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文博士所著《东亚社会变革》一书已于2 0 0 3年 8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东亚社会变革》一书由上、中、下篇三部分组成 ,共 3 0万字。上篇“本土化”重点探讨了战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没有照搬西方模式 ,而是注重从实际出发 ,探索具有东亚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认为“发展型国家”、家族主义企业、和谐的劳资关系、以个人和家庭为主要负担者的社会保障制度和适应发展需要有所变化的儒家文化是有利于东亚经济发展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主要因素。中篇“地区化”主要论述了 …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周方冶主编的《亚洲的发展与变革》一书已于2007年7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深入了解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与现状,已成为学术界、政界和商界所共同关注的重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于2006年设  相似文献   

3.
4.
5.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李文研究员的学术新著《东亚合作的文化成因》一书已于 2 0 0 5年 1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张蕴岭教授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合作中心设立的研究课题“东亚合作的思想文化基础”的最终研究成果。作为一部从思想文化角度探讨东亚合作进程及其前景的专门著述 ,《东亚合作的文化成因》一书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解体和重构的过程 ,揭示了东亚文化圈和东亚经济圈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二战后思想文化因素对东亚合作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 ,并对 2 1世纪东亚文化复兴的意义、内容以及东亚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张蕴岭研究员主编的《东亚区域主义:趋势与回应》(英文版)一书即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该书是2001年启动的东亚合作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也是此前出版的《东亚合作:进展与未来》、《东亚合作:寻求协调一致的方式》的姐妹篇。  相似文献   

7.
东亚出版人会议紧扣着东亚文化与出版两大主题,从人的交流、书的交流到企划出版的交流这3个层面,既务虚也务实。一方面通过相互间的文化与理念的交流,期望了解彼此邻近却隔膜的现代化的心路历程;另一方面则通过共同出版"东亚人文书100",进行跨越国界的文化事业的交流。不过,中、日、韩3国所推荐的书目依然代表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诉求,因此,如何通过文化的交流来重构东亚的价值和理念,还需要出版人的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8.
东亚家族企业的社会功能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文 《当代亚太》2002,(1):35-42
战后东亚普遍存在的家族企业与西方国家的家族企业在文化背景、成员关系和历史作用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家族企业是战后东亚本土资本形成和积累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东亚家族企业的产生经历了从旧的、以土地为经济基础的血缘共同体向新的、以资本和劳动收入为经济基础的血缘共同体转变,而其发展则在于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实现向现代科层制企业转换.  相似文献   

9.
2003年8月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中邵志勤出版了一部专著——<东亚经济的发展与调整>(以下简称<简整>).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与世界知识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亚太丛书"中的一部.通读全书,总是感觉是:本书从理论到实际,还有大量的数据分析,问我们展示了东亚经济发展与调整的全貌,是一部可读性强、有学术深度的著作.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月,斗山东亚出版社在汉城推出了《东亚Pime中韩辞典》。该辞典的问世,对韩国中国学界和学汉语的人来说,可谓是一大福音。 该辞典乃是汉阳大学中文系孙叡徹教授花费14年心血,一点一滴,积少成多累积而成的成果。谈起编写辞典的动机,孙教授因见当时市面上的中韩辞典体系上不够完整,使用上又常出现不方便之处,于是对文字学研究很深的他,试想作一番拾遗  相似文献   

