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保护主义的利益攸关方追逐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最终损害国家的整体利益。地方保护主义违背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扰乱市场经济,损害政府公信力,也是一种腐败。一些地方官员与市场经济主体存在关联利益,形成利益攸关关系,导致地方保护主义行为泛滥,须从晋升考核、政府执政理念以及执政职业化等制度设计上消除地方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官员是我国国家权力结构的微观基础,地方政府官员行为对整个政治与行政体系目标的实现有重要影响。梳理"政府官员行为"相关文献发现,已有研究大多遵循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框架,对地方政府官员各类行为及其发生机理进行解释。在科层制的政府组织体系下,地方政府官员会基于个人利益和组织特性构建行为决策的成本收益函数,权、利、名构成我国政府官员收益函数基本内容,而来自组织约束和社会压力的各类风险成本则构成其成本函数的基本内容。地方政府官员在政治激励、经济激励、行政控制与法律规范以及伦理约束等动力机制的激励与约束下,会根据自身成本和收益偏好做出均衡选择,并形成正式行为、非正式行为和异化行为三种行为模式。实现对官员异化行为的治理,需要回溯其发生机理,进一步完善官员考核与晋升机制、构建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相容的经济激励机制、健全政府组织权责分配体系与行为规范机制以及重视政府官员的公共行政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3.
道德风险和投机风险是金融领域最为常见的两类风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不完善形成的信息不对称性,人们的牟利性和有限理性。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及其金融衍生工具最大的缺点之一就是可以通过激发抵押贷款证券化链条上行为主体的道德风险和投机风险,从而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如果一种制度安排能够使得利益链条上的主要行为体通过利用自身掌握的信息优势而做出对自身极为正确,但是对整个体系却是极为错误的行为时,那么,危机的爆发只是时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学界一直以来在道德风险、消费者利益的损害、贪利、“黑吃黑”以及权利滥用等问题上争论颇多。笔者认为:知假买假行为不会诱发道德风险;假借知假买假实施敲诈勒索等犯罪行为,不能归究于知假买假行为本身;知假买假者的打假活动可以弥补我国公权机构在打假力量方面的不足;将知假买假行为纳入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予以保护和规范,可以促进市场诚信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政绩是官员的本职贡献。政绩的存在证实施政人员权力行为的效果,即官员执掌国家权力、正确施政所取得的良好工作结果;证实受政人员权利行为的实现,即民众享有法定权利、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合法诉求正当利益并将其充实进官员的正确施政所带来的正面行为效应;证实行使权力施政与行使权利受政的良性互动,即官民协力获取正当利益、共同满足合法的整体需要与个体需要。在官那里,权力的价值得到政绩体现;在民那里,权利的价值经过政绩得到利益实现。促进政绩成立、维持政绩长效的关键是形成正当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权力—权利"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在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目前中央与地方的制度安排,地方官员具有明显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这种倾向使得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在短期内显示经济政绩”的动力,也使得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地方发展利益,必然对地方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产生阻力。  相似文献   

7.
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权力制约的制度化。学者、官员与民众基于不同利益诉求,对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存在争论。我国官员财产公示制度要做好顶层设计,界定并实现其底线、中层和高层价值。制度设计是我国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未来走向。建立我国官员财产公示制度需要渐进式、日程化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的实行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电子政务的建设。然而,政务信息透明度的升级必然对固有的利益格局产生冲击,而组织电子政务建设的主体却是行政官员。因此,如果将行政信息透明化引入到对行政官员的绩效评价机制中,可能是促进电子政务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存款保险制度在对银行存款提供保护和对危机银行进行救助的同时,也改变了存款人、投保机构、金融监管者和存款保险机构所面临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可能产生道德风险问题。中国正在研究构建中的存款保险法律制度,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选择或安排限额赔偿、差别费率、强制投保等一系列法律制度,控制可能生成的道德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随着反腐倡廉的新进展,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全面实施,有赖于能否摆正制度与道德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制度与道德的恰适关系是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问题。本文试结合国外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成功理论和经验,从制度和道德的关系上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进行理论探析。我国拥有深厚的道德哲学和道德实践的历史传统,中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必须围绕本国的道德资源和制度环境来建构。同时,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不仅是道德责任与政治义务的辩证统一,而且还是民主政治和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促进机制。因此,只有把制度规范与道德约束结合起来,才能构造合理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和有效的反腐倡廉机制。  相似文献   

