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干部,在我国政治、经济和 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处于 “首领”地位,其法律素质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那么,经过这些年的普法教育,我们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到底有多少?他们的法律观念到底有多深?他们依法办事的能力到底有多强?围绕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河北省委党校课题组对华北某省的34名地厅级干部、59名县处级干部,158名科局级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相当数量的领导干部还远远不能适应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其法律素质之低令人吃惊。干部级别越低法律素质越差 本次调查…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谷城县委在干部工作中始终依靠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始终依靠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选人用人。着重凭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评价干部,使一大批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为“发展特色经济,构建和谐谷城”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始终坚持“两依靠”才能把干部选准用好。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南供电局坚持对干部职工进行法制教育,形成了学法、用法、护法的良好风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95年被电力部授予普法教育先进集体的称号,1997年被华东电网和上海电力局指定为“三五”普法试点单位。普法教育成为市南供电局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推动了供电生产的发展。一、知法:普及常识,扫除法盲列宁说,必须不断地向工人阶级灌输先进思想。面对复杂的市场经济,要不要进行普法教育,掌握法律知识,以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部分干部、职工刚开始时存有模糊认识,可归纳为两个字:一是烦,那么多法律法规的条文,要学到什么时…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 ,通过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 ,使我们国家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三个五年的普法教育 ,使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明显增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各个领域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在许多国有企业 ,依法管理是既定的管理方针。但是 ,真正把依法治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是在国家大力提倡依法治国的近几年。通过数年的普法教育 ,职工的遵纪守法观念明显增强 ,要求依法治理、照章办事、强化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企业相继出台了依法管理的文件 ,重新修订、完善了规章制度 ,强化了法律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有法治的保障.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普法教育,立法和司法机关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的法治观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是省教育厅直属事业单位,受省教育厅委托,负责归口管理全省中初等学校校办产业和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开发和规范教育市场,发展教育经济,从1996年起,该中心以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批转的法制宣传教育第三个五年计划为指针,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在法制宣传教育方面,普法教育的背景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普治并举原则理应成为多元社会背景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中心原则,应当做到以普促治,融治于普.在普法宣传过程中,应针对民众关心的法律问题,培养公民的认同感,培育普遍的法律信仰和推广法治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 任何社会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一定形式的社会规范,社会就是依靠种种软的硬的、有形的无形的规范,把社会对个体的期望和要求提供给个体成员,以此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政策和法律同属于社会规范体系,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方面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控制和维护社会发展。因此,政策和法律有着密切的关系和高度的一致性。 首先,政策和法律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决定于经济基础,并反作用于这个  相似文献   

9.
试论法治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包含着这样三层意蕴 :法治意味着法律至上 ,法治意味着民治、自治 ,法治意味着理性的选择。法治被信仰取决于法律的普遍社会服从性 ,取决于参与法律实践活动要素的完备性和协调性 ,取决于普法教育的社会性效果 ,建立这种信仰是一个渐进式的社会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0.
优化能源结构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选择之一。坚持体用结合,从系统论出发,以法律政策、经济政策和行政政策等政策系统引领和助推低碳能源发展,以能源技术研发推进新能源产业化,以资金和金融要素的财政支持等手段弱化新能源的市场成本劣势。只有融合政府政策主导、市场技术主体的系统作用,才能促进新能源产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干部代际更替是透视政治转型和干部甄选政策演变轨迹的重要视角。多数已有研究致力于总结干部类型变化的趋势,但对其解释却长期停留在社会经济因素决定论。本文基于历史分析视角,回归到干部选任制度化的起点,通过党史文献和政策文件分析干部供需的现实状况,解释从革命一代到技术型干部的代际更替,分析"文化大革命"后干部选拔任用的历史转折,探讨革命一代的退出、干部甄选标准的确立、中青年干部的选拔培养和干部来源问题的解决如何赋予专业技术人才以新的职业发展机遇,并从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政党身份等方面分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专业技术人才如何与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甄选标准相匹配,从而顺利进入党政机关工作。  相似文献   

12.
陆舒 《学理论》2009,(23):216-217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习近平同志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上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到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全局性、战略性高度。作为履行贯彻执行国家土地、矿产资源和房产管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职责的国土资源部门,不断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在时效性、广泛性、灵活性、自主性等方面已不能充分满足干部在职学习、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发挥网络的自由开放优势,大力推进教育培训工作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当前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国际间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交往中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我国加快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的步伐。有关方面决定用2~3年的时间,开展知识产权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干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知识产权是劳动者对自己智力劳动所创  相似文献   

14.
李鹏 《理论视野》2005,(3):23-25
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着法律、行政、政策和产业壁垒等方面的市场准入限制,通过放开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能够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国内公平竞争环境的建立,扩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一) 上海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三年多来的普法教育,学习了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民事诉讼法、经济合同法等方面的基本法律常识,并把学法和用法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推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了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在主要的经验和做法上,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干部带头学法用法,一级推动一级.1986年初,举办了市级领导同志参加的法制系列讲座.不久,区、县、局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到市委党校轮训,各部、委、办对副局级干部分头组织轮训.由于"先当学生,后当先生",局级干部学习后,有效地推动了处以下干部学法用法.  相似文献   

16.
道德与法律是辩证统一的。法律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由人的经济关系决定的,用善与恶、好与坏、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道德现象为标准来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行为规范。道德与法律二者有明显区别。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 道德与法律从性质来看具有一致性。道德与法律都  相似文献   

17.
受乡土规范的代位性、农村经济发展的有限性及农民权利观念的消极性等因素影响,现代社会的农民法律意识依然淡薄。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法治社会的构建及市场经济的深化,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已是当务之急。从现实出发,改善农村的法律环境、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三讲”教育既是提高干部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推进干部道德建设的强有力措施。可以说,“三讲”教育为干部道德建设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和有效的途径,找到了新的切入点和推动力。干部道德是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开展道德建设必须把干部道德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第一,干部在道德建设过程中处于领导者、组织者和示范者的地位。干部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带头人。不仅道德建设要依靠干部去动员和组织群众来完成,而且社会道德原则的贯彻要依靠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社会上一切高尚的道德行为也要依靠干部去宣传和提…  相似文献   

19.
晓温 《瞭望》1986,(29)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活了,特别是第二步改革开始后,商品生产发展,流通渠道增多了,横向经济联系加强了,整个农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但是,随着经济的活跃,人与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经济关系的加强,各种经济纠葛日益增多,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加强经济法制管理。而当前农村的许多干部、农民缺乏有关法律知识和管理工作经验。在许多经济活动中往往草率决策,盲目行事,结果引出了大量纠纷和案件,而对这些纠纷和案件不能以法律为武器正确加以解决,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亟需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亟需解决一些突出问题,要增强法律至上、法大于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扩大依法治国的民主基础,深化立法、执法、司法、普法教育制度的改革,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机制,特别要加强和改善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