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年以前,电视剧《新星》里的主人公——清官李向南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官难,做清官更难。”这句话曾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许多年以后,一位县委书记的无奈感叹,也引起了人们的共鸣:福建省平谭县县委书记刘嘉静在任3年,先后拒贿10余万有人说他“沽名钓誉”,还有人说他“捞政治资本”……刘书记无奈地发出感叹: “能使寻常见,清廉第一难。”清廉何以难为,清官何以难当?  相似文献   

2.
老彭治"病"     
熟悉老彭的人都知道老彭的眼光特厉害,照你一下就像投过来两道X光射线。有人说这是老彭常年修炼气功的结果,比如他能给人发功治病,通过“看气”能迅速准确地诊断出病源所在。老彭在纪检部门任职,久而久之又有了这样的传闻:老彭“看气”还能看出谁是贪官谁是清官,因为贪官头上冒  相似文献   

3.
择善而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落马下水”蜕化变质的一个沉痛教训,就是“上司搞得我搞得,周围搞得我照样”不能择善而从。择善而从,是古往今来一切正人君子、清官廉吏为人处事的一条重要准则。孔子在《论功》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强调要扬善改过,择善而从。在奴隶、封建社会的官吏中,贪赃枉法、巧取豪夺、醉生梦死、昏庸无能者比比皆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也仍然不乏择善而从、奋发有为、公正廉洁的清官。春秋时宋国的贤臣乐喜,一次有人送他一块美玉,他严辞拒绝。献工的人以为乐喜是怕…  相似文献   

4.
文心 《中国律师》2005,(2):37-37
中国律师论坛肇端于新世纪之初,发韧于律师行业民间。从它诞生之时起,就被赋予了开放、专业、发展、真实的特点。不经意间,中国律师论坛从春城昆明转战国际大都市上海,从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来到庐州古城合肥。四届论坛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其可圈可点之处已经保留在每一个躬逢盛会的人的记忆中。四届论坛下来,它获得了许多赞誉,但也引发了不少非议。究其根本,我们对于中国律师论坛是一个什么地方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中国律师论坛不是一个富人俱乐部,也不仅仅是一个律师行业的精英峰会。有人说,与会的都是已经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也有人说…  相似文献   

5.
《东化录》谓“:康熙年间有清官,雍正年间无清官。”此说并非无据,而是大致反映了两位君主不同的吏治思想及由此而来的官场风习。康熙大力表彰清官,清代负有名望的清官廉吏多出于此时;雍正改兴廉为养廉,片面倚重惩防措施,虽收一时之效,却埋下官场风气渐衰的隐患。吏治腐败问题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痼疾,不仅是令黎民百姓扼腕,也是最高统治者最为头痛的问题。他们千方百计地加以防范,结果却是防不胜防。如明太祖朱元璋立重典、动严刑,甚至屡兴大狱,采取剥皮实草的酷烈手段,亦未能根治腐败。到清代,精于治道的康熙政尚宽仁,采取了颇为不同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清官和酷吏     
今年春节期间,几位好友相聚,难免谈及反腐倡廉这一全党全国关注的话题。一位老兄说,某某是清官;一位老弟讲,某某是酷吏。我则插言道,清官必是酷吏,而酷吏未必是清官。大家议论一通,并无统一的认识。 然而,这一话题并非说着玩玩的。从古到今,凡真心实意为平民百姓办事,心中装着老百姓的掌权者,对他们的下属必是酷吏。 也许不必引经据典,当以现实为证。针对香港一家报纸说朱镕基总理的“本事就是拍桌子、捶板凳、瞪眼睛”,在今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  相似文献   

7.
杜娜娜 《山东审判》2015,(1):117-118
小时候我喜欢听爷爷讲故事。爷爷没进过学堂,识字很少,但乐意讲郑板桥的故事,他讲"郑板桥是个清官,卸任潍县县官返乡时,只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载着装有书和笔墨的箱子,另一头让送他的伙计骑。伙计还小心地帮他带上一盆兰花,这就是全部家当"。我扬起稚嫩的小脸问"清官是个什么官儿?"爷爷停下手里的活计,指着桌上的一碗水说"清官就像这水一样清"。参加工作后,回家和爷爷聊起自己工作的事情,他凝视着我递给他的水杯,缓缓地说到,  相似文献   

8.
正清朝雍正年间,直隶吴桥县令常三乐在例行考核中得到两条评语:"操守廉洁",是个清官;"懦弱不振",工作打不开局面。对此,有人认为常三乐挑不出大毛病,提醒一下算了。雍正看了报告,朱笔一挥:撤职!理由很简单,县令责任重大,常三乐没有责任心,本身就是失职渎职。  相似文献   

