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凡事皆有度     
王爱军 《党政论坛》2010,(20):11-11
曾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跟着父亲到田里干活。锄草时不小心把一棵瓜秧给铲断了。他的父亲曾皙脾气非常暴躁,看到后大怒,拿起一根大棒就朝曾子劈头盖脸打去。曾子经常听孔子讲孝,看到父亲生气要打他,心想假如逃跑的话,父亲打不到会更生气,那怎么能说是孝呢,就等在那里,一动不动。  相似文献   

2.
<正>2007年2月4日,父亲肖思明走完92年的人生道路,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在清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封他写给子女的信。父亲晚年时写的字不易辨认,一般是他写完材料,再由别人誊写,这封信是父亲的底稿。信里主要讲,父亲看到《人民日报》连续报道教育子女的文章,就复印几份,寄给在外地工作的子女。要我们身体力行,教育引导自己的孩子,提高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3.
湘绯 《瞭望》1991,(45)
孩提时,从父亲收藏的《京剧汇考》上,第一次看到梅兰芳的剧照,便为他天仙般的姿容所倾倒。当父亲告诉我,这是一个男子妆扮的时候,我简直惊呆了!稚嫩的心田由是深深印上了梅兰芳的大名。但是,直至六十年代初,我才有幸观赏了梅的表演。当我第一眼看到那个已经发福  相似文献   

4.
去年三月的一天,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单得真的家里发生了一场小“风波”。 吃晚饭的时候,单得真的长子高兴地告诉父亲:“州委组织部已经找我谈话了,叫我到州委或州政府工作。”儿子满以为这件事能得到父亲的赞许和支持。没想到一句话未说完,父亲脸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了:“你们青年人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象你这样见异思迁,一辈子什么事也干不成!”看到父亲严肃起来,儿子红着脸,没敢再说话。 单得真的长子大前年从西北民族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临夏州委党校当教员,一些好心的人觉得  相似文献   

5.
最近看到一则幽默,颇有启迪意义。儿子问当局长的父亲什么是“已知数”,什么是“未知数”。父亲正为眼下反腐风声紧心里烦着,就没有理睬儿子。可儿子仍穷问不舍。父亲没好气地答道:“我收下的红包是‘已知数’,检察院什么时候来查我就是‘未知数’。”  相似文献   

6.
公司的发展遭遇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开了很多次会议,智囊们也没能拿出一个明确的好办法来。看到我每天忧心忡忡的样子,家人很是着急。一日,晚饭后,父亲过来和我闲聊,向我问明了原由。  相似文献   

7.
正1984年4月的一天下午,我放学去父亲单位,看他在办公室里忙着。办公桌上凌乱地摆放着"作业单"和一些工作资料,我不知道父亲在干什么,也看不懂他在忙什么。"我饿了,啥时候带我去吃饭啊?"父亲一边整理资料文稿,一边从更衣柜里拿出了面包和香肠,"你先吃吧,挺好吃的,我要去一趟站台,看看卸车的情况……"我看到他拿着一沓"作业单"急匆匆走出办公室。等父亲带我走出办公楼,路灯都亮了,星星静静地眨着眼睛。后来,从学校阅报栏里工厂自办的《松陵报》上得知,中国第一架多用途高空高速全天候歼击机——歼8Ⅱ飞  相似文献   

8.
正颠沛流离的童年卢沟桥事变的前一年,也就是1936年,我在北平出生。童年的记忆是片段而模糊的,像老旧的无声影片时常出现在脑海里。1岁时我坐在家中地板上,哭叫着看到父亲被日本宪兵押进囚车;爷爷晨昏的拥抱是童年  相似文献   

9.
郑执 《瞭望》1985,(13)
正确的选择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知识分子,然而他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他叫曾天民。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各民主党派人士对祖国四化事业的一片赤诚。 曾天民出身在一个爱国者的家庭。他的父亲曾省三,是孙中山先生的私人秘书,早年追随中山先  相似文献   

10.
捉狼记     
《侨园》2017,(Z2)
正小时候,我居住的偏僻小山村,四周林深树密,野兽众多,狼是那里常见的动物,有时还能看到狼群。由于人类不断侵扰、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人和野生动物的冲突难以避免。一天,隔壁二叔来找我父亲,他家圈里的小毛驴不见了,让父亲帮助寻找。结果在离村头二里多地的林边发现了被野兽吃得只剩下驴头和四肢的毛驴残骸。看来是群狼所为,二叔气坏了,发誓捉狼为小毛驴报仇。我问父亲,二叔家的毛驴在圈里,怎么死在了林边呢?父亲告诉我,狼是很聪明的动物,它们在猎杀大型动物时,总是联合作战。"赶驴"是它们的拿手好戏。狼群少说也有五六匹,它们  相似文献   

11.
感恩音乐盒     
何礼仁 《侨园》2011,(8):45
父亲是省重点中学的教师,从教几十年,兢兢业业悉心教书育人,如今已桃李满天下了。今年高考父亲班上45名学生成绩大部分都上了一本线,父亲觉得自己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心里很高兴。一天下午,我正陪父亲下棋,忽听邮递员在楼下喊父亲的名字,邮递员说有包裹请父亲签收。父亲疑惑地接过了包裹。回到家,父亲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里面是一个小巧的木盒,打开木盒,一个精美的音乐盒躺在里面。我好奇地  相似文献   

