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的悲剧分别产生在两个十分相似又同样伟大的时代 ,它们在精神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文艺复兴后 ,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古典悲剧的精神逐渐走向了衰亡。  相似文献   

2.
余华和莫言都是悲剧的执着书写者,热衷于通过贫困和饥饿表现苦难,都具有自觉的悲剧意识和悲悯情怀。但两者对悲剧的阐释不尽相同:余华以“轻”击重,刻画人在苦难压迫下的精神萎靡与人性异化,倾向于关注人的内部世界;莫言以“重”击重,把人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表现民间英雄在面对苦难时的痛苦与反抗,倾向于对外部环境的关注。两者前期与后期的悲剧书写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余华从冷酷到温情,莫言从直面到回避。整体来看,余华的荒诞书写呈现出静默基调,莫言狂欢化的写作呈现出喧闹色彩,二者共同为中国当代小说增添了一种色彩斑斓的、属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悲歌叙事。  相似文献   

3.
尼采的悲剧哲学认为:生命是痛苦的,但人应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入世精神.这一思想对于心态失衡、心理素质脆弱的青少年学生重构其精神世界,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赵善栋 《传承》2014,(1):136-137
侯孝贤在1986年导演的电影《恋恋风尘》,讲述了发生在台湾乡村的一段爱情故事。电影中的阿远对阿云爱情执着坚贞,但却在遭遇了一系列的挫折后以悲剧告终。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结局的原因一方面是当下的社会环境背景,另一方面是主人公的性格问题。  相似文献   

5.
傅守祥 《思想战线》2004,30(2):67-71
作为一部人类灵魂与时代精神的发展史,《浮士德》既是对"浮士德精神"的颂歌,也是对浮士德式追求的反思;既是对人的自信,也是对人的怀疑;既是对现实生活的肯定,更是对理想生活的呼唤。  相似文献   

6.
西方文学作品里悲剧代表人物的悲剧性实质根源于秩序观:悲剧的冲突可以看作要么是人与社会道德秩序的冲突,要么是人同自我关系(个人情感秩序)的冲突,要么是人同自然规律秩序的冲突。悲剧美的产生归根结底也是由于读者对悲剧人物个体行为不合社会或自然秩序观而产生悲剧性命运的强烈同情和共鸣。  相似文献   

7.
1没有人能否认,中俄两个东方大国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包括着山水相连的漫长国界线,还包括着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影响和渗透。最明显的例证便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其实,不只是马克思主义,在“以俄为师”的岁月里,俄国的虚无主义、无  相似文献   

8.
核心提示:出身贫寒的邱兴华,不甘屈就生存现状。自恃聪明,他一直力图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却四处碰壁不得要领。他长年在外游历,却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在亲朋、邻居眼里,性格乖戾,难以相处,而且他自以为聪明的作为,常常演变为愚蠢的结局。但在儿女眼里,他是一个疼爱他们的父亲;在妻子眼里,他是惟一可依赖的亲人。五十而知天命!初中毕业的邱兴华,显然误读了这句话。年近五十的时候,处处碰壁的他依然灰头灰脸。他把命运的赌注,最终押在了祖宗“显灵”上。当最后一个满载希望的肥皂泡破碎时,邱兴华在生活面前被定格成一个失败者。彻底崩溃的他,一场惨绝人寰的杀戮,让邱兴华名声大噪,踏入民众视野。“谈虎色变”,是邱兴华留给世人的最终印象。  相似文献   

9.
论《白鹿原》中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女性批评的视角解读<白鹿原>中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鹿兆鹏媳妇在理与欲的矛盾挣扎中走向疯狂,最后被父亲下重药毒死;田小娥因不甘于屈辱的境地,大胆追求欲望的满足而得罪传统礼教,惨死于公公之手;白灵所具有的独立意志与要求服从权势者意志的现代政治相抵触,死于革命内部的肃反运动中.她们的死亡显示出剥夺她们生命的中国传统礼教与现代政治的共同阴暗面:它们都是权势者的工具,维护的只是权势者的利益与意志,蔑视和践踏的是普通人(尤其是女性)的生命与意志.她们的悲剧揭示出现代中国的真相:重视他人生命与个人意志的现代社会远未到来,女性解放还远未完成.  相似文献   

