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利之辩     
权利范畴标志着人们应该、能够或实际做出某种行为的自由度。它至少包括天赋权利、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三种形式。权利观念起源于人类固有的本性,而不是商品经济特有的产物。法外权利并不代表社会的一种进步,而是一个民族法律意识落后的表现。以义务为核心的传统法学是以国家主义精神为基点的传统公有制模式在法学理论中的反照。树立权利本位的观念,是传统法学体系根本变革的途径之一。一、权利的演变:从天赋权利  相似文献   

2.
天赋人权乃是一种应然的道德权利观念而非实然的法定权利,它是针对君权神授论而提出的一种政治学说。在天赋人权说看来,政治共同体是由人民签订契约而形成的,因而国家和君主的统治权源于人民的出让而非上帝的授予。人民签订契约,交出自己的一部分权利,目的是使政治共同体能够保护其原本具有的自由与平等。捍卫人之自由平等、使人成其为人,乃是天赋人权说的核心内涵。作为反对君权神授、主张社会契约和捍卫自由平等的政治修辞,天赋人权说并未过时,它依然是一种推进人权事业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3.
《法学》1987年第5期刊载了沈庆中同志的《放弃、丧失继承权的人可否代位继承》一文(以下简称《沈文》),读后颇受启迪.但《沈文》认为,如果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无论继承人是否放弃、丧失继承权,其子女均可代位继承的观点,值得商榷.笔者认为,放弃、丧失继承权的人的子女不得代位继承.理由如下: 第一,从代位继承的性质来看,法学界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代表权利说,即代位继承是代位继承人代表被代位人的权利、地位、顺序而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因此,既然被代位人已经放弃、  相似文献   

4.
权利保障是最近几年监狱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减刑作为罪犯权利之一的观点似乎成了某种共识。但就国外的情况、辨析减刑权利说的观点、辨析权利与减刑的根本区别、减刑的功能等方面而言,在中国,减刑始终是作为一种奖励存在,而并非罪犯的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5.
一、权利的构成 众所公认,权利是法律规定的某种行为。但是,某种行为作为权利始于何时,却分歧很大。一种观点认为,权利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从事某种行为的可能性(资格、权益、权能、能力等),因此,某种行为一旦由法律加以规定,而不管公民能否实现都称之为  相似文献   

6.
雷咸魁 《检察风云》2003,(17):54-55
我是谁? 这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拥有姓名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然而,对于河南省郾城县邓襄镇洼张村22岁的大学生张科来说,这却是一个令他很难说清楚的问题。 自己竟然说不清自己是谁,这真可谓是一桩世间少有的咄咄怪事!  相似文献   

7.
尚剑  石蕊 《法治与社会》2007,(11):17-17
众所周知,人权是指作为人类成员的权利或者人之所以为人而应然享有的权利。在人权之存在形态上,一般的人权理论认为人权有自然权利、法律权利和实有权利之分。从本质意义上讲,人权是“与生俱来的权利”、“固有的权利”,具有绝对性。西方学者习惯把人权称为“天赋人权”,  相似文献   

8.
<正>人权是人作为人的一种"类"的权利。强调人权的"类"的权利,是因为人权是基于人的共性而抽象出来的一种权利。人权起源早于人权概念的形成,但人权究竟是如何起源的,理论上的解释主要有"自然权利说"、"契约构造说"。但是,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自然权利说"与"契约构造说"虽然可以论证人权的正当性,但却不能解释人权的历史起  相似文献   

9.
一、产品质量异议期限和诉讼时效期间的概念及异同权利人对产品质量问题如果未在规定或约定的期限内提出异议,就视为产品合格,这种规定或约定的主张某种权利的存续期间,在民法中叫做预定期间.而产品质量和诉讼时效则是民事时效的一种,它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就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照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请求权是权利人请求他人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以实现自己权利的权利。这早已成定论,“但他人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性质如何,权利人实现的是什么样的权利似乎还不明确,因此导致关于请求权性质的种种看法:从定义上看,请求权和债权一样,都是请求他人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权利。所以有人认为,请求权就是一种债权,适用债编的一切规定;也有人认为,请求权不是一种独立的权利,而仅仅是民事权利作用的结果。即民事实体权利效力的延伸;还有人认为,请求权是一种准债权,即与债权类似的一种独立的权利。台湾学者往往把请求权作为债权的重要属性之一,在适用时又往往把二者混为一谈,很少提及债权  相似文献   

