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在长期的国家财政经济管理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财政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改革和完善我国财政管理体制、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指导思想,是对毛泽东财政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1998年以来,全省财政部门以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为目标,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规范财政管理,深化财政改革,财政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是结束了财政收入低速徘徊的局面,实现了稳定增长。地方财政  相似文献   

3.
钱津 《理论前沿》2001,(9):11-13
当前 ,如何管理地方财政拥有的资产 ,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财政体制的改革在预算收支、税收体制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只是在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方面还没有理清思路。所以 ,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真探讨这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地方财政管理资产的基本体制模式1998年 ,国务院进行机构调整 ,原国有资产管理局归并于财政部 ,于是 ,自上至下 ,资产管理又恢复了财政管理的体制。从实际情况看 ,全国各地的地方财政在这方面的管理主要分为三类 :其一 ,仍保留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局建制 ,仍依靠原建制进行管理。虽然国家国有…  相似文献   

4.
莱芜市从2007年1月1日起,调整完善市区财政体制。市对区实行"税收属地入库,市区财力总额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通过一年的实施效果来看,新体制的实行,促进了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支持了区域经济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5.
财政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公共财政框架。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加强财政管理,是中纪委确定的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落实这项反腐败工作的治本措施,近年来,我市着眼于加强财政管理与推进廉政建设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制度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和蔓延的土壤,确保我市经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充分认识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起点是政府间财权与责任的划分,自分税制改革以来,由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缺乏明晰的财权与事权划分,地方财政往往寅吃卯粮,削弱了地方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财政转移支付作为政府宏观调控、进行收入再分配、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的重要手段,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国应以横向转移支付为切入点,围绕政府间财权与责任一一对应的原则,建立以纵向转移支付为主框架横向转移支付为辅助的转移支付体系规范地方财政建设,进而推动科学财政管理体制与现代财政法制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正>荆门市漳河新区双喜财政所以服务新区"两年拉骨架"战略为抓手,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强化基层财政监管职能、全力服务项目建设为目标,规范财政管理,强化财政监督,狠抓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提升财政形象,通过真抓实干,超常规、高效能确保了各项工作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双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行财税体制已经不能很好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通过推进税制改革完善财政收入;二是通过压缩行政经费、把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公共服务优化财政支出;三是通过厘清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构建现代政府预算管理制度加强财政管理。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财政改革的总体目标要用三至五年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今年年初以来乐山通过近半年的改革实践,全面推行乡镇“零户统管”、编制部门预算、推进政府采购、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等各项工作,使财政改革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由于财政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特别是关系到各种利益的调整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积极的姿态,搞好这项工作,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充分认识深化财政改革的积极性的紧迫性 深化财政改革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的客观需要。财政是经济的综合反映,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树立全新的财政观念,也就是公共财政的观念。财政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就目前全市财政管理的现状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公共财政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财政收入的基础不牢,增长后劲不足,支出范围没有完全按照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和纠正市场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财政社会学这一新的角度,运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的有关研究成果,重新定义了财政体制,并以此为研究的切入点,分析了我国中央集权型财政体制的起源、确立和维系,认为建立在小农制经济和官僚制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央集权型财政体制是造成我国古代社会发展停滞的深刻根源,并认为对西汉时期形成的这一财政体制进行全面的突破,是我国取得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财政的宪政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宪政缘于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利益纷争,而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利益冲突集中表现在财政上。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宪政产生、发展围绕着财政,财政是宪政体制运行的重要保障,宪政赋予财政以全新的内涵,宪政国家的财政是民主财政、公平财政和法治财政。在财政体制中,预算和税收的正当性意味着纳税人的同意和授权,议会审查和监督是保障纳税人权利的宪政机制,重塑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权威是确立中国财政秩序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财政本质上是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分配关系,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活动,应当是由一国的国民,通过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来保证国家财政活动的有效运行。财政以民主为基础,天然地需要法治的保障,同时,财政法治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剖析我国财政法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讨论了我国财政法治化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经历了由改革开放前“统收统支、分级管理”的中央高度集权型体制到中央和地方分权型体制的嬗变,并在20世纪90年代后初步形成了“政府负担为主、多渠道筹资”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透过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演变历程及其表征,我们可以发现未来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演变的三大趋势,即更加注重扩大高校在经济上独立自主办学的权利、从国家垄断逐步转变到多主体共同参与以及由供给主导型财政机制向需求主导型财政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14.
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现行财政体制还存在着一些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地方,文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完善税制,加快费改税,改革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推进财政法制建设,适度举债,防范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5.
马边彝族自治县财政局在自治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自治县人大、政协的有力监督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发展目标,大力培植财源,做大财政蛋糕;加强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快速稳定增长;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规范财政管理,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创新理财理念,全面深化财政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九五”期间厦门市财政事业获得巨大发展,为“十五”财政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五”期间财政应进一步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加大财政体制特别是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力度,调整市对区财政体制,促进农村“两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西部主体功能区建设与财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建立与西部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财政体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产业扶持政策、资金投入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改革财政体制的思路和措施,并对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是进一步明确中央和省级政府责任,发挥省级政府的区域财力调节作用,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以说省管县财政体制为县财政的改革与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本文以福建省为例,对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进行了一些初浅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资金投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十一五"时期,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政策措施是: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完善和加强各项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财税政策,全面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力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完善和创新政策机制,支持农村防灾减灾和林业生态建设;全方位推进农村反贫困,促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支持村庄整治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自主建设美好家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和农村综合改革,建立政府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规范和强化支农资金管理,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20.
分税制财政体制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法治性是其根本属性.经济法的社会责任本位,能够为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完善提供较行政法更为有效的法理基础;经济法的平衡协调思想和综合系统的调整方式,能够为其提供有效的法律调控机制;经济法的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能够为其提供根本性的指导.在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的根本指导下,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法律调整应始终贯彻整体以支定收原则、事权财权相对统一原则和财政转移支付恰当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