10.
刘建欣  刘晓博 《前沿》2007,(4):231-233
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 1888-1953)的戏剧创作不仅在美国影响深远,被认为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而且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他曾阅读过许多关于希腊神话与希腊悲剧的著作,对希腊悲剧有着深厚的兴趣。在奥尼尔的悲剧创作中,他不仅继承了传统古希腊悲剧的思想、精神、表现手法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且对他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立了独立的悲剧风格。本文以奥尼尔三部著名作品《毛猿》、《琼斯皇》、《榆树下的欲望》为例,探讨了奥尼尔悲剧创作对古希腊悲剧的借鉴与革新这一问题,旨在揭示并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奥尼尔独特的戏剧风格。  相似文献   

11.
中越两党都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由于同属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又面临着大致相同的历史任务和社会发展阶段,因而中越两党在忧患意识方面共性颇多。但党情、国情、社会复杂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又使中越两党的忧患意识具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张波 《桂海论丛》2004,20(6):29-31
目前,中国正处在从人治文化走向法治文化的转型期,从法律文化转型的角度来看,公务员应该摒弃权力至上主义,确立法律至上意识;应该摒弃法律虚无主义,全面确立法的功能意识;应该摒弃法律工具主义,全面确立法的价值意识;应该摒弃法外特权观念,强化法的责任意识。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也是目前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洪桦 《贵州民族研究》2002,22(1):116-119
本文从社会的角度去探索苗族爱情叙事诗中所反映出来的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性,从而揭示出苗族爱情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刘君 《青年论坛》2011,(4):133-135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作为一个出版单位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尊重出版规律,顺应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趋势,打造精品图书,形成特色出版,是出版人和出版企业的必然选择。在文化产业化时代,把握时代脉搏、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不仅是出版人的重要职责,也是出版产业发展的创新之源。  相似文献   

15.
水族审美意识探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族在长期的历史、社会生活实践和生存环境中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观和审美意识。它集中体现了水族人民完善的、美好的、合乎理想的生活观念 ,是水族文化的深层构成。  相似文献   

16.
强化科学忧患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华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精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执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机遇期的紧迫需要。要把革命乐观主义与科学忧患意识统一起来,大力推进中华民族振兴大业。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作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 ,在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具有不同内容的忧患意识。虽然其内容不尽相同 ,但都可以归结为忧国、忧民、忧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民族意识调控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涛  龚永辉 《桂海论丛》2002,18(2):69-72
民族意识与民族社会之间的相互调节与控制 ,是民族范畴普遍存在的一条基本规律。作为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关注民族意识调控规律 ,以人民利益为第一原则 ,规定调控的良性目标 ,把握良性调控的大方向 ,全面协调好两种形态三个方面的纵横关系 ,抓好重点、难点和热点。中心环节是对民族意识的直接调控 ,理想境界是对社会系统全方位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论传统忧患意识的形成及其思想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传统忧患意识的产生是“士”人自我觉醒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点。从思想内涵来看,传统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危机意识,一种深切的责任意识,一种昂扬的奋进意识,一种理性的超前意识,一种赤诚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20.
现场勘查,在刑事执法活动中具有较强的普遍性。现场勘查是在被动接报之后的主动"启动",是以"是否实施侦查、如何组织侦查"等作为其活动的实质目标指向。组织指挥者应当培养良好的现代现场勘查组织指挥意识———正确处理好轻重缓急关系的效率意识;正确协调技术与侦查的分合、兼容关系的全局意识;正确吃透现场看准个性的求真意识;正确对待相同点与差异点的辩证意识;正确处理好重点线索查证与整体侦查部署的统筹意识;正确处理好依靠大众传媒与封锁关键情节的双赢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