12.
饶漱石是我同父异母的兄长,比我年长2 8岁,他参加革命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因为大哥1928年离家后,一直没有音信,所以小时候父亲也没有跟我谈起过他.1946年国共和谈期间,在南昌一中教书的父亲偶然在校图书室一份画报上看到北平军调部国、共、美三方代表会谈的报导,画报上刊登了共方顾问饶漱石的照片.这位顾问名字与我大哥相同,相貌也有点像,但大哥离家时没有小胡子,照片上的饶漱石却留有小胡子.  相似文献   

13.
郭红敏  卫红春 《侨园》2013,(6):70-71
<正>《铁流》成为代表作在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镇路沟口村,有一座土木结构的两进庭院。1897年8月11日,中国当代著名散文家、翻译家,鲁迅和瞿秋白的挚友曹靖华就诞生于此。如今,这里已成为三门峡市文物保护单位。曹靖华从小跟着父亲曹植甫读书。曹植甫为人刚直,反对守旧,力持创新。20岁时,他赴陕州考中了晚清秀才。他本可以得到更高的功名,但他痛恶时政腐败,又看到家乡愚昧,便回乡设校授徒,教化育人。曹靖华少年时受父亲进步思想的影响,在开封省立二中求学时,参加了"五四"运动,并被选为河南省学联代表,赴  相似文献   

14.
在澳大利亚南部有一个农场,主人是位农学博士,农场是他父亲的父亲创办的,他继承了祖父的遗训,一直专心经营着这片只有100公顷的土地,遗训的核心是:实行土地轮作制,不得无度耕种。他父亲临终时把他叫到床前说:土地有它自然的尺度,任何时候都不能超越这个尺度,无休止地索取,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在你祖父去世后,我刚接管农场时,看到由我们培育种植的奇异珍果和天然卷菜,国际市场上十分畅销,尤其是天然卷菜,只有我们独家生产,价格成倍上翻,  相似文献   

15.
耿筱云 《团结》2012,(3):57-59
父亲耿德星的一生,是一部传奇,是一本巨著。当年父亲在世的时候,偶尔浏览了几行。现在书籍成灰,永远也没办法知道父亲当年的内心世界了。只是有一件事很欣慰,父亲当年付出深情的东西,也正是我现在越来越深爱的。从战争中活下来是一个意外早在年轻的时候,父亲已经以身许国,投身行伍,随时准备用生命报效国家。但他没想到,自己能从一个旧式军校的毕业生,成长为一位将军;更没想到,经历无数次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五年深秋的一天,四川叙永县大树乡青年罗仕华疾步走在回家的路上,想到自己就要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脸上绽出甜甜的笑容。到家了,罗仕华站在门前,刚才的兴奋骤然变成了忧虑:父母会答应自己走吗?两个妹妹在上学,十岁的弟弟仕银是个哑巴,父亲卧病在床。 走进家门,罗仕华沉默了一袋烟工夫,终于对卧病在床的父亲说:“爸,我去验兵了。”他出乎意料地看到,躺在床上的父亲罗永书虽没有说话,眼睛里却掠过一丝满意的神色。罗仕华一颗悬着的心放下来了。然而,面对家里缺乏壮劳力的状况,他有些犹豫了:“爸,我不应该去报名。”不料,罗永书坐了起来:“尽说傻话。你走了,家里有我呢。别看我眼下有点儿病,这算啥,爸才四十二岁,病好了,啥子活计干不来!”“俺罗家要出军人了!”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6,(9)
正每年夏天,当长江流域发生洪水时,我的心立刻会扑到那一方热土上。1969年,我作为武汉市老三届的知识青年被下放到公安县北闸区荆洪大队。我下放的队紧靠长江大堤,离荆江分洪的北闸只有2华里。闲暇时,我曾跑到北闸去玩,当看到那长长的一排气势恢弘的闸时,我浮想联翩,激动不已。1954年长江流域发大水时,我的父亲曾经在武汉的江堤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18,(11)
正父亲中风了。父亲只剩下半个父亲了。现在再看父亲,父亲怎么也不像父亲了。过去父亲像一只豹子,衣服挺括挺括,头发水光油亮——梳的是大背头,向后,把阔大的额头露出来;口袋中还装着小骨梳,时不时就掏出梳子梳一下。小时候的我经常羡慕那把小骨梳。父亲如果能亲亲我、抱抱我或者摸摸我该有多好,可父亲没有。父亲不但没亲过我,也没有亲过、抱过大哥二哥。  相似文献   

19.
1980年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获第一名)震动了全国美术界,也深深扣住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父亲”那布满皱纹、黝黑的脸,沁满汗珠、鼓着青筋的额,老树皮似的手和由于长期劳作而变形的指甲,干裂的嘴唇,残存的牙齿,盛满清水的粗瓷碗,那在烈日下带伤劳动而又无哀怨的充满慈祥的表情,使大学生们的心都颤动了:他忍受着痛苦,用血汗供我们上大学!北大历史系几位学生流着泪说:“想想‘父亲’,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发愤读书呢?”两个即将出国留学的学生看到这幅画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16,(7)
正父亲是一介农民,生活在豫东平原,今年已70高龄。我是父亲精心培育出来的读书人,从乡村到都市,从贫瘠到小康。父亲呕心沥血,壮心不已。18年前,我从农村来到城市读大学,期间曾写下一首关于父亲的小诗,至今未忘一瘸腿的父亲/拉着一车稻草/挪出田地/架子车,在夕阳中/蹒跚/稻草瑟瑟作响/像在倾诉/他最清楚/老人,无声的呻吟在那个时节,我写下不少关于父亲的文章。彼时,父亲在我的眼中已渐苍老,他一天到晚,蹒跚在田地间,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