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北京支部生活》2007,(1):13-13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1,(15):4-4
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90年、在全国执政62年、领导改革开放33年,推动中国发生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深刻变革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从本国国情出发,依靠自己力量开辟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3.
郑淑芬 《奋斗》2012,(1):15-16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历史上黄金时期之一。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发展为成熟的党.中国革命力量从小到大,人民武装力量由弱到强。由陕甘宁边区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延安时期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对民众的吸引力也大大增强了。究其根本,是因为: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在谈起南吕起义时曾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便是在这次起义中诞生的。”南昌八一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也从此诞生。由于人民军队在名称上几经变化,对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不尽了解的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执政权力的基本功能和发展方向。党所领导的中国改革标志着社会主义事业从原创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从宏观上看,这一转变需要经历若干代人的持续努力:在改革的前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力呈现出强化趋势;在改革的中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力呈现出净化运行趋势;在改革的后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力呈现出职能转化的运行趋势。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与国外早期中共党团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党史博览》2010,(12):29-33
1921年7月下旬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此前,国内外(如旅欧、旅日)共产主义小组等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和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各个方面做了准备。邓小平在留法勤工俭学和在苏联莫斯科学习期间参加了国外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且参与领导工作,从此走上职业革命家道路.并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建立于1921年。包括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内,迄今共开了十七次代表大会。民主革命时期开了七次代表大会,建立新中国,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已开了十次代表大会。这十七次代表大会,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经过前七届代表大会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为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争取中国人民的解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团结和领导优秀的中华儿女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在历届党的代表大会上明确各阶段形势,确立指导思想,适时地做出了相应对策。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领导全国人民跨越了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民主富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期间的几次历史性大会,为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也面临过许多困难,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但中国人民有信心,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必将走向繁荣富强。  相似文献   

8.
卓越领导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基业长青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化解各类风险、迎接诸多挑战并带领人民群众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一招。与以往单纯通过要素提炼来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文献有所不同,本研究从领导力的源泉(人民)视角来看待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并从历史角度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百年流变,进而提炼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金三角”顶层设计与“四梁八柱”框架体系。最后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以及未来研究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陈中奎 《前线》2023,(1):45-48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伟大征程中形成了世界上其他政党不可比拟的治理优势。从治理主体、治理价值、治理效能等方面来考察,这些优势集中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鲜明的人民立场、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基于这些显著优势,我国治理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成立已经75周年了。在四分之三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千百万共产党员投身党的事业,开创翻天覆地的业绩,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上,用7年时间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其间虽曾犯过很大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到极大的挫折;但中国共产党自己起来纠正错误,总结经验,特别是全面、深刻地总结文化大革命犯错…  相似文献   

11.
赵明伟 《奋斗》2022,(7):33-35
<正>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的我国发展具有的“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中,“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首要的战略性有利条件。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书写的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应对新征程中重大风险挑战的根本政治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的时代价值蕴含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社会变革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持之以恒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在不同历史阶段满足了人民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需要,最终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开辟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理论是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问题作了大量深刻的论述,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理论,从而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建国初期,邓小平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不但在实践中坚决贯彻执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而且从理论上大大丰富发展了毛泽东的多党合作思想。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了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的重要作用。对此,他曾于1951年3月在中共西南局第一次统战工作会议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至今已走过了80年的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8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建立了丰功伟绩。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成功地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  相似文献   

15.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权的确立,是中国近代以来革命发展的逻辑结果,更是其自身不懈努力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领导权的认识、领导地位确立的群众基础及其先进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上唯一有能力承担反帝反封建任务的政党,它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政协运动在实现协商建国的同时,也完成了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中国革命向领导新中国的制度化、法律化转换。从“五一”口号提出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闭幕,新政协运动确立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构了人民政协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阶级阶层和人民团体的制度化平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临时宪法的形式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的全面领导,不仅确立了党的领导基本制度体系,而且成为五四宪法和现行宪法的蓝本,从而建构了不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律化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形成于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党的领导制度化、法律化也历史地熔铸于新中国现代性的建构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中国各良主党派在中国人民长期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形成的,这一历史财结论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在近年来史学界出现的对历史结论重新评价的所谓“新论”中。有人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仅是自封的,不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对这个原则问题,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辩析。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中的“多党”,不是指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各种党派,而是专指辛亥革命后,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同中国共产党结成同盟共…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与执政党的纵向比较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与西方执政党的横向比较中可以透视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是:在党内关系上强调党内民主,在党政关系上注重维护现政权,在党群关系上注重密切联系群众、但也出现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在党法关系上注重维护法制,在党际关系上注重与八个民主党派的全面合作;重视意识形态的功能,与各个民主党派是友党关系,正在由直接执政向间接执政转型,既是中国的执政党也是中国的领导党,执掌所有国家权力,等等。  相似文献   

19.
延安的13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及其它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积极构建执政的政治合法性基础,赢得了广大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支持和信任,为党实现从局部执政到全国范围的执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参政党是在我国宪政体制和政党制度的基本框架下参与到国家政权中去,他们不以夺取、分享执政权为目的,而是在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多党合作的政党结构中参与国家政权的建设。我国现有制度为参政党参与国家政权做了一系列的安排与规定。从功能上看,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权不仅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借助于民主党派的专业知识优势、联系广泛优势、渠道顺畅优势和立场超脱优势,提高国家政权运作效能与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