11.
东亚安全:合作模式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安全体簇生的东亚地区,并存有美国主导的东亚联盟体系式安全合作、东盟地区主义式安全合作、中国倡行的多边协治式安全合作等三种安全合作模式,其中,美国的东亚联盟体系式安全合作模式在复合型的东亚安全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东盟和中国所倡行的安全合作模式,还停留在安全合作观念倡导和通过集体联合来尝试性建构地区制度性安全纽带的层面。东亚地区所存在的三种安全合作模式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力相互制衡关系。再加上地区范围内大国间的结构性对抗和潜在冲突,东亚安全困境的产生和存在成为必然。东亚目前不具备建构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可能,三种安全合作模式的共存仍将是地区安全结构的主要内容,复合型的安全结构态势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2.
长久以来,东亚经济增长一直是在供求要素结构不完备的经济体系下实现的,这一内在缺陷决定了东亚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才能实现经济增长。外部力量既是东亚外向型经济增长的结构基础,也是影响或控制东亚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预示着有利于东亚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发生逆转,迫使东亚开始新一轮的结构调整与转型。而此次结构调整与转型将主要通过对过去经济运行体系特别是市场要素缺失的矫正来实现,以尽可能减少外部力量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二战结束以前,受皇国史观的控制,日本史学界的主流态势是基于军国主义分子宣扬的日本的"神国"性,强调日本国家、民族形成过程的独自性,而将日本历史作为东亚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广阔的东亚历史视域下研究日本社会发展史的研究者极少。二战结束后,受民主化社会思潮的影响,并出于理性把握日本的历史和未来的目的,关于日本历史的发展形式,日本史学界打破以往的"独善"史观,开始较客观地阐释日本历史与古代东亚历史之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古代日本国家的形成,是在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国际环境影响下形成。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学界对东亚市民社会形成状况的宏观研究比较多,但是从中产阶层和社会组织视角进行的微观研究比较少.市民社会在东亚的形成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制约,找到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一直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文章通过对中产阶层和社会组织的功能进行分析后指出:在东亚,决定市民社会形成的关键因素是兴起于草根社会的各种各样的具有"公共性"的社会组织,而西方学者指出的"伴随中产阶层登上社会舞台,必然形成市民社会"这一命题却不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5.
现任韩国驻华大使金夏中撰写的《腾飞的龙》一书于2002年10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韩国外交家首次对中国进行研究的尝试。作者于1969年毕业于汉城大学中文系,1973年进入韩国外交部,曾在美国纽约、印度、日本及中国等地工作。他历任韩国外交部东北亚二处处长(中国处处长)、亚太局局长、外交部长特别助理、韩国总统府礼宾秘书官、金大中政府外交安保首席秘书官等职。  相似文献   

16.
自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 ,中国人学习韩国语 (朝鲜语 )的人数大增 ,学习热情也越来越高涨。值此之际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宣德五研究员撰写的《朝鲜语文论集》一书于 2 0 0 4年 7月由开明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收集了作者在不同时期撰写的有关朝鲜语研究的论文 ,是作者 5 0年来学习、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结晶。全书共 30 7万字。该书按其论文性质分为 7组 :第一组为“朝鲜文” (韩国称“朝文”)研究 ,概要地介绍了朝鲜文的文字体系、语音体系 ;第二组论文论述了语法问题 ,对朝鲜语语法系统作了概述 ,并具体分析了朝鲜语的句法结构特点和词法…  相似文献   

17.
《儒学与现代化》一书出版韩国黄秉泰教授撰写的《儒学与现代化——中韩日儒学比较研究》一书,最近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专著是作者1976—1978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政治科学时博士学位论文。作者试图从历史角度,用比较...  相似文献   

18.
吴征宇 《美国研究》2002,16(1):144-146
整个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历史大致上可以概括为美苏冷战的历史.这场美苏之间的竞争最初集中于欧洲和西亚,但不久以后冷战便呈现出扩、散的趋势,而首先波及的地区就是人口密集、形势复杂的东亚.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蔡佳禾的《双重的遏制: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东亚政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以下简称为《双重的遏制》一书;对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的东亚政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李文教授主编的《东亚:宪政与民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是一部从东亚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力求客观地反映、科学地解释东亚政治发展本身提供的全新的现象和见识的著作。全书共收纳了由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22名学者所撰写的22篇论文。这些文章围绕“东亚国家的政治现代化没有盲目照搬西方模式,而是在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这一客观事实,就“东亚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东亚政治现代化形成了哪些的新经验和新模式,东亚政治变革本身具有哪些历史意义,东亚政治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东亚意识与东亚秩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亚意识的内涵包括共有的价值观念和共有的利益观念.东亚意识有两个主要的功能:"我们性"的认同和东亚意识的社会化.未来东亚社会秩序的构建根本上取决于东亚意识的社会化程度、中日关系的和谐发展和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力.东亚认同还处于萌芽状态,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清算意识"还很缺乏,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将在东亚长期存在.因此,可以预见,东亚意识的社会化将会经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新的东亚社会秩序也不会在短期内实现.但是一个高度认同,以中日关系、东北亚和东南亚和谐发展为特征的新的东亚社会秩序将会为未来东亚地区的和平发展带来持久的动力,因此,东亚国家应该为实现这一目标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