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艺术     
刚柔相济的外交家作为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频繁的公务活动以及近年来地位的连续擢升,使他的名字和身影的见报率与上镜率,成为中国高级官员中最多的一个。谁也说不清他被记者突然包围过多少次,举行过多少次记者招待会,回答过记者多少个问题。但是,人们记住了他面对记者时的从容不迫,机智冷静和落落大方,记住了他的微笑,那种让人感觉极自然、坦诚又亲切的微笑。记者们喜欢他,因为他从不拒绝回答记者的问题,而且回答总有新闻性。而他自己,最喜欢能把一件件事情高速高效地做好,最不喜欢拖拖拉拉、官僚主义、不落实、讲空话的现象。他在各种场合都能说些话,既能说无关紧要的话,又能讲事关大局的重要的话。他总  相似文献   

2.
吴安臣 《创造》2010,(10):104-105
当记者问及符林山执业十几年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时,他自豪地说,"执着方才能做出成绩"。他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喜欢律师这个职业,所以决定了他在转折路口做出了取舍。  相似文献   

3.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访省人大副主任、民盟四川省委主委张国辉□张健张国辉主委是个大忙人,记者数次相约,均因他太忙而未能如愿。在5月一个闷热的下午,记者终于在省人大采访了他,此时他刚从都江堰开完会赶回成都。见记者满头大汗,他连忙为记者打开空调,沏上...  相似文献   

4.
因为航班延迟,记者一行在深夜12A多才到达墨西哥中部城市萨卡特卡斯,见到LuisFlores先生(路易斯)已是天亮以后了。得知记者来到萨卡特卡斯,第二天一大早,路易斯就来到记者下榻的酒店。他告诉记者,他的妻子由于脚受伤来不了,委托他带我们先在城里转转,然后一定要请记者们去他们家里看看。  相似文献   

5.
1944年3月25日,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次连任乡国总统。(先锋论坛)报的一生记者采访罗斯福.就地诺兰总统之事问他有何感想罗斯福笑而不符,请记者呼一片三明治。记者觉得这是来荣,很快就吃下去了。罗日揭请他再吃一片。记者凭据之是总统的恩赐,也就把它匕了。罗斯福又请他吃第三时,记者受宠若惊,虽然肚子三不需要了,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吃F去了c罗斯相又u也再吃第四片,记者啼笑皆D,实在吃不下了。这时,罗所相微笑着说:“现在已经下月回答您的提问了,因为您已经有了亲身的感受。”罗斯福妙语答记者@方国荣@徐来  相似文献   

6.
王钦敏副主席会议期间可忙了, 成了会上的新闻人物。要采访他的记者太多了,他说,这两天一天至少10 拨,没办法他只好挡驾。可能念及福建省政协自己的刊物,在记者再三央求下,王钦敏副主席总算在3月11日答应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7.
他很热情。当本刊记者如约采访他时,正在房间细读材料的他,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来,右手同时伸到记者面前。握手之后,他接着便泡好一杯茶,招呼记者就座。  相似文献   

8.
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施行,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程秀生研究员。程所长曾参与个人独资企业法的修改讨论,当记者一早赶到他的办公室时,他正在从电脑查看信息。  相似文献   

9.
采访王明殿时,给记者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他的快乐。采访伊始,他就兴奋不已地告诉记者,他捐助的第二个考上大学的孩  相似文献   

10.
我是新闻人,朱镕基当总理时,我关注他每一次在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的“答记者问”,那确是很重要的节目。中国总理答记者问的精彩一页,就是在朱镕基手上开创的。《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不仅收录了他五次在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还收录了他“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在境外的演讲和答问”、“接受香港记者境外随行采访”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平凡岗位见精神———记太原市煤气公司工人叶晋庆本刊记者李春生记者面前的他,中等个头,衣着朴素,一张文静而略显疲倦的脸上,双目炯炯有神。他性格内向,话语不多,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总是当记者问及才简略作答。了解他的人告诉记者,他就是这样,很谦虚,总是做的比...  相似文献   

12.
郑兰荪是全国政协三届的"老委员"了。去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在北京专访过他。时逢他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采访就从他获奖项目:"碳原子团簇的形成研究"说起。尽管当时记者试图将"碳原子团簇"作了通俗化的诠释,但是依然  相似文献   

