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全新观点,也是我党执政理念的发展和升华。和谐社会的概念把我们党长期持有的关于全面、协调、稳定、社会进步、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等思想集中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理想,更是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党  相似文献   

2.
牛余庆 《岭南学刊》2007,4(3):46-48,76
从执政党的视角分析,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中心的再次转换。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资源中心经历了从意识形态到经济绩效再到社会状态的转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执政党应该着重解决好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执政效率与执政公平、发展好与发展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一个目标提了出来。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重大发展和升华,又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当前,深入探讨、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要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激发社会活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全面贯32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要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  相似文献   

4.
喜蕾 《新东方》2007,(4):4-7
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角度,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这充分说明我们党对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对于我们党完成执政的历史任务、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意义重大,对于我们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党对三大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的结果。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这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结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经验的深刻总结与提升;把构建和谐社会当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与对社会动力与平衡机制运行规律的进一步揭示。  相似文献   

6.
韩锴 《观察与思考》2005,(13):52-53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并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既要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又要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使全体人民各得其所.从社会管理学的角度看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执政的共产党在社会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务必处理好效率与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7.
徐贵耀 《新东方》2005,(10):47-5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四位一体”的突出位置,并且将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作为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由此,“和谐社会”重新唤起了人们的关注、追索与探讨。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全力推进‘两个率先’”,就必需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大和谐社会特征作为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追求,在加快推进“两个率先”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提炼公安精神 打造和谐警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勇华 《公安教育》2006,(12):14-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再次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核心任务。强调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意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目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主旨目标,是各项领域工作开展的一个指导重…  相似文献   

9.
荣文仿 《湖湘论坛》2005,18(6):13-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在全国各族人民完成这项基本任务的实践中,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整体布局、发展道路、价值目标、执政理念等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研究,对进一步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于成文 《桂海论丛》2008,24(2):10-13
目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但是,对和谐社会的一些理论问题,比如,关于提出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关于如何理解和谐社会条件下的矛盾与斗争、社会差距、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关于和谐社会与社会稳定、社会形态的关系,等等,仍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进一步破除这些误区,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四位一体”的突出位置,并且将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作为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由此,“和谐社会”重新唤起了人们的关注、追索与探讨。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全力推进‘两个率先’”,就必需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大和谐社会特征作为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追求,在加快推进“两个率先”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这一社会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完善的法制体系对社会关系的全面而有效地调整,植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贯穿于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始终。  相似文献   

12.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目标,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激发社会活力,促进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执政理念创新的体现,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应该正确理解和摆正自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地位和角色。这就需要党积极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推动社会管理水平提高;善于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畅通各方面利益诉求渠道;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坚持为民办实事,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决定,并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  相似文献   

15.
统一战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战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努力形成社会各方面成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谋发展的局面,是统一战线服从和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发挥党执政兴国重要法宝作用的必然要求。一、统一战线的团结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需要全党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的社会系统工程。统一战线作为团结和联合不同社会成员为实现共同目标和利益而奋…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爱国统一战线作为由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以及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所组成的联盟,独有的工作方式和亲和力,以及成员构成的广泛性,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天然优势,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重视发挥统一战线独有的优势和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李俊斌 《前沿》2006,(2):209-2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重要的位置。这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和逐步解决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问题,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深化,是社会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互动共进、相辅相成。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现实途径与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隋海燕  闫启义 《前沿》2005,(8):173-174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新的执政理念和执政目标,和谐社会就是要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农民利益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是农民负担重、农民增收难的深层原因。只有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注重体制创新,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才能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韦晓英 《传承》2011,(19):28-30
十七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在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要处理好民族关系。"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回首壮族人民革命领袖韦拔群早期对我党民族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在当时对促进民族团结最终使革命取得伟大胜利起到指导作用,也为当前在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