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炎培有两个清名:一不愿敛财,二不肯做官。不敛财黄炎培一生兴学,不遗余力。他口才甚好,善于筹款,获捐甚多,但是面对各方资助,他从不据为已有,不贪不占,不挪用乱用,甚至枵腹从公,不领工资,只取生活费。  相似文献   

2.
《各界》2011,(8):F0002-F0002
1、黄炎培 黄炎培(1878年-1965年),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1945年他与胡厥文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图为黄炎培在政协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发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与黄炎培1945年在延安关于政权兴亡周期律的精彩谈话已经广为流传、脍炙人口、深入人心。遗憾的是,从报刊文章到中央文件一直全写作“政权兴亡周期率”。这显然是错了! 因为“率”是两个相关量之比值。如圆周率为圆周长与直径之比(约为3.141592653);如机械效率为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如通常泛泛而言(不说具体数,只说高低)的工作效率为成果与花费时间之比。可是毛泽东与黄炎培这段精彩谈话所探讨、总结的是一个规律。黄炎培  相似文献   

4.
王彪 《学理论》2009,(31):202-203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也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开创者之一。他在职业教育思想上有自已独到的视角和研究,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在实践上,他有独创性的试验和行动,推进我国的职业教育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和冷、褚辅成、章伯钧、左舜生、傅斯年等六位国民参政员,应毛泽东主席之邀,飞赴延安访问。7月4日下午,毛泽东邀请黄炎培和冷到他家作客。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了几天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屯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毛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  相似文献   

6.
曾几何时,叱咤风云,以铁腕著 称的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哈 托,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在他晚年时竟是如此的下场。8月8日,印尼最高检察院的一纸诉状将把他送上审判台。雅加达南区法院正式受理控告苏哈托利用福利基金会贪污敛财的起诉并接到长达3500页的调查苏哈托问题的有关材料。如果不出意外的话,8月下旬一直没有露面的苏哈托将在法庭上通过电视直播与亿万观众见面。仗势疯狂敛财 苏哈托自1998年5月21日被赶下台后,印尼大多数人民一直强烈要求政府审判苏哈托及其亲信,把他们非法所得收归国有。印尼新政府克服重重阻力,终…  相似文献   

7.
一、“历史周期率”与执政党建设问题的提出1945年7月,毛泽东和到延安参观访问的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长谈。在这次谈话中,黄炎培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毛泽东首次提到革命胜利后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在这之前毛泽东已有思考)。当时,黄炎培对毛泽东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家,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事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览…  相似文献   

8.
程超 《瞭望》1994,(34)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和章伯钧、傅斯年等六位国民参政员,应毛泽东主席之邀,飞赴延安访问.7月4日下午,毛泽东邀请黄炎培到他家作客.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  相似文献   

9.
言己 《瞭望》2004,(13)
举凡贪官,大都不满足于“小富即安”,为了疯狂敛财,通常会“飞驰”在“腐败高速路”上。其敛财途径不外乎这么几条: 一日“吃工程”。资料表明,不少大贪、巨贪收受的巨额贿赂大部分来自于包工头。尽管工程发包要求公开、透明,但由于“一把手”通常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甚至对某些“油水大”的工程实行“钦定”,从中吃“回扣”。  相似文献   