13.
田坤  孙小桐 《台声》2004,(9):32-35
第一次拜访丁鲲华先生是在今年的五月下旬,简单的谈话是在他的办公室进行的。 像和每一位台商协会会长第一次见面一样,他向记者介绍了天津台商协会的工作情况。本以为这些情况都是大同小异的,然而丁会长朴实的语言道出的朴实的工作展现出的朴实的精神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什么比朴实更重要呢?记者当时就要写点东西出来,然而丁先生却不愿“张扬”什么,记者便搁置了。 直到杂志社决定作一期环渤海区域经济中心——天津专题的时候,记者不得不在八月下旬又来到了丁会长的办公室拜访他,并笑着告诉他“这次是不得不写了”,他还是那谦和的笑容:“写就写吧,把天津介绍出去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听说以发明505神功元气袋而闻名海内外的陕西咸阳505集团公司总裁来辉武新当选为九届全国政协委员,记者久闻其名,颇感兴趣地采访了这位民营企业的开创者。约来辉武还真不容易,他总是被友人、记者等包围着,没办法,他只好将房间的电话线卡断,这样一来,可使记者吃了不少苦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见到他。为了不让后面的等待者生烦,记者开门见山地请他谈谈对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看法及这次机构改革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来辉武思索了一下,很认真地讲了起来。他认为,这次机构改革搞得非常适时,它适应了币场经济的继续深化,加大了政府职…  相似文献   

15.
王乔 《中国保安》2014,(7):33-35
初见赵振洪,他正在自己的值班室里制作下一周的执勤排班表,见到记者来访,他既兴奋又有些紧张。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了这位干了26年保安工作的老保安身上的朴实,还有他对保安工作的坚定、  相似文献   

16.
走近马俊仁     
大连金州开发区东部距离海边还有2公里的地方,是马家军训练基地。去年年底,我们陪台湾记者驱车去那里采访马俊仁教练。联系采访是相当不容易的。直到我们已经到达大连的当天晚上,马俊仁才最后答应我们第二天10点钟去他的基地。他在电话里说:“我有半年多都没有接受记者采访了,我都让记者弄怕了。因为这次是省台办和省体委介绍过来的,又是大老远来的台湾记者,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关系,你们就明天过来吧!”而在此前,马俊仁不是说他没时间,就是说不愿见记者,顶多说个再联系。而和马俊仁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打他的手机,可他多半是不…  相似文献   

17.
李立 《两岸关系》2003,(7):44-48
采访陈佐洱副主任有点 出乎意料的顺利。原 以为他工作繁忙,采访他恐非易事。但陈佐洱在了解记者采访的目的后,爽快地答应了。在非典肆虐北京的一天下午,记者“全副武装”如约前往。  相似文献   

18.
董配永代表是新当选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他给记者最早的印象,是在一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列席会议的董配永代表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发言,其中说到食品安全问题时的激愤和关切,感染了会场所有人。而他下巴上那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一绺胡须更成为他的符号。在那以后,记者有过两次时间短暂的机会与董配永代表面对面采访。记者才知道,让人另眼相看的,不仅仅是那一绺胡须,他的温和儒雅,他的广识博学,他的忧国忧民,无不叫人惊叹。  相似文献   

19.
当记者与周阿林交谈时,他那谈笑风生的语言中,常常透露出超人的智慧与才气。在他身上,虽然看不出企业家的气度,但他那憨厚诚实的品质,平易近人的谈吐,却把记者深深地吸引了……  相似文献   

20.
今年1月底2月初召开的山东省政协八届二次全会上,一份题为《善待研究生、大专毕业生,为山东经济的持续发展储备人才》的大会发言材料,引起了众多新闻单位的关注,记者们开始寻找这位发言人——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戎教授。但是,接下来,却有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李戎是大学教授,想必是教育界的委员。”记者找来了教育界委员的名单,但上面没有他的名字;“他是九三学社成员,可能被分在九三届别。”记者找到了“九三”组的讨论现场,他还是不在这里;之后,记者又找了文学艺术界、社会科学界,甚至特邀界的委员分组名单,依然没有发现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