11.
契约的相对性原则是古典契约法体系构建的第一块基石,其基本含义是:非契约当事人不得请求契约权利,也不必承担契约义务。可以说,如果没有契约相对性理论,就不会有意思自治或契约自由,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私法体系。依王泽鉴先生的观点,契约在性质上是一种特别关系,仅债权人得向债务人请求履行给付义务或附随义务,其他第三人在契约上既不享有权利,亦不负担义务。此项原则自传统大陆民法"法锁"观念就可得见,甚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刘彤海 《中国律师》2007,(12):78-80
年龄权问题的提出年龄,与人的生命和身体相伴始终,它记载着人和生命的整个历程.是人生命的历史刻度,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权利。任何国家的宪法、民法、刑法典没有也不可能忽视年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人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刑事责任诸问题。  相似文献   

13.
紧急避险的目的在于通过给予行为人一种自力救济的权利,而保护正在遭受某种损害或者正在受到某种损害危险的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本文试对紧急避险的概念、性质以及限度条件进行阐述,并分析中国目前的紧急避险制度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紧急避险的目的在于通过给予行为人一种自力救济的权利,而保护正在遭受某种损害或者正在受到某种损害危险的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本文试对紧急避险的概念、性质以及限度条件进行阐述,并分析中国目前的紧急避险制度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的节制观念成于两千多年以前,但仍然对如今的治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柏拉图的该观点来分析如今权利社会的权利观念.指出现代权利观念的弊端,然后试图提出一种节制的权利观。以节制来指导权利,以和谐来提升权利。  相似文献   

16.
制度存在的价值在于内在具有的正当性证成.权力与权利构成宪政的核心话语.现代法治的理想状态应当是一种权利之治,而非权力之治.一国的法治化进程,皆应围绕权力规范与权利彰扬二路径展开.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牵涉到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折射出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紧张关系.国家权力源自于公民权利之让与,作为少数人的权利亦应得到有效保障.权力节制和权利至上的观念为限制强制措施的适用提供了宪政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公共役权,是公益事业、国家或公众取得一种要求相关不动产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承受某种负担的权利。公共役权调整国家和不特定公众与不动产权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人格权的理论基础及其立法体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俊驹  张翔 《法学研究》2004,26(6):46-57
权利是人与外在于人的事物的法律上的连接。罗马法及近代民法 ,始终受到人的伦理价值内在化观念的支配。人格权概念乃是现代社会人的伦理价值范围扩张以及支配需要的结果。我国民法通则中的人格权规定及其人格权理论 ,并未将人格权当成一种权利看待。我国民法典制定中的人格权立法体例 ,必须摆脱人的伦理价值内在化观念及其保护之诉权与实体权利分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许尚豪 《山东审判》2001,1(6):13-16
国家财产所有权是我国民法规定的一种重要的所有权类型,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其性质和特征直接反映了全民所有制的性质和特征,是我国保护和发展全民所有制的重要法律武器。但国家财产所有权与私人财产所有权相比,在性质上有根本区别。权利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是人与物的关系。如果因为所有权确认了某种归属关系,而认为所有权的本质是一种人与物的关系,是归属权。那么,任何权利都确认了某种归属关系,则各种所有权就无法区分了。民法作为私法,“权利”法,调整平等主体间关系的法,在对私人财产所有权作出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权利归属推定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知识产权权利归属推定制度的特殊性所谓"推定"即指也许并非属于某种情形,但是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认定其为某种情形的规定。权利归属推定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交易中的第三人保护制度。权利归属推定制度一个重要的法律后果就是第三人能够善意取得相关交易客体的权利。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