10.
李响 《党政论坛》2012,(2):43-43
黄万里极具中国传统士大夫的风骨,敢于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颜死谏”。父亲黄炎培非常了解儿子棱角鲜明的个性,他曾经送给黄万里一句座右铭:“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意思是要有原则,但待人处事有回旋余地。黄万里晚年说,他一生错误在于未遵父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卖官发生在东汉灵帝时期。灵帝称帝不久,感到私财寒酸。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他颁旨在全国"大卖官"。圣旨一下,各地有财有势者踊跃认购官帽,官市兴旺,后宫库银很快爆满。灵帝敛财心切,在同年再度下令:将朝中"三公"重位按每职一千万拍卖,"只留帝位不市"。一时间,花钱得到官职者挤满朝堂。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节前,吉林省榆树市某镇派出所长“突发奇想”,根据往年春节前后镇派出所都要处理一批赌博者,并查缴一定数量赌资的情况,他产生了节前向平时好赌的人提前收取赌博“罚款”的意向,并在全镇治安防范会议上向各村村主任和治保主任提出动议,让各村比较“好玩的人”先集点钱,春节期间就不下去抓睹了。结果,该镇派出所辖区9个行政村有5个村交了款,共计2.28万元。禁赌本是打击歪风,维持治安,倡导文明的正事。对聚赌的人处以罚款,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但到了这位派出所所长那里,抓赌,成了他“敛财”“创收”的手段。于是…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2006年上海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相继召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已跃上新的台阶。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人们愈发缅怀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职业教育思想的系统阐发者黄炎培先生。黄炎培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研究,积极倡行职业教育。他既是教育实践家,又是教育思想家。本文仅涉猎其部分教育理念,以管中窥豹的形式探究其独特的当代价值。一、确立职业教育的地位在今日党和政府的大力倡导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驾齐驱,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两大支柱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社会上确实存在着重视普通教育而歧视职业教…  相似文献   

14.
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参观,他在那里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但又有所担心,中国共产党廉明的政治作风和蓬勃的革命精神能够维持多久呢?于是,他对毛泽东谈起了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问题,毛泽东当时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八十年来》,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第148~149页)世纪之交,回顾与反思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跳出历史周期律”之路,实际上是一条不断拓展民主的新路,其间虽…  相似文献   

15.
一张录取通知书要价10万元。声誉卓著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陷入丑闻难以自拔,此事迅速聚焦了社会各界的目光。更有了解内情人士指出,北航招生腐败不过是冰山一角,在高校招生过程中,通过定向招生计划变相敛财,使用机动指标降分录取,利用少数民族预科生指标、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特长生招生、补录等招生环节变相敛财的还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黄炎培、梁漱溟等乡村建设派代表人物参加了中共组织的土改团,到苏南、四川等地参观了中共领导的土改。通过近距离体验,黄炎培、梁漱溟等认为,给农村带来"蓬蓬勃勃新气象"的土改完成了他们乡村建设所追求的改造人心、团体生活、群众自治等目标,不啻于一场"乡村建设运动",而这场"乡村建设运动"的成功应归因于共产党领导群众开展了阶级斗争。对阶级斗争一贯持保留态度的黄炎培、梁漱溟逐渐改观了自己的看法,向共产党靠拢,甚至主动提出用共产党思想理论改造自己,这为后来他们参加思想改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4)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黄炎培先生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是通过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二是加强师资建设和校企合作,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职业性和针对性;三是整合教育资源,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协调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王温舒生年不祥,卒于公元前103年,年轻时是咸阳的一个混混,过着打架斗殴,杀人藏尸、盗墓抢劫的勾当.这种人渣本来早应该就地正法,但他运气好,碰上了汉武帝提倡严刑酷法,竟然混入了公务员队伍,他心狠手辣,办案能力强,逐渐成长为超一流的酷吏,先是被另一酷吏张汤看中,后被汉武帝宠爱,将酷吏生涯做到极致.不过,和张汤不同,张汤酷而不贪,王温舒是又酷又贪,杀人如麻,敛财无数.  相似文献   

19.
阿峻 《侨园》2011,(11):46-48
近来热点新闻不断,"中华脊梁奖"、"郭美美事件"、"卢美美事件"……在这些新闻背后,均有敛财的"协会"在作怪。人们不由得好奇,协会到底怎么了?标榜以增进共同利益为目的,注重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监督和自我保护的协会,为什么会变成只讲收费不讲服务,甚至欺骗会员的"江  相似文献   

20.
关于民主选拔领导干部的思考中共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淳(一)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改革,是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干部任用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民主机制。毛泽东在1945年对黄炎培先生说过,只有让群众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