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是党的肌体的构成基础和活力源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党员队伍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党员教育管理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立足欠发达地区农村实际,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手段和方式,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机制,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大力提高农村党员综合素质,永葆党员的先进性,是一个亟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按照列宁的观点,一切都是经过中介连成一体。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教育的本质,提高党员教育质量,就不能不研究党员教育活动的中介。因为正如列宁所说:“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一)党员教育活动作为社会系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体,最根本原因是党员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具肴充满激情的活生生的人。党员教育活动,在最抽象意义上也可以称作为“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教育活动同其他社会活动一样,有一定的结构。这一结构由三…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是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式,是中国民主政治在农村发展的最广泛实践。农村基层协商民主是一种村民的价值理念,是一种农村社会治理机制,更是一种村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它在规范村民选举行为,推动农村选举公平公正;提升村民参与能力,推动农村决策科学民主;完善农村治理结构,推动农村治理创新优化;确保村务信息公开,推动农村监督规范完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对改变村民的政治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加快,农民工党员大量走出农村、走进城市,成为党员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党员的政治身份与经济身份相分离,务工地点具有流动性,许多人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着开展活动难、教育管理难、发展党员难、作用发挥难等“四难”问题。因此,我们要做好六项工作,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保持农民工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推动党的建设深入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社会环境规定和影响着人类生 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一个国 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社会环境,对其人民的成长影响极大,甚至决定着它的文明素质和价值观念。今天我们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必须努力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环境。 当前,人们的思想是在开放和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已与改革开放前大不相同,呈现出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多样化,文化观念和思想认识愈来愈表现出多样化、民族化、个性化,并且以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世界的过去和现在,进而影响世界的未来;二是互动性,由于传播技术的应用和信息革命的推动…  相似文献   

6.
汪勇 《学理论》2009,(31):198-199,233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绵延性和鲜明的发散性,它深深地扩散到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状态、道德情操之中,构成当今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其许多精华,仍可为我们在人才培养中提供智慧和启迪。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不仅带来了生产技术上的革命,而且也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促使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关怀等方面发生变迁,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震撼。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党员了解和学习最新知识,接受最新事物,使党员的思想更加解放,视野更加宽广,为党员思想意识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另一方面也给党员的思想意识造成了巨大冲击,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政党的建设提供了先进技术条件、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也对政党的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新主题。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政党改革创新的一个新领域就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电子党务。积极推进电子党务建设,这是在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党员思想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农村存在着文化滞后的现象,即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迁跟不上社会物质和制度方面的变化。农村文化滞后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农村根深蒂固的狭隘的家族观念在延续甚至强化。农村狭隘家族观念表现在祭  相似文献   

9.
党风是指党和党员的作风,具体体现在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党风好坏直接关系到民风好坏,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腐败是指思想行为方面的堕落败坏,它是由思想上的腐朽而导致政治上堕落的一种社会现象,不仅在私有制社会存在,也有可能在公有制条件下产生。从总体上看,广大干部和党员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是既注意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开创新局面,又注意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和单位放松了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党不管党,治党不严,放弃积极的思想斗…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党员来说,无论在什么地方、处于什么地位,都要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社会组织中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面临着全新的环境条件。一般来说,社会组织结构松散、人员构成复杂、个体独立性强、经济利益关系不紧密,对成员的约束力普遍较低。在社会组织中,党员发挥作用的方式、途径一般都没有硬性  相似文献   

11.
党的组织工作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有重大影响。它的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一是党的组织(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包括部门党组,各级各类党的基层组织);二是领导班子(党和政府各级各类领导班子,各级各类群团组织和基层单位的领导班子);三是领导干部;四是党员。 建设好党的组织和领导班子,管好领导干部和党员,使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高,领导干部和党员的思想行为好,四个要素的作用都充分发挥出来,有力地保证和促进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各项任务的…  相似文献   

12.
刘勇 《党政论坛》2011,(23):19-22
政党的革命活动和执政活动是全体共产党员的共同实践行为,每个党员都在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周围的群众,塑造着党的形象。同时,广大党员在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党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能否保持主人翁的心态,能否自觉发挥主体作用,将直接决定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实践证明,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大艳  王奥玲 《学理论》2010,(29):194-195
文学创作和时代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时代决定了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与之相对,文学对社会发展也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它可以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人们的观念,从而对人类的社会行为产生巨大影响。环境文学最早诞生在美国,它是工业化的产物,其所宣扬的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保护自然环境的环保理念对大众环保运动和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面对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党组织设置与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不适应、党员作用发挥与广大群众的新期盼不适应、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方式与农村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等问题,我们深刻认识到,富民必先“强基”,“强基”必先创新。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从人类史前文明以来,对人类社会发展史影响最为深远持久的因素大概莫过于“文化”了。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着人,文化的重要产物就是人本身,它实现了人的本质。在日益趋向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文化对于人的影响更为显著,任何人都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生活,并且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受到它的熏陶,在不同文化环境中成长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情感意向,性格特征,价值观念,生活心态和生存意识。高校校园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化:分析党内参与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伟丽 《理论导刊》2007,2(4):48-51
“政治文化”是指“作为被内化于该系统居民的认知、情感和评价之中的政治系统。”用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相关理论来分析日益高涨的中国共产党的党内参与,有助于深入理解党员参与行为发生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政治价值。从政治文化的视角来分析党内参与,可以从对党员的政治取向及行为分析和对党内参与的政治文化的社会分析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密切党群关系的心理机制与原则初探杨军王国平党群关系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一种。从整体上看,它是群体与群体的关系。其交往形式,有组织的方式和个体的方式,但大量的都是以人与人的个体交往形式出现的。党员的党性外化成党风,势必要通过党员的交往方式来实现。从心理学的...  相似文献   

18.
刘志彪 《理论参考》2008,(10):45-46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因素是制度安排的改进,即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这是因为经济发展虽然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过程。但人的行为方式、行为方向、行为力度和调整速度,在一定的技术制约的前提下,是由制度变量所决定的,制度规定了人们的利益结构和对经济行为的激励或约束的程度。就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经济活动中发展方式是粗放的还是集约的,其实是在技术约束下的制度性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严格自律加强他律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关键○刘大桥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人的社会性,同时也由于社会的组织性,因此人的行为是需要约束的。作为权力中的一个成员——党员领导干部,因其享有非领导干部所没有的权力,就更显得对党员干部的权力行为要有约...  相似文献   

20.
人把自然界和社会作为自身存在的对象,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客体,那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是一种主客体关系。人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是客体。道德活动正是这一类主客体关系,一切道德活动都既是有主体、又有客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一)道德主体应该是规定、推崇某种道德规范,实现某种行为方式的人,应当包括个人以及由个人构成的社团、政党、阶级等。首先客体是道德主体活动的对象,即接受这种道德规范的约束,遵守这种行为准则,执行这种行为方式的人。道德主体不应该是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本身,只应该是这种道德规范、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