部地区失地农民也越来越多,由于没能解决好失地农民长远生计问题,导致该问题由发达地区的局部社会问题逐渐演变成全国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