11.
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导向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宠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导向机制。要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导向机制、生产行为导向机制、官员政绩导向机制、利益追求导向机制、消费行为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信息不充分的研究背景,本文在阐述我国预算制度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制度约束及约束机制软化的基础上,从预算制度、财政体制、地方政府代理行为及公民素质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制度软化的原因。认为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应建立与完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相结合的财政体制在强化预算约束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国家预算制度的创新改进与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政府官员考评制度等。  相似文献   

13.
政府官员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对其治理得当与否是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的关键因素。本文以CSSCI期刊为统计源,选取社会科学领域中篇名含有"官员"等关键词的433篇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归纳出官员治理研究的三大主题,分类进行内容分析。主要结论是在研究趋势上官员治理研究正逐渐成为热点议题,在学科上已有研究以经管类为主,在研究主题上关注的重点是官员晋升、官员行为与问责监督。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拓展官员治理的研究范围,尤其是完善官员治理机制、考察官员行为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地方治理场域中,地方官员作为兼具"国家代理人"和"社会代理人"双重代理角色的治理主体之一,是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一环。研究发现,科层制中地方官员的行政逻辑并非完全是遵从制度预设,按部就班地行事,而是在制度、利益、关系、能力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下表现出不同于规范行政的差异化行为。从结构视角进行分析,地方官员行政逻辑的差异化叙事可从任务—态度—次序—行动这一结构链来理解,不同的任务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形塑地方官员的态度,进而有次序地采用多样性、策略性和选择性的行动。差异化叙事的效能价值凸显于地方官员行政的非正式运转之中,具备了一定意义的合法性基础;与此同时,也需考量和警惕差异化叙事潜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腐败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分析得出腐败行为的根本动机在于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并对公务员廉洁与腐败微观机制进行阐述,认为制度的缺陷为腐败行为提供了一定的外部条件。通过对腐败机理的认识,得出遏制国家公务员腐败的根本措施主要在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地方利益冲突、地方保护主义与政策选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利益是以地方政府官员、地方企业与本地居民为主体形成的共生型集团利益,涉及到地区产业发展、区域市场进入与竞争、公共资源与投资分配等多个方面;地方利益冲突与地方保护主义是地方利益主体围绕产业、市场、公共资源与投资利益竞争的结果,政绩显示与政治晋升作为地方政府官员行为的基本目标。受其他地方政府官员行为的影响。中央政府必须承担起协调地方利益冲突与统筹区域发展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国外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设计主要有:财产申报制度,政治运行公开化制度,利益回避制度,廉政惩处制度,离职后的行为限制制度。我国防止利益冲突的制度设计,需要摒弃意识形态的功利主义,完善国家公职人员的利益回避制度和财产公开制度,运用系统规范的峻法严制惩治权力腐败化的利益勾结行为,建立和健全防止利益冲突的多路径监督机制,强制约束权力执掌行为。  相似文献   

18.
在行政领域错综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公务员是国家权力的最终代理者。由于公务员身份的特殊性,使得政治领域的代理人道德风险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较之于其它领域更为严重,影响也更为恶劣。行政效率低下、政府开支膨胀等现象都是其表现形式。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行政领域的信息不对称、行政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管等。为了有效化解这一问题,需要从建立双方信息沟通机制、加强监管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预防和杜绝官员道德风险问题,保证政府的高效廉洁,是一个持久的话题。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利用政府和官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建立了一个期望效用模型,推导出引发政府官员道德风险的要素。在明确了腐败与额外收益、工资、腐败被发现后的收入、官员的任期、预期贴现率、被发现查处的概率等因素的关系后,提出了对腐败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考课也称考绩、考核、考查,是对在职官吏的官箴政绩和功过的考核。中国古代自战国以来,这种考课制度经过历代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包括考课主体、考课期限、考课方法、考课标准、考课内容、考课等级及奖惩,梯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完整的考课体系。全面地总结继承中国古代官员考课的历史经验,对于建立和完善今天的干部考察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古代官员考课制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中国古代官员考课制度,是从封建国家代替奴隶制国家之日起,就伴随着封建官吏制度的产生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远在夏、商、西周时,这些奴隶制国家就开始产生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