9.
设计为27层的大厦,历时8年,竟然只建了一个地下室。有人说是决策失误,也有人说是腐败所致,更有人说是违规操作的遗患……  相似文献   

10.
于永军 《检察风云》2014,(18):28-28
唐人笔记小说中有则故事说,有个县令非常渴望当一名清官,无奈天生有一双馋眼和一颗贪心,见了“黄白物”就眼馋心痒,总是把持不住,纵有良好愿望,终究还是一个贪官。因而,每每受到良心谴责,感觉痛苦极了,便跑到阎罗殿诉苦。阎王爷说,你果真想当清官也好办,只要能够忍得住煎熬,将贪心洗净、馋眼换掉就成。县令表示愿意。于是,阎王爷便命“鬼医”替他洗了心、换了眼。果然,这个县令后来真的改邪归正,成了一名清官。  相似文献   

11.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只要提起杨翔宇,大伙儿个个竖起大拇指,夸他"威力来"(侗语,能干的意思)。杨翔宇是林溪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林溪司法所原所长。有人说杨翔宇是群众身边的"和事佬",有人说他是接地气的"普法员",还有人说他是乡村振兴的法治"护航人"……群众对杨翔宇的每一个称呼.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 《行政许可法》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创新。有人说, 《行政许可法》的公布施行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有人说,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将由此迈入一个新的境界。还有人说, 《行政许可法》的施行,无异于中国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那么,贯彻实施这部重要法律——  相似文献   

13.
清代《草堂书屋》里的一个故事:说有个知县,死后到阎王爷那里表功,称他在人世间如何清廉,每到一地只喝老百姓一杯清水。阎王爷笑了笑说:“如果因为只喝一杯水就是好官,我不如在县衙大堂上设一个木偶,岂不连水也不要喝了?你在世间没给老百姓办过实事,遇事总是绕着走,这样的‘清官’如何富民一方?”这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双轮集团总经理刘俊卿于1993年刚到“高炉”上任不久,便号召全厂展开了一场“好人是不是好干部”的大讨论上说的。他引用这样一个故事,目的就是要人们知道:既要努力地做事,又要清清白白地做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  相似文献   

14.
仲志远 《法人》2005,(1):44-47
来自业界的传闻给他本人笼罩上了 许多神秘的色彩。有人说他绝对是中国 内地民营影视制作业界的一个传奇,有 人说他创立的公司是一家夫妻老婆店, 有人说他的谈话乃至演说颇富煽动力, 有人说他鼓吹的宏大构想多半都是泡沫, 有人说他的公司经营就潜伏着巨大的问 题,还有人说—— ……  相似文献   

15.
正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贤相,亦是《史记·循吏列传》中记载的第一位清官。他从小胸怀大志,勤奋好学。后被引荐给楚庄王,楚庄王任命他为楚国令尹,即丞相。相传在他刚任令尹之时,曾受到一位老者的教诲。当时,文武百官、亲朋好友乃至普通百姓都纷纷前往  相似文献   

16.
清官论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清官的内涵、清官的特点、清官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清官的历史作用以及清官的精神等五个方面,对清官这一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中的重大课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史实的考察,试图说明: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尊重法律、强调民主、追求自由与平等、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等的同时,政府官员在政治、经济乃至个人生活上必须弘扬中国古代的清官精神。  相似文献   

17.
沈栖 《检察风云》2014,(17):31-31
将封建社会的官吏分为“清官”与“贪官”两大类,大致还是靠谱的。前者受到人们的赞颂和期盼,后者则遭到人们的谴责和唾弃。当年,“文痞”姚文元在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时曾断言:“清官比贪官更有危害性”,说清官善于伪装,有着极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这纯属扯淡!要不然,现如今“清官戏”怎会如此受到追捧?百姓中怎会依然存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清官情结”?  相似文献   

18.
沈栖  陆华 《检察风云》2014,(13):32-32
常读史书,偶见清官格外钦羡,因为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时代,清官委实是凤毛麟角.近览《明史》,杨溥和范理的清廉事迹值得一书.  相似文献   

19.
包拯(公元999年——1062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清官,他铁面无私,明察善断,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历史犹如大江东去,包拯的名字却长留人间,这是人民对他做出的肯定评价。包拯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灿若明星的时代,如著名的政治改革家范仲淹,主持熙宁变法的王安石,史学巨子司马光,自然科学家沈括,等等,数不胜数。和这些人相比,包拯并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然而,包拯身后的名声却越来越大,超越了他的同辈人。明代曾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宋之名臣彬彬其盛,何独公之名愈久而  相似文献   

20.
大选在即     
由作家胡小林创作的 《清廉市长》一书,讲述了一位地级市 市长的心路历程--当官难,当清官 更难,当为老百姓办好事的清官难上 加难。该书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在现 行体制下,选一个好官,会给一方百姓 带来福音;选一个贪官,会给一方百姓 带来灾难。作家用纪实性的笔法、一波 三折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个个性鲜 明、为政清廉的市长形象,是一部写人 叙事俱佳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