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界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侧重于纵向社会形态的演变,忽视其横向融合一体化。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纵横向的统一。重视和加强人类社会发展纵横向统一性问题的研究,应立足物质生产原理,确立国家关系的人类系统结构,坚持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与国家间竞争合作性的逻辑统一,由此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学界关于和谐世界思想理论创新的研究着重于从传统文化、外交思想和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展开。和谐世界思想的内在逻辑进一步表明,它坚持和发展了人类系统观,促进了人类系统发展纵横向统一性思想的与时俱进,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唯物史观基础理论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形态跳跃转型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于唯物史观社会形态跳跃转型思想缺乏钩沉和发掘.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形态的跳跃转型具有普遍性,其哲学基础在于人类文明发展的纵横向统一性、社会基本矛盾的国际化和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竞争互动与融汇创新.  相似文献   

4.
詹建志  冷树青 《理论导刊》2013,(1):59-61,65
社会基本矛盾的国际化源于人类系统的整体性。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国际化二者具有共存性与层次性,社会基本矛盾国际化的阶级性与主权性不可分割,同时也是双向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9)
五大发展理念和全面从严治党分别是我们党在发展和党建两个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一方面,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进行,把全面从严治党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使党的建设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在发展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有助于在发展中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五大发展理念和全面从严治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6.
罗浩波 《理论导刊》2007,30(3):35-38
人是创造和推动文明发展的主体,文明反过来也造就和促进着人的发展。共时态上人的个体、群体和类的三重存在在历时态上所凸现的不同侧重点恰恰说明了人的本质的生成与发展。而文明的创造过程既是人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过程,也是人的本质历史生成与发展的过程。所以,文明的演进与人的发展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价值观矛盾运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共存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同一形态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应在此基础上深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5)
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角度审视儿童广告,研究者认为儿童广告可以从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观系统和宏观系统四个层面共同影响儿童的发展,这四个层面影响的交互使教育也需要从多个层面协同合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利用儿童广告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生态审美观是随着人类自身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程度的提高而不断改变的。在史前时代,人类被动地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关系,其生态审美观是朦胧的;在农耕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是一种有限的利用、改造并破坏的关系,其生态审美观是朴素的;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是一种无以复加的利用、改造并破坏的关系,其生态审美观呈现出无视生态的绝对理念倾向;在现代文明时代,人类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关系,其生态审美观符合生态整体发展的要求,具有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生态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没有生态系统的“十月怀胎” ,就没有人类 ;没有生态系统的无私孕育 ,产生了的人类也不可能生存下去 ;没有生态系统的逐步优化和良性循环 ,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实现和谐发展。一句话 ,生态系统是承载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石 ,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长期稳定发展最深厚的基础。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 ,着力优化生态系统 ,理应成为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政策。经济压倒一切甚至经济就是一切的狂热 ,直接导源于“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片面认识 ;而“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理论则是生态利益是人类的最高利益 ,因而生态必须无条件优先的立论基础。以触目惊心的环境破坏、无可挽回的生态代价换取的所谓“繁荣” ,实际上不过是对人类社会釜底抽薪式的破坏而已。  相似文献   

11.
科技进步不仅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正在改变着人类自身。高新技术是把双刃剑,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蕴含着毁灭人类的力量。寻求科技发展与人类存在的正确关系,首先应将人类置于宏大的宇宙背景之中,辨明人类在宇宙发展过程中的位置,深入认识人的本质,从而改变人类对待宇宙万物及自身的态度。这种改变将自然地促成人类与自身创造物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人类共同体的发展与社会形态的演进密切相关。根据马克思三种社会形态的划分,人类经历了人的依赖性阶段,现在处于物的依赖性阶段,未来要走向个人全面发展阶段,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逻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两制并存时代人类共同体发展的新范式,为摆脱各种依赖关系的束缚指明方向,为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夯实现实基础,同时也为当今人类更好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3.
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潮,推动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巨变。社会工程作为现代社会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高度契合,社会工程蕴含的世界历史性、人的主体性、科学技术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根基相通、价值相融、方法相连。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项人类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复杂和系统的社会工程,开阔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新视野,激活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运用社会工程思维和理念加以优化发展,以设计思维谋划顶层设计,以价值思维把握发展方向,以创新思维增添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5)
从人类发展的方向,把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上的解释,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推动与限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把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发展和解放详加陈述,并将两者进行对比。中国传统文化已落后于社会发展,只是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潮推动着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9,(11)
进入新时代,我国在追寻自身实现共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如何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共享发展理念的国际实践路径,在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中有着清晰的逻辑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世界性的价值观也在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共建共享的内涵中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方方面面。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国际实践路径,更好地发挥共享发展促进世界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生态更好发展的国际价值。  相似文献   

16.
包容性发展是基于当下人类社会时空双维的实然发展境况、集五大新发展理念与一体、以谋求人类社会全要素彼此交融、综合实现和多主体建设为目的的发展模式、理念和路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以包容性绿色发展为基本着眼点。兜住包容性绿色发展的底线,才能呈现其决定人类社会前途和命运的极端重要性。就当下人类社会时空双维的实然发展境况而言,以包容性绿色发展促进经济共赢、政治自主、文化互融、社会安全和生态共建,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论竞争的后果与风险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在工业社会这个历史阶段中,竞争似乎表现为一种终极性的社会发展推动力,推动了社会运行和社会变化的加速化。社会运行和社会变化的加速化与社会的复杂化和不确定化是同步的,在20世纪后期,我们的社会呈现出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特征,并以风险社会的形式作用于我们的生活和生存。竞争行为也许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这种行为的模式化是在工业社会中实现的。而且,博弈论的出现也使竞争行为得到了理论证明,并在博弈论反作用于实践的时候,使竞争行为模式获得了理性化的策略。在工业社会中,竞争是理性的人的理性行为,也是在社会规范的框架下展开的,但其结果却是理性不能接受和承认的,是一种非理性的状态。具体地说,竞争行为在其所发生的每一个系统中都可能是理性的,而在溢出到系统之外的时候,就以一种非理性的结果出现了。所以,竞争把人类带入了风险社会中,而在风险社会中,竞争的后果则更加危险。  相似文献   

18.
发展伦理学,是关于发展的目的追求、价值取向、伦理原则、道德规范的应用伦理学分支学科,是对于发展所作的一种反思性、规范性研究,是对于实然的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的道德反思,是对于符合自然本性和人的本性的、理想的和应然的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的追求与畅想。发展伦理学是使个人与全人类生活向上的伦理学,是引导人们过一种美好生活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发展倡议是习近平为回答全球发展问题而提出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是中国坚持将自身发展寓于全球发展的必然反应,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客观需要。全球发展倡议的深刻内涵是以发展优先作为核心要义,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遵循,以普惠包容作为价值取向,以科技创新作为动力源泉,以和谐共生作为内在要求,以行动导向作为实践路径。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和不断落实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提振了全球实现全面与均衡发展的信心,有助于推动构建更加美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孙宗伟 《政治学研究》2022,(2):150-159+172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战略方向、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高水平自立自强为本质特征、以塑造新型对外开放格局为基本内容的新发展格局,具有如下独特优势:下好“先手棋”、把握主动权的战略优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势,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的理论优势,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塑造我国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