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世华  韩翠丽 《求实》2012,(9):56-59
受综合实力和刻板印象的影响,江西形象中等偏下,而且不够清晰,为了建设富裕和谐秀美的江西,迫切需要开展江西形象传播。江西形象传播应该在一个专门机构的有力领导下,对江西历史与现状进行准确的定位和编码,整合多种传播渠道,全面、客观、真实地展现江西形象,改变全国公众对江西的认知,获得公众对江西的认同,为江西发展营造舒适的外部环境,推动江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江西是新四军的主要组建地。在新四军组建前后,中共在江西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新四军开赴前线后,江西是正面战场的主战场之一。江西为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江西共大的办学历程中,邵式平为之作出突出贡献:酝酿创办时期,他是江西共大的创始者;初建时期,他是江西共大的支持者;发展巩固时期,他是江西共大的关心者。在不同的时期,邵式平在江西共大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倾注了最深沉的关怀。  相似文献   

4.
李烈钧任江西都督期间,为迅速稳定江西政局,在政治上采取改组都督府,让革命党人完全掌握了江西政权;军事上则裁撤旧军,把军队整编为一支革命的队伍;经济上则通过选用能人,开办民国银行,发行地方纸币,活跃金融,开设公典等措施振兴了江西经济。然而,李烈钧在督赣时期的用人方针及为整顿治安而肃清洪江会、解散民党方面出现了一些失误。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视阈下江西红色资源的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作为红色资源大省的江西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使红色资源成为江西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分析江西红色资源发展现状,阐明"一带一路"视阈下创新发展江西红色资源的必要性,结合江西红色资源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独特优势,创造性地提出在以丝路精神为旗帜的前提下,江西红色资源创新发展的具体策略,以便让江西红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而助推江西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良智  吴佳伟  舒成 《求实》2012,(6):86-89
2005年江西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试点村庄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都得到了很大改善。随着江西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和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推进,农村公共管理中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笔者为进一步促进江西新农村建设和村庄善治,在江西7县3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对新农村建设中基层组织体系和公共管理制度建设的运行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江西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管理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1938年7月三青团成立时,自苏联回国不久的蒋经国正在江西任职。1939年7月蒋经国担任三青团江西支团部筹备处主任,负责筹建江西支团。在随后的六年中,蒋经国以赣南为立足点,积极筹建、发展、经营三青团江西支团,为其以后的仕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1947年党团合并时,蒋经国已经崛起,逐步形成了“新太子系”。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西派了个文工团进京作汇报演出。并且特别为这次演出创作了歌曲《江西是个好地方》。时任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江西老表的演出,又在演出后专门接见文工团的主要成员。  相似文献   

9.
整合红色资源提升江西文化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彭波  张丽  李江源 《求实》2006,(1):58-60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红色资源得天独厚,是江西拥有的强大政治优势。这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旅游、推动江西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整合红色资源,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内涵,以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以红色文化为主干的江西文化,提升江西文化力,将这种无法复制的“原创民族精神”的文化资源转化成经济发展的新元素,推动江西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庄小琴 《求实》2002,(11):29-31
针对江西要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宏伟目标 ,本文提出了要实施名牌战略。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论述了实施名牌战略是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捷径。江西不仅要实施工业产品的名牌战略 ,还要实施农业产品、旅游景点名牌战略等全方位经济领域的名牌战略 ,加快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实施名牌战略必须以企业自我创业为基础 ,以市场为导向 ,以政府扶助为外部条件 ,构成企业、政府、社会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局面 ,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11.
人才战略要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提供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曜  王贵生  居艳 《求实》2003,(7):44-46
适应形势,应对挑战,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人才战略要与时俱进,人才工作要唱主戏.江西人才工作要积极调整人才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在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上下功夫,努力把江西建成中部地区的人才高地,为江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戴梅苓 《党史文苑》2005,(5):F002-F002
伴随着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号角的响起,江西航务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营造和谐、平安、创新的江西航务发展环境,犹如一股强大的磁场,凝聚着全省航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心,激发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实现江西航务跨越式发展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理论导报》2012,(4):65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是一所隶属于江西省财政厅的财经类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60年的江西省财务会计学校。1988年升格为江西财经学院九江分院;2002年更名为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学院代码(国标)为:12941。江西财经职业学院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学生  相似文献   

14.
今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诞辰100周年的日子。胡耀邦从革命生涯的第一站,到中央苏区有名的"红小鬼",再到关心共青城的创建、关怀江西的发展,最后归葬共青城,一生情倾江西、情系江西、情注江西,与江西这块红土地结下深深情缘。为全面反映胡耀邦在江西莲花、湘赣苏区、中央苏区的革命实践和新中国成立后对江西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关怀,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了《胡耀邦与江西》一书。目前,该书即将付梓。自本期起,本刊将连续选载其中3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张涛 《世纪桥》2000,(5):34-36
1949年东北解放区选调6000名干部南下江西省,在中共江西省委的领导下,与江西人民一道,为解放江西和建设江西作出了巨大贡献。半个世纪过去了,东北南下9个大队的干部,遍布江西全省各县,在艰苦的年代,留下了多少动人的故事。现仅就1949年春,把原以哈尔滨为中心的松江省南下干部第五大队南下征途的一些记忆写在下边。选拔干部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当时东北解放区人民欢  相似文献   

16.
赵醒侬、方志敏、袁玉冰是江西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他们是江西地方党团组织主要创始人,为江西地方党团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共党史上有"江西三杰"之称誉.上世纪二十年代,他们均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地上海留下了青春岁月艰难跋涉的足迹.  相似文献   

17.
李烈钧任江西都督期间,为迅速稳定江西政局,在政治上采取改组都督府,让革命党人完全掌握了江西政权;军事上则裁撤旧军,把军队整编为一支革命的队伍;经济上则通过选用能人,开办民国银行,发行地方纸币,活跃金融,开设公典等措施振兴了江西经济.然而,李烈钧在督赣时期的用人方针及为整顿治安而肃清洪江会、解散民党方面出现了一些失误.  相似文献   

18.
丰平  陈运平  王英 《求实》2006,(12):83-85
江西有特定的区位和环境优势,江西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为江西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江西应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房地产、旅游、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19.
东有  玉林 《党史文苑》2001,(6):8-11
进入21世纪,素有红土地之誉的江西大地,掀起了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热潮。这是一场具有创新意义的思想大解放,这是一场冲破陈旧观念牢笼的思想大解放,这是一场为江西经济寻路定位的思想大解放。叹落后,寻根源,中共江西省委确定新一轮思想大解放重大举措江西是红色的,因为它对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江西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色彩却显得有些苍白,至今未能进入经济发达省份的行列,不少经济指标甚至连中等发展省份的水平也未能达到。1999年,江西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排位:GDP为第17位,人均GDP为26位,财政收入2…  相似文献   

20.
<正>谈及江西革命史,必定绕不开这样一位英雄:五四风暴席卷全国时,他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立志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他毅然返回江西,致力于江西地方党团组织创建,不仅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带到江西,更使江西成为民族解放与革命运动的稳固阵地;在江西工作期间,他经营南昌文化书社,发行进步期刊,用新思想带动无数青年人觉醒;北伐战争时期,他奋起反抗反动军阀的黑暗统治,积极响应北伐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